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增效益、降負債之下,恆大收穫“最強業績”

增效益、降負債之下,恆大收穫“最強業績”

■發佈會現場。

上半年業績多項核心指標居行業之首

“新恆大”亮相僅僅半年,便交出一份行業有史以來最佳的半年業績。8月28日,中國恆大(3333.HK)發佈了2018年度半年業績,多項核心指標繼續行業第一,其中,營業額3003.5億元,同比增59.8%,核心利潤550.1億元,同比增101.5%,淨利潤530億元,同比增129.3%,總資產17699億元,淨資產3245億元,均創下行業最高紀錄。

淨利潤超4家龍頭房企之和

“今年以來,受市場調控加碼以及去槓桿等因素影響,眾多房企面臨經營壓力。在此背景下,恆大交出史上最佳半年業績,與前瞻性的新戰略決策實施不無關係。”業內人士表示。

今年年初,許家印宣佈全面啟動“新恆大、新戰略、新藍圖”的戰略部署,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以及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保持規模適度增長,重點注重增長質量,核心是“增效益、降負債”。從昨日發佈的半年業績看,新戰略模式已初顯成效。

在增效益方面,恆大半年報顯示,恆大利潤指標均創歷史新高。除了核心業務利潤和淨利潤大幅上漲,上半年恆大還實現毛利率36.2%,毛利潤1088.6億元,同比增61.8%;淨利率17.7%,同比增5.4個百分點;核心利潤率18.3%,同比增3.8個百分點。

從今年已公佈半年報的四家龍頭房企的數據來看,碧桂園、萬科、保利、綠地的淨利潤分別為163.2億元、135.2億元、93.1億元、83億元,恆大半年淨利潤超過這四家企業之和,穩居行業“利潤王”。

淨負債率較去年同期下降近五成

恆大總裁夏海鈞表示,恆大超前的土地儲備戰略、獨特的標準化運營模式、產品附加值提升以及提前還清永續債,是盈利能力持續提升的主要原因。

半年報顯示,恆大土地儲備達3.05億m2,平均土儲成本為1683元/m2,是龍頭房企中最低的。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恆大有效控制成本,並通過大力打造精品,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而提前還清了1129億元永續債,則為恆大節省了大量利息支出,保證了毛利率及淨利率穩步上升。

在效益大增的同時,恆大還成功兌現了降負債承諾。上半年,恆大淨資產大增34%至3245億元,有息借款大幅下降615億元,“一增一降”推動淨負債率下降至127.3%,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五成。

全年銷售額

突破6000億元幾無懸念

儘管恆大各項核心指標均問鼎行業第一,公司未來發展仍有很大空間。在行業分析師看來,恆大手握龐大的優質土地儲備,加上戰略轉型持續深化,未來將繼續保持高增長。

數據顯示,恆大上半年銷售3042億元,同比增長24.6%,已達全年5500億元銷售目標的55%。據夏海鈞透露,公司下半年可售貨量約7000億元,只需要售出50%就可以實現3500億元。這意味著恆大今年銷售額突破6000億元幾無懸念,預計其2019年營業收入將達6000億元左右。若以上半年17.7%的淨利率估算,恆大明年有望實現淨利潤1062億元。

此外,恆大在擁有3.05億m2土地儲備的基礎上,還有大量未納入土地儲備的舊改項目等,總規劃建面高達7285萬m2,合計將可提供約5萬億元的可售貨值。以上半年17.7%的淨利率估算,5萬億元的可售貨值有望在未來數年帶來超8800億元的淨利潤。由此可見,龐大的低成本優質土儲,將為恆大業績持續高增長提供強有力保證。

市值上漲空間大或超9700億港元

“目前TOP10房企集中度約為30%,其中碧桂園、恆大、萬科三家佔比超過15%。隨著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預計2020年達到40%以上,三大龍頭房企預計佔比超20%”,國際投行分析師表示。這也就意味著即便市場總量維持不變,龍頭房企也能持續吞噬市場份額,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格局仍將延續。

業績大幅提升,也進一步打開了恆大估值的上升空間。一位證券分析師認為,目前港股前十大上市房企平均市盈率為8倍,而恆大作為行業“利潤王”,市盈率卻僅為5.35倍,可謂是估值最便宜的地產藍籌,遠低於萬科、碧桂園的13.62倍與7.38倍市盈率。如果恆大達到碧桂園的7倍市盈率,股價應為40港元,市值約為5200億港元;如果恆大能夠達到萬科的13倍市盈率,股價應為75港元,市值約為9700億港元。而目前恆大市值只有3800億港元,這意味著恆大股價仍有巨大的空間。

根據許家印年初公佈的“新藍圖”:到2020年,恆大要實現總資產3萬億元、年銷售8000億元、年利稅超1500億元、負債率下降到同行業中低水平、成為世界百強企業。從此次公佈的半年報來看,完成上述目標幾無懸念。而成功布局高科技,有望成為恆大新一輪增長的催化劑,為公司打造百年老店增添更大底氣。(文/林超菁)

特別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