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处死赵王司马伦之后,齐王司马冏成为帝国的新任执政官。

司马冏之所以能够成为帝国的新任执政官,不是因为他实力最强,而是因为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都不跟他争。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如果看综合评分,新任执政官应该是成都王司马颖。

首先看实力,成都王司马颖能和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相提并论;

其次看亲疏,成都王司马颖是皇帝的弟弟,关系比另外两位都近;

最后看威望,在剪除赵王司马伦的斗争过程中,成都王司马颖出力最大。

齐王司马冏只有两个优势:

一、在剪除赵王司马伦的斗争中,齐王司马冏首倡义兵;

二、齐王的治所在许昌,离中央政府所在地洛阳很近。

冏名父之子,唱义勤王,摧伪业于既成,拯皇舆于已坠,策勋考绩,良足可称。——《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在这种背景下,成都王司马颖毅然放弃了成为新任执政官的可能性,离开洛阳回到了邺城。

齐王司马冏很清楚:成都王司马颖无论关系还是威望都在自己之上,所以他非常不希望与司马颖产生矛盾。

遣信与冏别,冏大惊,驰出送颖,至七里涧及之。——《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所以,尽管成都王司马颖以退为进,齐王司马冏也一直很尊重他。一直在尽量避免双方产生矛盾,在执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忌惮。

如果事情只是维持在这一步,那么西晋帝国尽管已经三权分立,三皇族联手支撑西晋江山不倒,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在齐王司马冏成为帝国执政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也就是公元302年的三月份,发生了一件大事,使得齐王司马冏和成都王司马颖的矛盾激化了。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在太子司马遹被害之后,濮阳王司马臧被册立为皇太孙,不久就被赵王司马伦弄死在金镛城;司马伦被赐死之后,襄阳王司马尚被册立为皇太孙,于公元302年3月份夭折。

襄阳王司马尚夭折,帝国面临一个新问题:谁来做皇位继承人呢?

成都王司马颖对于帝国新任执政官没啥兴趣,却对皇位继承人非常感兴趣,因为当今天子是自己的哥哥。

对于齐王司马冏而言,他对此其实并不在意,因为齐王司马冏的基本盘在许昌。无论成都王司马颖能否成为皇位继承人,都不敢不尊重齐王司马冏的利益,所以司马冏对此并没有表态。

可司马冏不表态,朝臣们也会逼他表态的,司马冏毕竟是执政官,总要代表洛阳中央政府发话。朝臣们都不支持成都王司马颖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因为成都王司马颖过于强势,一旦由他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大家的日子都会不好过。

于是齐王司马冏作为帝国执政官,只能代表众朝臣,硬着头皮和成都王司马颖硬刚正面。在司马冏等人的运作之下,晋惠帝司马衷的侄子——清河王司马覃成为了新的皇位继承人。司马覃之所以能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是因为他年龄小(7岁),也没有什么强大的个人势力。

癸卯,以清河王遐子覃为皇太子,赐孤寡帛,大酺五日。——《晋书》·卷四·帝纪第四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这个消息传到邺城,成都王司马颖愤愤不平,认为齐王司马冏故意坑害自己。

想当初,成都王司马颖认为自己的声望如日中天,却主动把新任执政官的位置让给了齐王司马冏,自己一心一意地赈济饥民,并抚恤为国捐助躯的将士们。

在成都王司马颖看来,如果天下没有他司马颖,帝国早就是乱臣贼子司马伦的天下了。现在皇帝的儿子和孙子都死了,却不让自己成为新任的皇位继承人,这还有天理吗?

就在齐王司马冏被迫和成都王司马颖针锋相对的时刻,一直旁观的河间王司马颙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坚决支持成都王司马颖,皇位继承人就该是你!

颙纳之,便发兵,遣使邀成都王颖。——《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河间王司马颙的这种行为,就叫“唯恐天下不乱”。

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虽然号称三足鼎立,但其实谁都知道,河间王司马颙是最弱的一个。

司马颙的地盘离中央最远,他本人和晋惠帝司马衷的血缘关系也最远,讨伐司马伦的战斗中也没怎么出力。

对于司马颙而言,只有把水搅浑,他才有浑水摸鱼的机会。只要自己表态支持他们两人其中之一,被自己支持的人一定会趁势起兵收拾另一个。

果然,在河间王司马颙表态之后,齐王司马冏立刻方寸大乱。司马冏虽强,却绝对没有独自应付西北和河北两大强势亲王的实力。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当时有许多人劝说齐王司马冏:赶快道歉下台,这个执政官你不能再做了,赶快回许昌吧!

今明公建不世之义,而未为不世之让,天下惑之,思求所悟。——《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但司马冏一是舍不得这个执政官的位置,二是已经有些骑虎难下了。身居高位之人想要退位其实并不容易,通常只能直接摔下去,摔个粉身碎骨。

所以,尽管这个执政官的位置很烫手,齐王司马冏也只能死死捏住不放手,否则他一点胜算都没有。

但司马冏算漏了一点:在洛阳那种王侯贵族云集的地方,有许多势力能够和他分庭抗礼。

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眼光更加毒辣,一眼就相中了长沙王司马乂。

长沙王司马乂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弟弟,此刻就在洛阳城中。

论实力,长沙王司马乂弱于齐王司马冏,但依然有足够的反抗能力。所以在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挑拨之下,司马乂和司马冏在洛阳城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乱斗。

还没等到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亲自动手,齐王司马冏就在这场内讧之中,死于长沙王司马乂之手。

冏遣其将董艾袭乂,乂将左右百馀人,手斫车幰,露乘驰赴宫,闭诸门,奉天子与冏相攻,起火烧冏府,连战三日,冏败,斩之,并诛诸党与二千馀人。——《晋书》·卷五十九·第二十九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史书在总结齐王司马冏的失败时,总指责司马冏在成为执政官之后没有居安思危,贪图享乐,其实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常常会受制于错综复杂的内因和外因,绝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而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更多地是由历史大潮所决定,也是无数集团追求利益之时形成的合力所决定。

齐王司马冏之所以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央政府(洛阳)早已衰落,而长安和邺城的军政影响力足以与洛阳相提并论。

而齐王司马冏即使成为了帝国执政官,也很难完全掌控中央政府(洛阳)。从这个角度来说,执政官想借助洛阳的军政资源,与长安和邺城一争长短,本就是不太现实的事。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自从以司马衷为中心的权力体系破碎之后,西晋帝国就再也没有能够完全掌握中央政府的执政官出现了。

作为一个幅员广阔的小农帝国,想重新整合出一个权力核心,再把触角渗透到普遍地区,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都需要流血千里伏尸百万才能实现。

在小农帝国中,老百姓普遍尊重皇权政治。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们无力反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皇权衰弱之时,通常也意味着动乱不安。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齐王司马冏成为执政官后大兴土木。从道德上看当然值得非议,但政治选择并不是由道德所决定的。从前的萧何与后来的谢安都曾大兴土木,并因此饱受非议。他们做这种事的目的难道是贪图享受吗?当然不是。他们是缺乏远见的政治家吗?当然不是。

齐王司马冏之所以要劳师动众,只不过是希望借助这种折腾,把反对派给折腾出来,自己有借口集权。如果反对派没有被折腾出来,这种劳师动众自然也能使得齐王司马冏获得更多的人力与物力的调配资格。

至于说齐王司马冏不尊崇晋惠帝司马衷,那更是政敌打击司马冏的舆论,因为晋惠帝司马衷本人都不这样认为。

长沙王司马乂要杀齐王司马冏的时候,晋惠帝司马衷一再想要救他。而在司马衷的外公杨骏被杀时,以及司马衷的皇后贾后被杀时,司马衷都是一脸漠然。

从这个角度来说,齐王司马冏对于晋惠帝司马衷有着足够的尊重。之所以有人说齐王司马冏不尊重司马衷,不过是政敌习惯性地泼污水罢了。

明日,冏败,乂擒冏至殿前,帝恻然,欲活之。——《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还有人说:齐王司马冏为了专权,故意不让成都王司马颖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这种说法更是源于政敌的污蔑。

如果这是齐王司马冏的意思,那司马冏死后,成都王司马颖不就应该名正言顺地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吗?

可事实并非如此。齐王司马冏死后,新任执政官司马乂对成都王司马颖非常恭敬,事事请教。但就算如此,司马颖顶多就是一个新任的“隐形执政官”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齐王专权”之说绝不可信。齐王司马冏或许想专权,但他绝不敢在内部不稳的前提下得罪强势地方诸侯王。

换句话说,齐王司马冏倒在了走向专权的路上,却非因为过于专权而被打倒。

及冏败,颖悬执朝政,事无巨细,皆就邺谘之。——《晋书》·卷五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在一个帝国的军事和政治权力早已全面下移的背景中,中兴帝国的难度不比重建帝国低。

我们看看中国两千多年的皇权史,帝国的开创者很多,但帝国的中兴者少之又少。

齐王司马冏完不成这种任务,绝不是他的能力或道德不够。齐王司马冏完不成这种任务,绝不是“没有居安思危”或“贪图享乐”这种可笑的政治宣传。

齐王司马冏为何会兵败身亡?绝不是史书所说的“贪图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