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原来南通建城时还有这样的匠心…

南通的建城如果以筑造城墙为标志,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40年代,那时南通叫静海,静海故城在今城南地区。公元958年,即五代后周显德5年,静海改成通州,并在今城中地区新筑了通州城(一说建于显德4年),千年以来城址未变,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通州建城的设计是独具匠心的。

原来南通建城时还有这样的匠心…

匠心之一,在于城址的选择,巧妙地利用的自然环境.至今人们赞不绝口的濠河,那么宽广浩荡是罕见的(几十年前比现在更宽阔得多)。如果用人工开挖,没有必要也很难挖得那么宽。看来,当时是选择了这么一块好地方,正好四周有不少天然的水洼,那是在通州从江口水域形成沙洲的过程中留下的,聪明的设计者把城选定在水洼中间的这块土地上,将四周的水洼做了加工,有的地方开通迁接,有的地方裁弯取直,终于形成了浩荡的护城河。这既节约了大量的挖土劳力,又增强了城市的防卫功能,更形成了特有的景观.水洼中间有一些小沚,如中公园旧址和北濠桥中间的土墩,都是小沚遗迹。

原来南通建城时还有这样的匠心…

建城设计的另一匠心是中轴线的选定。作为统治中心的州衙设在城中偏北,其南面对五山,从州衙前譙楼经南城门、长桥一直向南径抵五山主峰狼山。这是一条通州城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建了南大街,作为商铺集中地,住宅区在南大街东西两翼展开,现在这条中轴线依然存在。过去,在天晴时,站在长桥上即可透过南大街,遥望狼山支云塔,塔正对城南大街的中轴线,狼山北麓峭壁上还留有明代所刻的"五山拱北"四个大字,五山南临长江,北望通城,五山拱卫着通州城,南门取名为江山门,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原来南通建城时还有这样的匠心…

南城门

长江、五山、濠河是南通自然风光特色所在。通州城的设计者恰当地利用了江、山、河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开创了独具魅力的通州城,这是大自然的给予,也是古人以智慧和劳动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珍视和自豪,值得我们予以精心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