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諸葛亮弔孝周瑜時,為何沒有被江東將士殺害,真的是因為哭的慘嗎?

愛老歌的人


正史中弔孝周瑜不是諸葛亮而是龐統,在《三國演義》中龐統的事被移植到諸葛亮身上由此變成了經典故事。

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突出諸葛亮,這就是主角光環,自然也不能讓江東將士殺掉諸葛亮了。

沿著羅貫中《三國演義》的思路,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江東不殺死前來弔孝的諸葛亮。

一、江東有人想殺,但畏懼趙雲在而沒有動手

周瑜死後,諸葛亮打算去弔喪,劉備就勸導說“只恐吳中將士加害於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猶不懼;今瑜已死,又何患乎?”

話雖這麼說,諸葛亮去時還是帶了保鏢的,“乃與趙雲引五百軍”,趕巴丘弔喪。

就是這個安排救了諸葛亮一命。

《三國演義》記載:“周瑜部將皆欲殺孔明,因見趙雲帶劍相隨,不敢下手。”

所以,江東的人尤其是周瑜的部將,不是不想殺諸葛亮,而是畏懼趙雲這個超級保鏢而沒敢動手。

二、劇情需要,突出諸葛亮的才華和人格

如何突出諸葛亮的才華?自然是通過弔孝時的祭文了。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諸葛亮弔孝人豈不傷?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吊君丰度,佳配小喬;漢臣之婿,不愧當朝。

吊君氣概,諫阻納質;始不垂翅,終能奮翼。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志。

吊君弘才,文武籌略;火攻破敵,挽強為弱。想君當年,雄姿英發;哭君早逝,俯地流血。

忠義之心,英靈之氣;命終三紀,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腸千結;惟我肝膽,悲無斷絕。

昊天昏暗,三軍愴然;主為哀泣;友為淚漣。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

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嗚呼公瑾!生死永別!樸守其貞,冥冥滅滅,

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嗚呼痛哉!伏惟尚饗。”

這一篇祭文言辭華麗,情真意切,很好的表達了諸葛亮的文才。

如何突出諸葛亮的人格?

諸葛亮在度祭文後“伏地大哭,淚如湧泉,哀慟不已”,表現的十分悲切,更說“從此天下,更無知音”,連魯肅都被打動了,說“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連本想殺諸葛亮的眾將都說:“人盡道公瑾與孔明不睦,今觀其祭奠之情,人皆虛言也。”

這一番弔孝,表現了諸葛亮的待人的真摯和大度,反觀周瑜到變成了氣量狹小之人了。

三、劇情需要,孫劉結盟抗曹的戰略可不能變

孫劉結盟,既然是盟友,作為孫權一方的重要人物病逝劉備一方自然要派人弔孝,既然是弔孝,孫權一方如果此時動手殺掉前來弔孝之人,一是會導致孫劉聯盟破裂,二是失去道義支持。

無論這麼說,殺掉弔孝之人都是不道德的,因小失大,羅貫中自然不會這麼寫,而且他安排的是諸葛亮前來弔孝,主角光環,自然不會讓諸葛亮就這樣遭到殺害的,即便是江東的人真動手了,羅貫中也有後招把諸葛亮給“救出來”。


微史春秋


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在氣死周瑜之後,又去弔孝。諸葛亮何等人也,簡直就是人精。在沒有十分把握的前提下,是不會貿然前去送死。請看下面分析:


孫劉聯盟

經歷了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剛剛穩定,在這時候如果東吳殺害諸葛亮,那麼孫劉聯盟必然解體,最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估計曹操早就統一了三國。

魯肅的作用

周瑜死後,魯肅接替了周瑜的職位,是東吳的軍事最高長官,而魯肅從一開始就全力支持孫劉聯盟,魯肅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戰略家,魯肅與諸葛亮的關係也是非常好,所以魯肅一定不會讓士兵動手殺死諸葛亮,破壞聯盟。

諸葛亮的真誠

諸葛亮在弔孝周瑜的那段戲,堪稱經典,對於周瑜的讚美、評價都是非常高,而且情真意切,感動了整個東吳,所以東吳的將領和士兵以及孫權都不忍心殺害諸葛亮,諸葛亮的哭可以看做是真哭。因為諸葛亮心裡清楚,周瑜既是敵人又是知己,同時周瑜也是孫劉聯盟的支持者,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人,諸葛亮也是非常欣賞周瑜的才華。

劉備的實力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先後佔據了荊州西部的幾個重要郡,再加上關羽、張飛、趙雲幾位大將,早已不是當初的劉皇叔,具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如果此時諸葛亮被殺,那麼孫劉之間必定有一場惡戰。


總之,諸葛亮去弔孝,是為了孫劉聯盟,東吳不殺諸葛亮,也是為了孫劉聯盟。


青年源泉


諸葛亮在周瑜死的時候,三國演義上說諸葛亮前去悼念!當時氣氛確實緊張,眾將都拔出寶劍,要殺死諸葛亮,魯肅趕忙制止大家,但是眾怒難平,可是諸葛亮神態自若,滿身孝服,一進門就大呼‘公瑾啊!你怎麼負我啊,咱們說好要共滅曹賊,你為何先我而去?’聲聲悲切!走到靈堂,撲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公瑾啊,公瑾,你我陰陽兩隔,痛哉啊,痛哉,上天為何絕我良友?’,並大呼:‘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我心實痛……’。說到傷心處不由的淚流滿面,捶胸頓足,‘上天絕我知音,從此失我良友’!哭聲悲切,有私哀嚎!哭的那些大將無不跟著落淚,竊竊私語,看來周瑜是肚量太小,諸葛亮才是實在!其實諸葛亮開始的確是在假哭,可是哭到後來,想起周瑜平時交往,確實是自己的知音,從此沒了對手!也是很傷心的,也就真的傷心了!這可能救東吳人沒殺諸葛亮的原因。謝謝大家。





張思遠33


諸葛亮三氣周瑜被傳為“佳話”。“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更是被後世評談!然而,這些都是虛構的情節。羅貫中之“演義”,為了褒揚諸葛亮,可謂是費盡心機的加冠加冕。

既然“三氣周瑜”是虛構的小說情節,諸葛亮弔孝也就是子虛烏有的了。好比《水滸》中宋江等一百單八位好漢,任憑施耐庵怎麼吹怎麼捧,到頭了終歸要還於史實,尊重史實!

諸葛亮弔孝一樣的,既然不是史實,羅先生也就不能讓孔明被江東將士殺了吧!

問題中:諸葛亮弔孝周瑜時是不是因為哭的慘,才沒有被江東將士殺掉。這顯然是根據“演義”而提的假設。

周瑜提領江東多年,對於孫氏家族的貢獻可謂是勞苦功高。十多年的都督,在江東的威望無人可攀比,無人不敬服!

諸葛亮氣死了周瑜,又跑來弔孝祭靈!在江東將士心裡,此等“無恥之徒”,恨不能啖其肉寢其皮!

才華橫溢的諸葛孔明,一番呼天喊地的哀嚎、一篇肝腸寸斷的祭詞、一句“從此天下,更無知音”,哭得人人悲慼、個個傷懷!哭得魯肅等江東將士心酸淚奔!人人都道孔明與公瑾不和,然孔明視公瑾為知音!真是公瑾量小還是孔明不肖?江東等人在心裡打了個問號。

“亮也不才,丐計求謀;助吳拒曹,輔漢安劉;掎角之援,首尾相儔;若存若亡,何慮何憂?”

“吊君”、“哭君”、“哀君”,哪一條不是實事求事?那一句不感人肺腑?哪一聲不如泣如訴如哀啼?

諸葛亮如此掏心掏肺的表白,江東諸將還可以動粗嗎?周公瑾之死於孫吳於劉漢都是重大損失,孔明更是痛失“知音”!

兩家相爭,各為其主。周瑜氣量狹窄,鬱氣而亡,與孔明何干?江東將士如要為難諸葛亮,豈不是等於坐實了周瑜小氣?況且,新任都督魯肅一力主張聯劉抗曹,面對誠心誠意前來弔孝的諸葛亮,就算是多有氣也得忍住啊!

魯肅之言:這就是權謀家!

諸葛亮屌孝周瑜,得以保全性命,靠的是一番誠心表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痛哭流涕,使之江東將士棄劍哀啼!

當然了,這是“演義”裡的事,在下據演義為憑,回答的好與不好,與任何史記賢達之言無關。

在此,恭候您的評判指正。








上善若水36526


先從史書記載的事件來看看:



首先,周瑜死於公元210年,那時的諸葛亮剛出茅茅廬,官職也僅是個協助關羽鎮守荊州的軍師中郎將,當然也沒有這燒那燒的那些虛構的事蹟。雖然曾被劉備派去遊說江東達成聯盟,但他主要說服的是孫權,與群儒沒啥關係,也沒有多少接觸,因此談不上舌戰。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

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此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併力拒曹公。”其實歷史就這麼簡單,諸葛亮去了,說服了(實際上是被周瑜說服的)孫權,聯盟成功。

當然,孫權的確是需要面對“群儒”,因為“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

這時,周瑜向孫權詳細分析了目前形勢。據《三國志•周瑜傳》載:周瑜對孫權說:“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裡,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

得到周瑜魯肅的支持和聽取了周瑜的分析後,孫權果斷下定了決心:“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真正主戰舌戰群儒(其實不用戰,也沒有戰,周瑜在江東可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的是周瑜魯肅,與諸葛亮沒多大關係。因此,他在江東並沒有遇到直接的阻力,也不可能與江東諸臣,尤其是周瑜結下什麼樑子。周瑜作為東吳方面的三軍總司令,也不會對一個使者多加關注,哪怕他是荊州名士。而且,《三國演義》中描寫的諸葛亮的諸多“多智而近妖”的事蹟,純屬子虛烏有,也就不可能引發任何人(包括周瑜)的嫉妒之心,因此,也就談不上後來有人要殺他。

其次,周瑜死時劉備派往東吳送喪的是龐統龐士元,並非不在劉備身邊的諸葛亮。去都沒去,怎麼殺他?

據《三國志龐統傳》記載:“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

可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弔喪僅僅是作者羅貫中先生移花接木的把龐統乾的事移植到諸葛亮身上並加以渲染後的虛構故事,並沒有任何依據。因此,題設的問題並不成立。如果一定要問,那就需要了解為什麼羅貫中先生不這麼編?這恐怕要問小說家本人了。



當然,作為文學巨匠的傳世之作,《三國演義》能流傳到今天依然被後人追捧,自然是有其獨到的功力。這其中,歷史邏輯的合理自然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則。

在東漢末年,群雄並超,各路英雄都以招攬天下英傑為首要任務,凡有雄心(當然,也可以說是野心)的各路梟雄,無不對外顯示其求賢若渴,寬仁納士之心,皇叔劉備躬身屈就,三顧茅廬的事情就不說了,大家應該耳熟能詳。曹操也是想盡辦法在延攬人才,甚至一改數百年漢朝德才兼備的選才標準,以唯才是舉作為人才方略。不僅容忍彌衡這類的才學流氓,也容留了孔融這樣的恃才傲物,處處相悖而行,到處陰陽怪氣的狂悖之徒。甚至連殺子之仇的張繡賈詡也奉為上賓。大勢所趨,孫權怎麼可能相悖而行?

當然,這些事情在《三國演義》中因為貶曹的需要,都被描寫成虛偽的作秀,在這裡就不去討論這些是非了,有一點是必須要肯定的,大家都是思賢若渴,因此至少是表面上對外要表現出這個樣子。

在這個大環境下,江東雄主孫權怎麼可能被羅貫中先生寫成害名士殺使者的昏聵暴虐之人?孫權並不是本土勢力,對他而言,要想在江東站住腳,圍住各方人才對其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從孫權的角度講,也決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更何況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還是孫權的高級幕僚,就更不可能了。單從這個邏輯說,羅貫中先生作為一代大師,也決計不會這麼去寫。

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聯蜀抗曹是大勢所趨,無論諸葛亮在蜀漢的身份是尊是卑,畢竟他是盟友使者,又是來弔喪的,殺他與理不合,會被天下人唾棄。孫權,即便是小說裡的人物,也不會這樣塑造。



說了那麼多,總結一下其實很簡單:歷史上沒人要殺他,因為諸葛亮壓根就沒去江東弔喪;小說中也不能這麼寫,因為這種行為不合當時的倫理邏輯。

最後說幾句:《三國演義》是本偉大的傳世作品,但那是本小說,僅僅是小說。很多情節都是編出來的故事。對一個編出來的故事設問“如果”和“為什麼”,只可能產生另一個故事,得繼續編,但原作者顯然編不了了,因為他已經去世600多年了。


眾裡尋她仟百渡


說實在的,三國演義裡面的諸葛亮我一點都不喜歡。

先是作為劉備的使者去聯吳抗曹。他走的時候跟劉備說,他去的目的是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南北兩軍火併。“南軍勝則取荊州,北軍勝則取江東”。

這是啥?一幅小人嘴臉。面對生死存亡大是大非,還在想怎麼謀害友軍火中取栗,跟魯肅比起來層次太差。中國人就崇拜這種人,難怪滿大街都是騙子。

這一次江東弔孝,又是“周瑜在我尚且不懼,現在周瑜已死,能奈我何?”出發點就是去把友軍當傻x騙著玩的。到了柴桑,扭捏作態,沒有一句發自肺腑。玩弄小把戲小聰明,其嘴臉令人作嘔。

小聰明得利於一時,大智慧才能取勝於長久。吃虧是福,別淨想著學人家怎麼不要臉。這個沒頭的,你再不要臉,自然有比你更不要臉的人。

做人要慎獨,自己先不能把自己看扁了。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諸葛亮給周瑜弔孝,諸葛亮明知道周瑜的死和他有非常大的關係,他還敢去給周瑜弔孝,那是因為諸葛亮有非常大的把握,他知道去給周瑜弔孝一定會沒有生命危險的。


第一,孫劉聯盟,當時曹操自然是勢力最大的軍事集團,孫劉可以生存下去的關鍵就是因為孫劉聯盟的存在,如果當時江東把諸葛亮殺了,毫無疑問,孫劉聯盟肯定破裂了,劉備肯定會給諸葛亮報仇,而江東諸將也知道這樣做的後果會有多大,他們斷然不敢殺諸葛亮還毀了孫劉聯盟,這樣做的後果估計孫權和劉備都的滅亡。

第二,魯肅的保護,周瑜死後,魯肅擔任東吳的大都督,也就是江東最高的軍事長官,魯肅具有極強的戰略眼光,他在江東一直強調孫劉聯盟的重要性,只要有他在,肯定不會讓諸葛亮死在江東的,而且,魯肅和諸葛亮的私人關係也是很好的。



第三,諸葛亮的那一篇感人的弔文,諸葛亮在周瑜靈前,放聲大哭,還為周瑜寫了一篇弔文,內容感人至深,江東諸將皆都留下了眼淚,人家看到諸葛亮悲傷的表演,自然也就釋懷了。


第四,趙雲的保護,趙雲做為保鏢陪諸葛亮一起參加了周瑜的葬禮,當時,有江東武將想動手殺掉諸葛亮,但是,看到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也就沒敢動手,他們也都知道趙雲的本事,知道自己打不過趙雲,也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總之,諸葛亮參加周瑜的葬禮就是為了孫劉聯盟可以繼續進行下去,當時了,東吳這邊為了孫劉聯盟繼續進行下去,肯定也會保護諸葛亮的安全的,因為周瑜剛剛去逝,江東失去一大將,如果在和劉備決裂,勢必會影響東吳的政權的,所以諸葛亮給周瑜弔孝,一定會安全的返回荊州的。


精品影視館


羅貫中想安排江東眾將殺了諸葛亮,但一考慮既然編到這了,諸葛亮一死,後面就沒法寫了。


跨越時空—散發弄舟


江東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況也知周郎無有氣量。當然孔明也真是真心哭奠周瑜。有道是"有手不打上門客"。


田長旺


弔孝周瑜的是龐統,不是諸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