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教育局明確規定,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不能留書面作業。公辦學校嚴格遵守了這個規定。但一些民辦小學卻並沒有完全執行,有些作業還有相當的難度。

小王兒子今年在某民辦小學上一年級。她兒子上的是公辦幼兒園,也沒有經過任何學前教育,進入民辦小學也是孩子家長託關係才得到機會入學。

但自從孩子上學後,小王家就開始雞飛狗跳。每天晚上,整個樓裡都聽得見小王的獅吼。接著就是孩子捱打,然後全樓都能聽到孩子的哭聲。幾乎天天如此。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民辦學校的作業多嗎?肯定不少,至少比起公辦小學一年級沒有作業要多很多。小王兒子的同學大概有一半能在晚上7點半之前完成作業。剩下的也都能在晚上9點前全部完成。

但班級裡也有3個學生,會把作業做到很晚,甚至還有無法完成作業的情況,顯然,小王兒子就屬於這3箇中間的一個。

開學到現在僅一個半月,小王被請家長的次數已經不下5次了,幾乎每週都得去學校報到,然後被老師提各種要求。

小王也和老師溝通過,也知道問題所在。班級裡大部分孩子都受過學前教育,甚至有的孩子進來的時候直接就可以參加一年級期末考試了。這種程度的學生,作業自然不會有任何問題。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學校里老師上課的時候,拓展的東西也比較多,也確實有一些是超綱的內容,對於班級裡的大部分學生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班級裡也確實有3個孩子無法跟上學校進度。這3個學生都是同樣的問題,基本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無論是知識還是學習習慣依然停留在幼兒園的水平。

這樣的孩子要跟上學校的節奏自然是有一定的困難。學校老師也在給這3個孩子開小灶補習知識,但學生之間還是有一定的能力差別。

其中一個孩子,提升較快,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從原來的完全完不成作業,到現在基本在9點前都能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當然,其家長也是功不可沒,學生的爸爸,每天回家都會給孩子補習基礎知識,家長不會的,或者吃不準的知識點都會仔細地記在家校聯繫冊上,讓老師給孩子解答。

到現在,老師只要看看學生的家校聯繫冊就知道學生有哪些不懂的知識點。這孩子目前已經基本趕上了學校的節奏,並不比其他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差多少。

但小王的兒子和另外一個則比較費勁了,主要是這兩個孩子的心智發育比較慢,目前依然停留在幼兒園的層次上,對知識不敏感,接受度非常差。

改變的辦法只能是讓孩子儘快地度過這個適應期。當然現階段的知識點不能落下太多,這就需要家長和學校配合教育了。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顯然,老師比較有經驗,講的也有道理。但還是那句話,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家長的情況也不一樣。

那位孩子的父親有能力指導孩子,並不代表所有的家長都有能力指導孩子,即使家長學歷一樣,小學的知識點對家長都沒有問題,但自己會和教會別人完全是兩個概念。

這不是家長盡心或者努力就能改變的問題。比如小王家,並非她不盡心,也不是她不負責,她是完全不會教。或者她教的孩子根本就接受不了,於是靠打罵來解決問題。但打罵只不過是發洩家長的情緒,於事無補。孩子不會的依然不會。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這種情況,學校不能過分地指責家長失責。畢竟術業有專攻,在教書這件事上,老師才是專業的,傳授學生知識本來也就是老師的責任。

家長只能配合督促學生完全學校佈置的作業。但傳授孩子知識,並非家長的職責,也不應該是家長的分內工作,不然就不需要學校了。

某種意義上,家校矛盾的焦點就是各自的定位和職責定義出了偏差。家長的責任是督促孩子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而傳授知識和查遺補漏這類的工作理應由學校來完成。雙方各自盡責才能起到作用。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天天因為做作業捱打,是老師失職還是家長失職

不然必然引發各種矛盾,對學生的學習帶來極大的困擾。現在多數的情況是學校把部分教學的任務推給家長,這某種意義上是學校的老師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家長有能力的自然沒多大的問題,但家長能力不夠呢?除了補習班還有其他辦法嗎?補習班之所以如此興旺,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