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李嘉誠:從倒茶小弟到華人首富

在熱鬧繁華的香港島南岸有一段風景優美的海岸線,這個地方就是香港有名的高尚住宅區深水灣。深水彎道七十九號是一棟歐陸風格的四層小樓,小樓並不顯奢華但是卻十分的精美。站在樓頂你可以盡覽海景,這棟房子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亞洲首富李嘉誠。這個初到香港廣東話都聽不懂的小小少年,是如何成為亞洲首富的呢?

李嘉誠:從倒茶小弟到華人首富

李嘉誠

李嘉誠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李雲經是教書先生,收入雖然不高尚能維持一家人的溫飽。1940年侵華戰爭的戰火蔓延到潮州地區,當時香港還處於平靜之中不少人都跑到香港避難。李嘉誠的母親莊碧琴有個弟弟叫莊靜庵是當時香港鐘錶業赫赫有名的富商,因此夫妻倆決定帶著三個孩子投奔莊靜庵。

經過十多天的輾轉一家人重要來到了香港,莊碧琴原以為家財萬貫的弟弟一定會好好的照顧他們。但是沒想到莊靜庵只是象徵性的給了一點接濟之後便把姐姐一家人安排住進了自己的倉庫。

李嘉誠:從倒茶小弟到華人首富

李雲經

為了養家餬口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開始四處找工作,1943年初原本身體就不好的李雲經積勞成疾得了肺結核。得了這病就相當於得了絕症,為了給病重的父親找到治病的良方李嘉誠每天都會去附近的舊書店翻閱有關醫治肺結核病的醫書,從此李嘉誠就成了書店的常客。

李嘉誠:從倒茶小弟到華人首富

莊月明

有一天李嘉誠坐在舊書店的地板上拿著一本捲了邊的舊書正讀的是津津有味,突然有人叫他的名字李嘉誠抬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表妹莊月明。莊月明是莊靜庵的掌上明珠,是一個從小就入讀名校的淑女,莊月明心地十分的善良一直對錶哥一家也是十分的同情,這次舊書店的偶遇讓莊月明對李嘉誠是刮目相看。從那以後莊月明就常常去找李嘉誠,原本只會說潮州話的李嘉誠不僅學會了一口流利的粵語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英文。

在與莊月明的交往中李嘉誠體會到了溫暖和快樂但是生活的打擊很快就接憧而至,父親李雲經臨終前把年僅15歲的李嘉誠叫到床邊,對於臨終前的父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他希望作為長子的李嘉誠能夠挑起家庭的重擔照顧好母親和弟妹這樣他才能放心的離開。

父親去世後不久李嘉誠發現自己的身體也越來越差不止咳嗽不止咳出的痰中還有血跡,這些都和父親去世前的症狀是一模一樣。沒錢看病的李嘉誠決定用自己從舊書攤上學來的醫學知識展開自救,每天清晨起床以後他就到外面呼吸新鮮空氣並且大聲的喊叫。傷風感冒的時候他就喝一些鹽水來消炎。李嘉誠不知道這些方法是不是一定的管用,但是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別的什麼法子。

苦苦支撐幾個月後他的身體開始慢慢好轉,一年之後他的肺結核竟然好了。身體好了之後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便挑起了一家的重擔,李嘉誠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位於香港上環的春茗茶樓做跑堂店小二給客人們端茶倒水。香港人有喝早茶的習慣,天矇矇亮就有客人陸續的上門所以夥計們必須在凌晨5點左右就趕到茶樓為客人們準備茶水 點心。對於李嘉誠來說茶樓就是一個小社會,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漸漸地他就學會了察言觀色也博得了不少客人的好感。

儘管李嘉誠十分的努力,但是茶樓的工資也只能是讓一家人勉勉強強的不餓肚子。怎樣才能夠實現自己曾經對父親許下的承諾呢?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呢?李嘉誠發現當時銷售員的行業很吃香,只要自己腿勤 嘴甜就能夠多跑業務多拿錢於是17歲那年李嘉誠去了一家五金廠當推銷員專門負責推銷白鐵桶。

李嘉誠首先對產品和客戶進行調查分析,他將中下層居民作為銷售對象並且把銷售目標鎖定在精打細算的老太太身上。李嘉誠的聰穎和勤奮很快就見到了成效,19歲那年銷售業績最突出的他被提拔成了五金廠的經理。但是當上經理沒幾天李嘉誠竟然做出了辭職的決定,這個工作剛剛乾的有些起色了為什麼要突然放棄呢?

20世紀40年代中期塑膠工業在歐美髮達國家興起,塑膠製品色彩亮麗美觀實用而且價格低廉,李嘉誠立刻發現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因此在五金廠乾的如魚得水的李嘉誠決定辭職自己創業。1950年李嘉誠拿出自己做銷售的全部積蓄再加上親友的借款好不容易湊齊了五萬元港幣辦起了自己位於莦箕灣的工廠長江塑膠廠。長江塑膠廠成立初期李嘉誠為了儘快賺錢便日夜開工生產,由於只重視數量而忽略了質量最終導致眾多買家紛紛要求退貨索賠,再加上原料商上門要求結賬還錢銀行不斷催還貸款,長江塑膠廠陷入了危機。這一連串的打擊就像一盆冷水把李嘉誠澆了個透心涼,就在他最艱難最低落的時候莊月明來到了莦箕灣,當莊月明走進廠房找到李嘉誠的時候他已經幾天晚上沒有睡覺了臉上寫滿了疲憊,眼睛裡邊全部都是血絲。看到李嘉誠的樣子莊月明心疼極了,她的到來給了李嘉誠最好的安慰,莊月明離開的時候不僅給了李嘉誠留下了鼓勵和建議也給他留下了自己全部私房錢。

此後李嘉誠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他一面誠懇的向原料商 銀行和客戶賠罪道歉,一面嚴把質量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於還清了全部欠款。一天深夜李嘉誠在翻閱引文版《塑膠工業》雜誌的時候一則簡短的消息牢牢的抓住了他的眼球,這篇文章說意大利有一家公司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技術可以利用塑膠原料製作成塑料花,李嘉誠明銳的察覺到小小的塑膠花蘊含著一個巨大的商機。

1957年春李嘉誠滿懷希望登上飛往意大利的航班,可是到了目的地廠家的負責人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李嘉誠的請求。李嘉誠絕不甘心就這樣無功而返,他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把技術學到手。於是李嘉誠應聘當了這家公司的清潔工,這是唯一一個可以走進每間廠房近距離觀看每一條流水線的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偷師學藝李嘉誠把每道工序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返回香港後李嘉誠研發出了一系列款式新穎的塑膠花製品,這些產品一推向市場就立刻掀起了銷售狂潮。短短一年時間小小的塑膠花為李嘉誠積累了百萬財富,李嘉誠也因此被稱為香港的“塑膠花大王”

此時的李嘉誠雖然在事業上還不及舅舅莊靜庵但也算是小有成就,按理說他與莊月明的愛情也該瓜熟蒂落了,但是他們的感情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就連李嘉誠的母親莊碧琴也不支持這段感情,在他看來赤手空拳闖天下的兒子更需要一個能吃苦耐勞操持家務的妻子。為了了斷女兒的這段感情,莊靜庵決定把女兒送到日本留學讓他們兩人徹底分開。

莊月明的遠渡重洋並沒有讓李嘉誠死心反而更加激發了他的鬥志,李嘉誠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取得更大的成就讓所有人看到自己能夠讓莊月明過上幸福的生活。

塑膠花的成功李嘉誠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思考著更加長遠的打算,就在這個時期人口劇增導致住宅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時由於香港經濟的發展寫字樓 商業鋪位和工業廠房也供不應求給他帶來了夢寐以求的機遇。這期間香港的地產行業開始蓬勃的發展,1958年李嘉誠迅速轉型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業大廈正是的進軍地產行業。1960年香港柴灣李嘉誠的第二棟工業大廈拔地而起。

當時香港地產界最流行的做法就是賣樓花,買樓花是香港商人霍英東於1954年首創,這種做法突破了以前港英政府一棟樓只能賣給一個業主的規定,可以將樓宇分層或者分單位出售並可分期付款。賣樓花的方式一出現香港街頭甚至出現了 市民通宵排隊購房的熱潮。一時之間香港地產市場是一片沸騰,為了多建快建地產商紛紛是拿地皮和未建成的物業拿到銀行抵押貸款然後再將資金買地蓋房,但是面對地產界的新風潮李嘉誠卻做了冷靜的研究和分析,他認為過多的依賴銀行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此他儘量的將重點放在出租物業上,這種做法雖然回籠資金較慢但是卻又穩定的收入同時物業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旦今後升值更可以換取高額的回報。

李嘉誠:從倒茶小弟到華人首富

廖寶珊

1961年1月香港廖創興銀行發生擠提風波,廖創興銀行由潮籍銀行家廖寶珊創建,廖寶珊同時是“西環地產之王”為了高速發展地產他幾乎將存戶存款掏空全部投入地產開發,此時大量儲戶對銀行失去信心一致要求提取存款這對銀行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地產界的這次大風暴讓不少地產商損失慘重甚至一下破產,然而李嘉誠卻因為謹慎入市和穩健發展成為碩果僅存的地產企業,一時間李嘉誠聲名鵲起成為香港商界赫赫有名的後起之秀。而此時莊月明在萬里之外與李嘉誠一起分享著成功的喜悅也一起默默的堅守著他們的愛情。

1963年李嘉誠35歲莊月明31歲,他們對愛情的執著和真誠終於感動了莊靜庵。李嘉誠和莊月明結束了長達20年的愛情長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李嘉誠斥資63萬港元在港島深水灣道買下了三層花園洋房,當時李嘉誠並不算大富豪一下子拿出63萬港元很不容易,但是對於李嘉誠來說這是他送給妻子最好的禮物。

此後夫妻兩人齊心協力經營事業1967年也就是他們結婚後四年香港發生動亂,社會的動盪引發了香港自二戰以後的第一次移民大潮,大多數的富商紛紛移民紛紛賤價的拋售他們的物業。新落成的樓宇無人問津,然而李嘉誠卻認為這是拓展的最好時機,他把塑膠盈利和物業收入積攢下來買下的舊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產的低潮建築費低廉的這樣的一個良好時機在自己的地皮上興建物業。

李嘉誠的舉動引來不少地產商的質疑,甚至有不少人揚言要等著看李嘉誠的笑話。然而1970年香港政局恢復穩定百業復興,地產市場也隨之轉旺。1972年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上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在華人地產大亨中李嘉誠已是佼佼者。然而他的目標並不僅限於此,志向遠大的李嘉誠決定要和當時處於壟斷地位的英資地產公司一決高下。

當時香港有四大英資洋行‘’怡和”“和記黃埔”“太古集團”和“會德豐”1979年李嘉誠將目標瞄準香港當時第二大洋行和記黃埔,最終李嘉誠以6.93億港幣成功併購市值達63億港幣的和記黃埔。1981年1月1日李嘉誠成為了香港第一位入住英資洋行的華人大班(老闆),隨著李嘉誠商業帝國越來越龐大,莊月明開始隱居幕後,1990年1月1日年僅58歲的莊月明突發心臟病去世,愛妻去世後李嘉誠從未提及續絃之事。每年元旦他都會帶著兩個兒子去給妻子掃墓,用情至深可見一斑。

從長江塑膠廠再到和記黃埔再到進軍全球,李嘉誠的財富帝國不斷壯大。儘管李嘉誠作為亞洲首富坐擁百億財富但是他仍然保持著粗茶淡飯的樸素生活,以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大手筆的慈善捐款,自1980年李嘉誠創立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以來他已經捐出一百多億港元,為了造福華人社會他還規定這個基金會80%以上的捐款必須用於大中華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