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不知道大家還對柳雲龍拍的那部電影《東風雨》是否還有印象?電影裡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1年,珍珠港戰爭爆發前後的上海。電影中安明與歡顏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曾經獲得過猶太人的幫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猶太人最後的“諾亞方舟”的地方。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在上海的虹口區有一條路比較完整地保存著猶太人遺地址,那就是介於霍山路和長陽路中間的舟山路西側。那裡曾經是猶太人集中生活的區域。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被稱為“小維也納”的舟山路原本是一條短短的小馬路,卻因為前美國財政部長布魯門撒爾曾經來到這裡的59號避難,渡過了童年,後來再重遊故地,故而舟山路為世人所熟悉。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舟山路曾經被日本侵略軍轟炸過。猶太難民在這裡安定下來後重新修建了被炸燬的樓房,這裡的街道和房子被奧地利猶太建築師們改造成了歐洲風格,他們把原先的2層樓翻成了3層樓,現舟山路臨街一排相連的建築都是一模一樣的紅磚砌成的安妮女王時代風格的建築,這種建築主要以窗上的圓形拱券,帶有裝飾的圓柱和大而豐富的磚砌裝飾為特徵。屋宇上方還有十字架的標誌。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屬於中國特色街道的特點幾乎消失殆盡,看起來更像是維也納的小巷。逃難而來的這些猶太人,儘管流離但不失所,但他們生性樂觀,在這裡生兒育女,生活得豐富而又熱鬧。猶太人把自己居住的舟山路戲稱為“小維也納”。舟山路及其周圍被當時居住在此的一些猶太人又稱為他們的“上海方舟”。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來到上海後,猶太民族“適者生存”的優點顯露無疑。他們迅速習慣了新的寄居生活,並以一種樂觀的情緒融合進了異國的陌生環境中。他們和上海居民比鄰而居,相濡以沫。

數萬猶太難民中,其中不乏多種精英,如律師、醫生、藝術家、工程師、商人、麵包師、屠宰師、縫紉工、點心師等專業人才,在熟悉了周圍的環境後,他們開始在這裡生存下來,各行各業運作起來,藥房、麵包房、水電鋪、理髮店、縫紉店、鞋店、帽店、眼鏡店、餐廳等。使得這虹口區舟山路這一帶生機勃勃。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在猶太人的經營下,舟山路曾經一度達到空前的繁華。這裡不僅商業發達,舞廳、酒吧也鱗次櫛比,街道兩邊霓虹燈林立,入夜,燈火璀璨,在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閃爍下,舟山路上的咖啡店裡傳出悠揚的四重唱歌聲以及小樂隊的伴奏,成了隔離區內最熱鬧的商業和文化娛樂中心。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舟山路59號11室,是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以我們常人的眼光來看,它顯得非常的逼仄狹小,但它的名氣卻很大,因為美國前總統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門塞爾曾經住過這裡而蓬蓽生輝。從59號門口進去,穿過一個幽暗潮溼的長廊,從一個狹窄的樓梯到達二樓,一個只有9平方米的房間就是布魯門塞爾13歲時隨全家從柏林逃到上海後居住的地方,他在這裡度過了整個青少年時代。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1997年,德國政府又邀請已退出政界的布魯門塞爾出任柏林猶太博物館館長。2003年7月,在他一手操持下,博物館的拉費爾—羅特學習中心,向全世界觀眾正式開放了一個名為《逃亡猶太人在上海》的長期展覽。通過數百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和錄像、錄音、地圖及文字說明,生動地展示了猶太人逃亡到上海前的艱難、絕望的困境,以及逃到上海後在善良的中國人的幫助下,對生活產生了希望的生動場景。

原本平淡無奇的一條小馬路,卻因為歷史的因素,充滿了傳奇

如果你來上海旅行,剛好下她在外灘、四川北路、天潼路這一帶,可以專門去看看。在那裡附近還有個白馬咖啡館,也是猶太人遺留下來的建築。但是個人覺得去那裡更注情懷的體驗,以這個咖啡館為背景拍照非常的有感覺的,食物咖啡看個人的感受。所以沒有在文中詳細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