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一个月58次!扑尔敏400元涨到23300元 谁在幕后

几天前,辽宁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网络发布了一份预警通知,涉及81种无法正常供应和分发的药品。其中,12种药品由于原料和企业生产线的改造,生产能力不足。13种药物因缺乏原料而停药。17种药品不能正常供应,理由是原油价格上涨,投标价格低。

一个月58次!扑尔敏400元涨到23300元 谁在幕后

13家因无法购买原料而停止生产某些药品的制药公司中,有一家是浙江一家制药公司。

一个月58次!扑尔敏400元涨到23300元 谁在幕后

事实上,受原材料短缺影响的浙江制药公司并不是名单上唯一的公司。

一个月58次!扑尔敏400元涨到23300元 谁在幕后

新华社信息照片

一个月58次!扑尔敏400元涨到23300元 谁在幕后

在制药行业工作了30多年后,浙江一家制药公司的负责人胡坤(化名)很少像现在这样焦虑。他刚收到员工的报价。五种散装药物被经销商垄断,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也称为氯苯那敏,主要用于鼻炎、皮肤粘膜过敏和缓解感冒症状,如流泪、打喷嚏和流鼻涕)每月增加58次,从400元/ kg增加到23300元/ kg。

“这个(价格)太离谱了。”胡坤说,总经销商还给他另一个计划,“生药的供应价格已经翻了一番,但是药品销售给了他们每片0.05元的回扣。"

胡坤工厂的原材料成本每年增加至少180万元人民币,仅基于目前价格上涨的少数原材料药品。听起来不算太多,但情况越来越糟。“在今年的API展览会上,许多原材料制药公司拒绝签署合同。”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信号,“原材料药品价格必须上涨!"

一个奇怪的奇怪的电话

三年前,大约在同一时间,胡坤工厂的买主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说肌苷(一种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各种心脏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大宗药物)。)将来会和他联系。他们是“全国总经销商”。

“起初,我们认为这是电话欺诈,结果是与原始原材料厂的接触是真实的。”胡坤情不自禁地说,“一般发行”只是一个标题,“实际上它是一种垄断。全国只有两三家肌苷原料生产企业,他们手中掌握着所有的供应品。"

肌苷被“分销”后发生的第一件事是涨价: 2015年7月,肌苷的价格从92元/ kg上涨到200元/ kg,涨幅超过100 %。今年7月上升到600元/公斤。它在三年内增长了五倍。

“两年前我见过他们一次。胡坤说,这些经销商通常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制药厂,甚至与第三方签订合同,“所以即使有问题,他们也不能被追究责任。”。"

会议是因为另一方想要垄断胡坤工厂生产的肌苷产品。最初,胡坤没有必要在这种级别的商务谈判中挺身而出,但他秘密地以副销售经理的名义参加了谈判:“我只是想知道谁在幕后耍了花招。"

在湖北,人们会说普通话,在谈论药店时,他们会问三个问题,但是条件相当优厚。“另一方要求承销,对我来说,供货价格是30 %,合同期限是两年。后来,胡坤意识到这基本上是总经销商的“示范合同”:包销两到三年,供应价格上涨了30 %到50 %。很少有原材料工厂会拒绝这种条件。“一个不用担心销售,两个可以赚更多的钱,谁不愿意”

生药生产线。新华社信息照片

一种散装药物每月增加到58次。

市场已经不同于三年前。胡坤手中的药物垄断名单已经从两个变成了五个,而且趋势还会更大。马来酸氯苯那敏被垄断后,价格从400元/公斤飙升至23300元/公斤,一个月上涨58次。

为什么不找另一个供应渠道“我也希望有另一个渠道!"

只有6家国内制造商拥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批准文件。“但实际上只有两个在生产。“胡坤坦率地承认,闲置审批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况,”原油市场的特点是供需波动很小,价格稳定。基本上,两三家大型制药公司占据了超过90 %的市场份额。因此,垄断市场和操纵价格更容易。"

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去年12月底,据报道沈阳新迪非法生产马来酸氯苯那敏,该产品后来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实,GMP证书被吊销。此后,河南九石制药厂成为唯一一家。

“当时,业内有传言称扑尔敏将被垄断。“两个月前,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五月,买方去下订单。他从河南酒市得到的不是大宗药品,而是一个总分销电话号码,“我们无权销售这些商品。我们会在货物中找到他们。"

据估计,许多制药公司的生产将受到散装药品成本增加58倍的影响。“虽然扑尔敏是一种很小的原料药物,但生产的专利药物都是低价抗过敏和抗感冒药物,市场需求近1000亿元。“胡坤说,扑尔敏在他的工厂加工的成品药品的出厂价刚刚超过1块。如果成本上涨如此之多,他只能暂时停止生产。

业内人士说,

原材料的增长太快了。制药公司要么停止生产,要么提高价格。最终,买单的是普通人。

《钱江晚报》的记者询问了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421个药品批准直接以马来酸氯苯那敏命名,2100多个药品批准包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包括鼻炎片和其他常用的大剂量药品。

小品种和大剂量也是总经销商选择目标的两个主要标准。“小品种意味着这种散装药物的制造商不多,这很容易谈判。大剂量意味着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然而,局势逐渐恶化。在最近垄断的各种生药中,“葡萄糖”被赫然列出。葡萄糖是一大类大宗药品,涉及近5000个药品批准。仅葡萄糖注射液的每日剂量就数不清。“我没想到他们如此大胆,竟然敢炒大品种的散装药物。”胡坤说,他听到的最新消息是,甚至制造葡萄糖瓶的玻璃瓶制造商也已经被接触到谈论“承销”。

新华社信息照片

制药公司为什么敢生气,不敢说话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胡坤。钱江晚报的记者立即打电话给两家浙江制药公司。另一方承认原油价格的上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对细节和供应商保持沉默。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胡季强主席公开表示,与往年相比,许多生药的价格已经上涨了20到30倍。几年前,尿酸原料药的价格是30 - 40元/公斤,在过去两年里曾一度上涨到900元/公斤。最后,政府部门出面干预,继续生产。

既然这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为什么大多数制药公司保持沉默

“没有办法说话,(我们)不能讨价还价,因为担心他们不会给货物。"

胡坤直言不讳地说,一旦风声泄露,“另一方(指经销商)一旦检查到供应将被切断,我们只能停止生产。"

在胡坤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中标的政府采购法案如何

“如果你在中标后放弃了投标,你将不得不被政府列入黑名单。如果你将来参加投标,你将会受到限制,你将不能接受大量订单。如果你按照最初的订单生产,你不能输。”胡坤说,在收到订单后,原油价格有所上涨,“损失了10 % - 20 %,子弹已经打完了,但是现在已经涨得太多了!"

午餐时间,胡坤会见了销售经理,说他已经起草了一份政府邀请产品的价格调整申请,并准备第二天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胡坤不知道它能否被批准。这可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申请并被驳回。

几天后,胡坤在朋友圈子里发布了一份最新的原油涨价清单。这份名单已经从《钱江晚报》记者首次看到的5个类别变成了14个类别。

创下最高增幅的记录:苯酚从230元/公斤上升到23000元/公斤,上升了99倍。

新闻+

省医药工业协会秘书长陈传英:

大宗药品价格飙升是不可持续的

刚刚挂断一家制药公司的电话,陈传英无奈地笑了笑,过来请她出面谈判并购买大宗药品。作为浙江医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她今年已经接到了不少这样的电话。“科学研究(散装药物)仍能对此有所作为。产量很大,在哪里可以协调?”陈传英在《钱江晚报》上告诉记者,去年年底,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专门对大宗药品价格上涨进行了调查。

去年7月底,浙江省物价局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处理浙江新赛科制药有限公司和天津汉威制药有限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价格销售异烟肼原料药、无正当理由拒绝依法处理的案件的决定。上述两家公司因其行为被视为“价格垄断”,被罚款43.99万元。

与非法收入相比,罚款几十万元并不痛苦。大宗药品的所谓“协议价格”和“分销价格”长期以来一直是该行业的秘密。

“多少知道情况,但真要查起来很困难。”陈传英说,“投诉多于举报。"

“然而,原料药的垄断价格是不可持续的,相关的原料药和药用辅料审批将很快开始。”陈传英更乐观了。她说,去年12月,《原材料、药用辅料和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物制剂联合审查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公众意见,这意味着原材料今后不再单独发放批准文号。“也就是说,制药公司可以找到自己的原料药公司来生产原料药。只要质量符合标准,他们就可以申请相关的批准。大宗制药公司不得不垄断高价的局面将会得到缓解。"

资料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记者詹丽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