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0 西方人重視文物保護,為何一定要燒了文化瑰寶圓明園?

近來很多所謂研究者,認為英法火燒圓明園,是因為清廷不遵守國際法、不保護英法僑民、罪有應得。還有人列舉了北京百姓帶領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其中包括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如此論調,似乎圓明園該燒,大快人心。真相果真如此嗎?

西方人重視文物保護,為何一定要燒了文化瑰寶圓明園?

最直接的原因是軍事。英法聯軍第一次洗劫圓明園是10月7日,還沒攻下北京城,10月13日清軍才放棄抵抗。放棄抵抗並不意味著答應英法侵略軍的不平等條約,為了逼迫滿清讓步,聯軍統帥額爾金於10月17日下令焚燒圓明園。額爾金通過國公使伊格納提耶夫告知清廷,如果不答應條件,將在10月20日火燒紫禁城。清政府無奈,只得答應了條件。

火燒圓明園是赤裸裸的強盜行為:戰後,清政府賠償了1600萬兩白銀,還割讓了九龍,這跟出氣報復就沒啥關係了。火燒圓明園事發突然,300餘名太監宮女未及撤出而慘死。

西方人重視文物保護,為何一定要燒了文化瑰寶圓明園?

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軍,他們見到好東西就搶,士兵們的口袋裡都裝得滿滿的,價值三四萬法郎,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裡,堆積著珍奇的鐘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英軍來遲一步,但也盆滿缽滿,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琅瓶,都打得粉碎。

每到盛夏,皇帝就來圓明園避暑、聽政,也稱“夏宮”。圓明園彙集了江南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西方園林建築,集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不僅如此,圓明園珍藏了無數的無價之寶、罕見的歷史典籍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書畫、金銀珠寶、瓷器等,堪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西方人重視文物保護,為何一定要燒了文化瑰寶圓明園?

對於英法的行為,法國作家雨果給巴特勒的信裡說: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於此。過去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就談起過圓明園。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在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我們歐洲人是文明人,中國人在我們眼中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幹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