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國能汽車蔣大龍:格局在改變,造車企業需要先有底氣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儘管目前新能源造車行業還呈現出一片整體繁榮的景象,但隨著自主品牌傳統車企和外資品牌紛紛加快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以及包括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制度、雙積分制度、以及嚴格的造車資質審核制度在內的各項政策進一步落實,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洗牌正在加速。

政策等外部因素 正在加速新能源汽車行業變革

梳理這些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程,不難發現,政策依然是決定行業走勢的關鍵因素。從歷史數據看,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呈現階梯式上漲,漲幅分別為55%、290%、202%,在此期間,新能源汽車補貼進入推廣應用階段;2016-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增速回落,漲幅分別為86%、90.3%,這一階段,新能源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由上可見補貼對於新能源市場的巨大影響力。而根據最新政策,2017-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2020年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

國能汽車蔣大龍:格局在改變,造車企業需要先有底氣

但是,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著力扶植的產業,在"真金白銀"的補助退坡後,政策依然做了有力的彌補,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於是,2018年開年不久,"雙積分"政策正式實施,燃油車生產企業為達到法規要求,必須要有同等的新能源積分。表現在的新能源市場上,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35.2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28.1%。由此可見,政策等外部因素對於行業產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面對不確定性因素 需要車企自身有足夠的底氣

政策唯一的不變,就是多變,因此對於新能源車企來說,必須自身有足夠的底氣才行,造車資質、體系能力、產業佈局缺一不可。如果從這三個方面去評價,國能汽車(NEVS)可能是踐行這一理念的佼佼者。

國能汽車蔣大龍:格局在改變,造車企業需要先有底氣

作為一家2012年成立的新能源車企,國能汽車其實被稱為加強版或性能版的"造車新勢力"更合適一些。在成功收購瑞典汽車品牌薩博(SAAB)並完成技術吸收沉澱後,2015年6月,國能汽車在天津濱海高新區註冊成立子公司"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金24億元。可以說,國能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起步已經屬於國內最早的一批了。

細數國能汽車過去幾年裡的發展,我們可以用一串簡潔的數字來概括。從獲得了國內第九張獨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到建設了一座先進的智能化現代工廠(天津工廠)、打造了一個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平臺(鳳凰平臺)、打造並試生產了一款純電轎車(9-3EV)、佈局了一個能源網、信息網和交通網"三網融合"創新基地(上海基地)等等。

在造車積累、體系能力兩大方面,可以說國能汽車已經走在了新能源造車陣營的最前列。通過對於薩博汽車核心技術資產的消化和升級,以及對其質量標準和管理體系的延續和更新,國能汽車已經逐步打造出了世界領先水平的產品研發和製造實力。相比從PPT做起的"造車新勢力"們,可以說國能汽車擁有著絕對的先天優勢。

在行業佈局方面,2017-2018年的國能汽車更是全面開花。2017年3月,國能汽車與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協議;2017年6月,國能汽車與微軟達成協議,將在車聯網技術上進行深度合作;2017年12月,國能汽車和滴滴出行簽署汽車採購協議,旨在全球市場範圍內,提供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服務;2018年6月,國能汽車智能電力公路"三網融合"平臺正式落地上海松江區G60科創走廊,將通過打造全新出行模式引領行業升級;隨著今年下半年天津工廠的建成與投產,國能汽車很快就會迎來全面發展的新階段。

面對變化的市場環境,國能汽車董事長蔣大龍認為:"自身有底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企業才能在發展中做到腳踏實地,並且有能力應對外界的各種變化"。綜合來說,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逐漸趨於冷靜,各家車企都在實踐中逐步調整,但是對於那些尚無底氣的造車企業來說,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