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飲食飲食,有“飲”才有食

自從這個系列開始之後,一直在講“吃、食材、養生...”卻忘了飲食二字密不可分,有飲也有食,這裡的“飲”與“食”解釋動詞,那麼就請跟隨老耕往下看看,到底如何健康的“飲”!

飲食飲食,有“飲”才有食

水乃萬物之源

在成人體內,60~70%的質量是水。兒童體內水的比重更大,可達近80%。

如果一個人不吃飯,僅依靠自己體內貯存的營養物質或消耗自體組織,可以活上一個月。如果不喝水,連一週時間也很難度過。體內失水10%就威脅健康,如失水20%,就有生命危險,足可見水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水本身就是陰性的,所以就算把煮開了,它還是陰性的,如果胃能夠熱化,把它蒸出來的話,就會和身體裡的體液慢慢融合,形成精和氣,被脾吸收到身體裡面。

我們平時接觸到的水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礦泉水,第二個是麥飯石水,第三個是純淨水,第四個是蒸餾水,而這些水是我們經常可以食用的!

飲食飲食,有“飲”才有食

說到水,要分清哪些水能喝哪些水喝不了,這就要講到“水質”的問題上了。

普通水的水質,在飲用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碳酸鈣的含量,還有一個就是氟的含量。

碳酸鈣的含量決定了水的硬度,但礦物質含量高了會導致大量結石病的發作,例如膽結石、腎結石等,總喝一些硬度高的水,第一會會破壞胃酸,第二會導致結石病的發作。而不是向我們想的那樣補鈣!

氟含量高的水容易使人的牙齒變黃變黑,這也是水質的問題!

飲食飲食,有“飲”才有食

飲水要講究水氣

“水氣”是什麼?、

推動水內部運動的力量,所以說水氣越足的水越好,中醫稱之為“活水”。

活水的一大特點是具有流動性,河水、江水比起井水來,都屬於流動性比較大的水,也算作是活水!

就如同古代人講究取三峽之水,泡一杯茶便能知曉煮茶之水取自何方,因為三峽的水,上峽的味道偏濃,下峽的味道偏淡,中峽的味道處於濃淡之間。

因為上峽水流勢湍急,下峽水流勢緩慢,故而得此結論,水的緩急就是中醫裡說的水氣,即推動水運動的內部能量。

飲食飲食,有“飲”才有食

好了,今天就先講到這裡,想要知道應該喝什麼水,如何正確的喝水,就請繼續關注吧,下期為大家一一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