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母爱如水|给学击剑的宝宝加油 不爱运动的妈妈当陪练

母爱如水|给学击剑的宝宝加油 不爱运动的妈妈当陪练

“妈妈”,一个让人顿生温暖的词语。当妈妈不容易,让孩子温暖的背后,是妈妈的艰辛付出。为了孩子,妈妈愿意做什么?愿意付出时间,愿意付出心血。

今天是母亲节,爱击剑和大家分享一位陪同自己孩子练习击剑的母亲的故事,也向所有母亲致以节日问候。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自己也想对陪伴你练习击剑的母亲说些感谢的话,欢迎在文章下留下你们想说的。

母爱如水|给学击剑的宝宝加油 不爱运动的妈妈当陪练

5月9日19时,在乌鲁木齐市宝山路一家击剑运动馆内,一脸稚气的孩子们身着银白色击剑服站成一排,随着教练发出的一声声指令,他们练习着击剑的步伐移动。在最靠边的位置,“高海拔”的学员王海燕显得有些突兀,她身穿击剑服,随着指令作出标准动作,并时不时侧头看看这些孩子们,站在她身旁的就是女儿芊芊。

体力吃不消 但要坚持

母爱如水|给学击剑的宝宝加油 不爱运动的妈妈当陪练

“真是累,身体有些吃不消。”王海燕喘着粗气说,跑了几圈热身训练后,她一边擦汗,一边喝水。看着远处正和小伙伴玩耍的芊芊,王海燕眼神坚定地说道,“累也要坚持。”

王海燕今年45岁,在乌市一家单位就职。工作之余,对她来说最惬意的事情就是宅在家里收拾一下房间、听听音乐或者睡个懒觉。运动,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爱好是享受,可是对她来说,感觉这事跟自己不沾边。

“高中那会,学校举办运动会,她从来都不报名参加,只是站在看台上给我们加油。”王海燕的高中同学宋佳琪说,高中三年没见过王海燕参加比赛,但平常王海燕还经常帮助同学打饭、打水,说明她不是懒,是真的不爱运动。

说起陪芊芊来一起学习击剑,王海燕至今都觉得不可思议。王海燕说,“年轻时,我爱人总是拉我陪他去打篮球,但我从来都是婉拒。”没想到如今为了孩子,自己竟然报了班,陪她一起练习。

“孩子的性格养成十分重要,再三考虑后,我决定带孩子学习击剑。”王海燕说,击剑是一项高雅运动,对孩子的身体、智力、品质都有好处,它不仅是体力的较量,还能让孩子学会协作团结。去年7月,王海燕带着芊芊在宝山路这家击剑俱乐部报名学习击剑。

风雨无阻 母女成同学

母爱如水|给学击剑的宝宝加油 不爱运动的妈妈当陪练

面对这项没接触过的运动,芊芊对击剑十分感兴趣,刚开始每次训练总是十分兴奋,但学习了两三节课后,王海燕发现芊芊有些心不在焉,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次跑步训练时,王海燕跟在芊芊后面陪跑,芊芊看到妈妈也在陪着训练时,一下就来了劲头,表现也较为出色。

“反正每次都要送她,不如自己也跟着训练吧!”王海燕说,当时自己有了陪练的想法后,随即报了名,和芊芊就成了“同学”。

体能训练、击剑步伐移动、腹背肌训练、实战训练,所有的项目王海燕都会和芊芊一起学习和练习,芊芊看着陪在一旁的妈妈,练习起来也格外认真。

“妈妈,我越来越喜欢击剑啦!”芊芊十分俏皮的依偎在王海燕的怀里小声说道,问及原因,她回答说,“因为有妈妈的陪伴。”听到女儿的话,王海燕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芊芊稍作思索片刻后问道,“妈妈,你累不累?”王海燕迅速回答道,“不累呀!妈妈要跟你一起学习成长。”

从开始学习击剑,每周王海燕都会抽两天下班时间带着孩子去训练。家住长春路的她,需要驾车40分钟才能到击剑俱乐部,但无论什么原因,10个月来母女俩从未请假或旷课,一直持续到现在。

一直付出 默默陪伴

“像芊芊妈妈这么用心的家长,真的很少见。”这家击剑俱乐部的教练邵志方说,击剑俱乐部中大多数学员都是孩子,很多家长都是将孩子送来等下课再回来接,或者坐在一旁玩手机等孩子。

“当时她说自己也要报名时,我都怀疑我听错了。”邵志方说,当王海燕说明是想要跟女儿一起陪练时,自己十分感动,对这位母亲也格外关注。

邵志方介绍,虽然日常训练强度适中,王海燕的年龄和体力有些跟不上,但为了给芊芊做好表率,她一直坚持不懈,十分刻苦努力。“她学习起来很快,有时还能纠正一下芊芊的问题,真的被这份默默付出的母爱感动。”邵志方说。

“我平常工作太忙,真的抽不出时间,不然我也很想参与。”王海燕的爱人蔡先生说,看着母女二人相处起来如同好友一般亲密,自己内心虽然有些小羡慕,但也十分欣慰。

“女儿现在的性格真的十分开朗、自信,我相信这些都离不开她妈妈的教育和陪伴。”蔡先生说,自己虽然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但是看见听话乖巧的女儿,这些都离不开爱人的付出。

蔡先生介绍,自从爱人有了孩子后大有不同,以前是个需要照顾的人,现在却转变成为会照顾别人的人。“像很多妈妈一样,宝宝刚出生那会,她经常半夜起来给孩子喂奶,睡不了一个完整的觉,十分辛苦。”白天还要上班,下班要照顾孩子,我感觉女儿一天天长大,妻子也成长了不少。

如今看着女儿健康快乐成长,生活也过得幸福美满,蔡先生说,以后自己也会抽出更多时间来陪伴爱人和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