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隨著地球上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類對於糧食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人類一方面向土地要糧食,另一方面還要向海洋要“糧食”。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以及巨大的生物量,目前人類每年的海洋捕撈量也極為驚人,很多曾經漁業資源十分豐富的海域,如今已經大為減少,甚至有些海域的漁業資源已面臨枯竭,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紐芬蘭漁場”就是其中之一。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無魚可捕”的紐芬蘭漁場

海洋中的漁業資源分佈,就像是陸地上的森林資源分佈一樣,是不均勻的,在某些條件較為優越的海域,漁業資源就較為豐富。對於漁業資源來說,只要一個海域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豐富,也就是魚類的餌料豐富,那麼該海域的漁業資源也就豐富,而海水中的營養物質多少會決定浮游生物的量。一般來說海水中的營養物質主要來源就是海底的淤泥或者是入海徑流所攜帶的泥沙。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世界四大漁場

在北美洲東部大西洋中有一個島嶼叫“紐芬蘭島”,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50°左右,是世界第十五大島嶼。在紐芬蘭島附近的海洋中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其中尤其以鱈魚最為出名,當地人對於紐芬蘭漁場有“踏著水中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說法,足以證明海洋中漁業資源的豐富程度。北美洲的紐芬蘭漁場和亞洲的北海道漁場、歐洲的北海漁場、南美洲的秘魯漁場一起統稱為“世界四大漁場”。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世界洋流分佈圖和四大漁場

為什麼紐芬蘭島海域附近會有這麼多的漁業資源呢?首先,紐芬蘭島附近海域是廣闊的大陸架海區,海水深度在200米以內。較淺的海水深度是形成漁場的先決條件,不過畢竟營養物質還是在海底,而充足的陽光卻在海面,所以第二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紐芬蘭漁場海域剛好處於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寒暖流的交匯,使海水發生了攪動,海底的淤泥隨著海水的運動而上泛到海面。這些營養物質和陽光一起,共同促使了浮游生物的生長,魚類就能獲得大量的餌料。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紐芬蘭漁場老照片

除此之外,紐芬蘭漁場還處在聖勞倫斯河的入海口附近,聖勞倫斯河全長超過1200千米,在河口位置的徑流量約為1萬立方米每秒,巨大的徑流量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入海,這些泥沙就是營養物質,更加促使了浮游生物的生長。在15世紀末,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時代,發現了美洲大陸,也發現了紐芬蘭群島,同時自然也發現了這裡的海洋中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從此歐洲人就開始對漁場中的漁業資源進行捕撈。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紐芬蘭漁場

當時,紐芬蘭漁場的鱈魚數量多到令人咂舌,甚至都不需要漁網來進行捕撈,只要放一個籃子到海里,在提起來就會裝滿魚。此後大批來自歐洲的葡萄牙人、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來到紐芬蘭漁場捕魚,捕到的魚除了在北美銷售外,還有大量供應歐洲市場。在最初的幾百年時間內,由於捕魚技術和裝備相對落後,漁業資源還能基本維持發展,到了二十世紀50年代後,大型機械化拖網漁船開始進入紐芬蘭漁場進行作業。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聖約翰斯

這下紐芬蘭漁場的漁業資源可就遭受到了滅頂之災,這些漁網所到之處,大小魚蝦螃蟹等通通一網打盡。這樣的捕撈持續了幾十年,到了20世紀90年代,紐芬蘭漁場的鱈魚數量下降到只有幾十年前的2%,降到歷史最低點,舉世聞名的紐芬蘭漁場幾乎沒有什麼魚能夠再被捕撈上來,漁業資源幾乎枯竭。紐芬蘭漁場的故事,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古人有云“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所以我們國家對於漁業資源的保護十分重視,每年都有長達90天以上的“休漁期”,來讓魚類們能夠休養生息,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紐芬蘭漁場:墨西哥灣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而成,卻已無魚可捕

紐芬蘭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