10.08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無論合理與否,一旦工作的流程形成了,就很難改變,尤其是那些跨部門的工作流程。所以,通常來說,工作流程總是隻有往上加的份,斷然沒有簡化的道理。而組織機構是活的,容易調整,所以在企業裡經常發生調整組織機構,藉此來降低改變流程的難度。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我之前從事技術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很典型的案例:為了保證總裝車間下線產品的質量,品管和製造崗位分別是兩個部門的人員擔任,一直以來相安無事。但在一款新品量產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兩部分人員爭執不斷,每天都有大量產品存在缺陷不能出廠,造成生產線經常停頓,嚴重影響生產效率。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調查的原因是,新產品中的某個色系,外觀塑料件烤漆和外觀金屬件烤漆存在色差。這個色差充其量是專業人員在特殊條件下能看出來,而且還得是零部件在全新狀態。質量一旦成為焦點,執行的檢測標準自然越來越高,最後兩個部門鬧得不可開交甚至要停產。最後,品管人員歸口總裝車間管理,問題才得到解決,而且也沒有因此而造成質量事故。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某些時候,企業調整組織機構有一定的道理。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通過人事、組織變動來起到槓桿作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除了上面的案例外,比如:計劃部門和生產部門經常掐架,讓你們彙報給同一個總監;質量部門和採購部門經常意見不一致,把你們劃歸同一個總監,既要負責成本降低,也要負責質量達標。再如,為了增進技術研發與採購的協作,尤其是新產品開發階段,讓兩個部門相鄰而坐,甚至讓參與項目的各職能員工都坐到一起來辦公——這些都可以促進團隊協作,加快產品開發的速度,提高產品開發質量。 這也是在一些項目管理的經常做法。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但是,正因為組織機構的變動相比產品、流程的優化容易,所以經常被濫用,成了對付低效的流程和系統問題的萬能藥,其結果只能是讓問題更復雜。組織機構措施作為補丁,掩蓋了系統、流程和績效上的問題,於是企業失去了改進、優化流程的機會,也失去了把成本真正做下來的機會。用機構調整來解決系統和流程的問題,不僅是個高成本的解決方案,而且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只是掩耳盜鈴。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崗位職責不清,作業標準描述不明,本質上是個工作流程問題——流程就是來明確做什麼、怎麼做、由誰做的問題,也就是5W2H。職責不清,是要靠明確流程來解決。不從流程上下功夫,只從組織上做文章,只能使事情變得更復雜,職責就更加混亂,更多的時間花在扯皮上。作為新的組織機構,為了凸顯其權威性,就想方設法把自己裝進既定的流程裡,導致會議更多、審批更多、流程更慢;原來的各職能部門為了防止被削弱,同樣想方設法把自己設計進流程裡,強化自己的職能,層層把關。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比如,有的公司審批流程複雜、生產和倉管脫節、計劃部門人浮於事,交貨無法保障。他們的解決方案不是優化流程強化管理,而是成立了專門的供應部門,協調生產、計劃和採購。這樣一來,供應部門沒成立之前,銷售部門本來追著計劃、生產和採購要貨;成立計劃部之後,理論上是希望銷售只跟一個部門打交道,實際上因為職責不清,只是讓銷售的追債由原來的3個變成了4個,日子一點也沒有好過。結果呢,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越來越嚴重。而老闆呢,並沒有從認識到問題的原因在哪裡,只能繼續進行機構調整,結果就是越調越亂,越亂越調,最後一團糟糕。

機構調整解決不了流程缺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