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按照慣例,當氣溫從30℃跑到20℃,再到10℃,啤酒在市場上是流不動的。除卻火鍋店裡和東北人的炕上,很少有場景能夠讓消費者繼續享受啤酒的“冰爽”。

但這個秋冬,當青島啤酒、百威啤酒紛紛擠進薇婭、烈兒寶貝等頂級流量主播的直播間,看客已然知道,不管是零下30℃,還是零上30℃,如今的啤酒品牌商始終高舉著酒杯,“買它”“喝它”。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曾經,冬天是啤酒行業默認放棄的一塊“耕地”。

“相較於6月份的熱火朝天,9月到12月的啤酒淡季是戰略部署最忙的時候。”青島啤酒創新營銷事業部電商負責人史永剛告訴「電商在線」。這幾乎是青島啤酒一直以來的“工作慣例”。

“淡季”在工廠端的體現最為明顯,青島啤酒上海松江製造有限公司總釀酒師許永對「電商在線」表示,一般冬天工廠裡只會開1到2條生產線,維持基礎的啤酒供應,工人基本都有一半時間可以休息,以及安排培訓、學習等。

許永從未想過的是,時至今日,啤酒廠會在冬天裡打開全部生產線,從對麥芽、酒花、酵母的原材料進口加工,到生產包裝線上的一系列工序,啤酒出廠前的1856道工序根本無法停擺。而廠房外,排隊等候的貨車依然佔據了幾條街,等待著開進工廠“提貨”。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2013年,是這些變化的起點。

今年的天貓雙11開場僅僅79分鐘,青島啤酒就賣光了去年雙11全天的酒;百威、華潤雪花紛紛在冬季加碼營銷、生產……找當下最熱門的明星代言、擠進人氣最高的淘寶直播間、定製年輕人喜愛的款式,全然忘記這本該是一個“活在夏天”的物種。

“罐子加起來相當於32個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青島啤酒在雙11戰報中打出這樣的標語。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據統計,2018年,中國人喝掉了488億升啤酒,其中,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直接拿下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但前三的“搶位”從未停止過。

當互聯網紐帶不分季節地把啤酒一箱箱搬進消費者家中時,啤酒商半信半疑地開始投入電商業務。當下,啤酒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賽跑,即便是在冬天。

啤酒地推的日子

坐在上海寶華中心21層的寫字樓裡,王兆強時常會想起那些“地面作戰”的時刻,那是啤酒銷售最原生態的階段。如今,他已經是青島啤酒電子商務開放平臺的負責人。

站在美食街的街頭,火鍋、燒烤、家常菜的味道混雜在一起撲進鼻腔,來來往往的食客找到各自喜歡的餐廳,被熱情地迎進去,繼而大快朵頤。作為一名啤酒銷售,王兆強無法像一個普通食客一樣走進任何一家店。

必須找個不起眼的地方,最好能同時觀察到足夠多的餐廳,一棵樹或者一塊石墩子都是不錯的選擇。守著這些“遮蔽體”,啤酒銷售需要觀察餐廳老闆們什麼時候最空、什麼時候心情好、什麼時候想找人聊天……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整條街上,哪家店當天的生意好,哪家店的老闆和客人鬧了不愉快,王兆強們都拎得門兒清。他們反覆盤算、蒐集好餐廳一天的經營細節,拿捏好如何去跟餐廳老闆們聊天的節奏。

然而,百轉千回,啤酒銷售們最想了解的,還是這些飯店老闆的冰箱,看看裡面都裝了誰家的啤酒,要是沒有自家的啤酒,那絕對不行。

為了能和餐廳老闆們聊個天,啤酒地推們常常要等到凌晨一、二點,等到餐廳打烊了、老闆樂呵呵地結算今天掙了多少錢的時候,才最有勝算把自家的啤酒塞到對方的冰箱。甚至,擠掉對手的啤酒。

儘管反覆盤算,“失策”也是家常便飯。等了一晚上,甚至來不及開口,就會被飯店老闆從店裡推出來。只好硬著頭皮走進下一家,並在心裡默默做好打算,明天再來、下次找個老闆心情更好的時機。

“大區經理可能就躲在飯店門口的樹後面,就盯著你,看你從店裡面被轟出來後會怎麼辦。”王兆強提到,“甚至有時候碰不到餐廳老闆,可能只能和餐廳服務員混個臉熟,但還是得地毯式地去推進。”

不管是一個偏遠山村的小賣部,還是上海市中心的頂級酒吧,都是王兆強的“戰場”。在對應的區域中,他必須把青島啤酒鋪進每一個貨架、每一臺冰箱。

王兆強清楚地記得,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地方,剛熱乎乎地吃完午飯,不管外面有多冷,都必須推開門去掃街,你不掃就被對手掃去了。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啤酒是一個高度依賴場景的消費,餐廳永遠是一塊“肥肉”,不管是高檔酒店,還是路邊的蒼蠅小館,都是啤酒品牌必須要攻下的山頭。

即便是到現在,青島啤酒還是有1.3萬人的地面團隊每天掃街,跟大大小小的餐飲店老闆維繫好關係。他們面對的是400萬個銷售終端。

“都說996很累,但是隻有啤酒行業的人才清楚,凌晨1、2點和飯店老闆聊完,第二天早上8點還要繼續雷打不動開晨會。”史永剛告訴「電商在線」。


啤酒品牌開網店

從前,45%的啤酒流向了餐廳、40%流向KA商超,剩下的15%則進入了夜場。線下三大渠道牢牢地握著啤酒流通的脈搏。

如今,啤酒銷售最原始的生態依然在行進,同時,新的“賣酒”方式也在展開。

故事從2013年開始。當一些零散的渠道商,“順手”把啤酒的銷售鏈接掛在電商平臺。啤酒品牌商開始思考,為什麼不直接以品牌的名義在網上開店?

但一個顯而易見的弊病是,啤酒這樣的“重貨”,怎麼在網上流通?別的不說,光是算運費就已經是一門虧本生意。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拋開這些顧慮,啤酒品牌更擔心的是,“要是我不做,對手先做了怎麼辦?”2013年6月,青島啤酒天貓旗艦店正式上線,這是第一家在天貓開出旗艦店的啤酒企業。

彼時,啤酒電商少有經驗。王兆強和同事們跑到電商之都杭州,找各行各業汲取經驗。甚至去跟服裝行業的韓都衣舍學習,儘管不屬於同一個行業,但是在青島啤酒看來,拋開重量和運輸,啤酒和服裝的互聯網運營思路共通。

姑且不論其中的對錯,回來之後,青島啤酒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備物流、倉儲、人手、店鋪系統、運營。

物流跟韻達簽約,倉儲則從集團內北京、上海松江、深圳的3個廠房裡,分別劃出一塊100個平方的區域,用作“電商工作間”,倉儲、包裝、發貨都在這裡完成。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這個不起眼的角落並不被注意。

每天下午,電商部都會有人跑到工廠裡面去發貨。那時候,他們每天大約能夠接到100多個訂單,每天完成2萬的銷售額。體量很小,但這個銷售成績已經能夠抵得上好幾家餐廳一天的啤酒銷售總和。

同時,雙11也在發來“利好”信號。2013年雙11,訂單湧過來的時候,他們一臉茫然,打印機沒紙沒墨、快遞面單不夠,所有人都擠在倉庫裡面打包發貨。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但是,流著血的業績始終算不上體面。物流構成的硬傷每個人都心知肚明,電商風口在面前“呼呼”地颳起,卻找不到搭上風口的正確姿勢。

第一年裡,青島啤酒電商團隊的第一直覺始終停留在“自建倉+代運營”,和傳統的線下銷售操作模式並無差別,“怎麼做怎麼虧。”王兆強說。

史永剛算了一筆賬,每一個線上訂單的保底成本都在30元左右,其中15元是運費、15元是其他成本。物流問題不解決,盈利則遙遙無期。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直到2015年6月,把出廠的啤酒直接運到電商平臺的倉庫中,然後用電商平臺的物流配送,自己只負責線上的運營,才讓青島啤酒漸漸“輕裝上陣”。

“一下子扭虧為盈了。”找到了“病因”,對症下藥,這讓史永剛興奮。那一年,青島啤酒在線上的次日達從之前的35%提升到了70%。


更換“作戰方式”

電商的業績,開始逐年向生產線滲透。

面對“現在電商做到了多少份額”的問題,史永剛回答的聲音很輕,只有總業務量的1.5%。那在6年前是多少?“大約是萬分之一。”他提高了音量。

在這個音量的變化中,是青島啤酒線上業務150倍的增長。從踩坑到拿下1.5%的銷售份額,電商事業部在青島啤酒內部算是野蠻生長的一個部門。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今年雙11,光是在天貓平臺上,史永剛的部門下發了30萬箱的訂單,去供應雙11的備貨。許永將4條生產線全部打開,用來生產最新鮮的啤酒。

11月的啤酒廠裡,釀酒室的大屏需要緊緊地盯著,叉車的司機一趟趟地把啤酒瓶送進包裝車間,包裝線上的工人則目不轉睛地盯著流水上下來的瓶瓶罐罐……

這樣的畫面,原本並不屬於冬天的啤酒工廠,過去的幾十年裡,都少有這樣的情況。

互聯網把啤酒行業的四季都給抹平了。雙11結束後緊接著是雙12,後面則是元旦、年貨節……每一次電商大促,不管是春夏秋冬,啤酒品牌都在不斷推出新的營銷方式。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顛覆了季節之外,原本重在線下的啤酒行業開始進入90後、95後的線上購物車,以青島啤酒為例,100多種不同的產品呈現著金字塔結構,滿足不同的消費群體。

數字化的電商部門也成為整個公司的“瞭望者”,一頭連接著消費者的最新需求,一頭連接著生產線,工廠能夠實現兩頭的迅速串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加上消費升級,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品質化特徵,加上以B2B、社區團購、無人零售、社交電商等新零售的發展。渠道的碎片化,已經是事實,如果繼續用以‘噸位’取勝的深度分銷打法,顯然已無法滿足當下。”史永剛曾經在採訪中提到。

從冰箱到薇婭直播間,1天賣出32個珠峰高度,啤酒冬天賣給了誰?

曾經,啤酒江湖的打法在於線下“硬碰硬”,吞併、建廠,一處工廠守住一塊後方,地面鐵軍則密集地向前方發起“進攻”,遇到對手要麼一齊擠進餐廳的冰箱,要麼今天“你蓋住我的廣告”,明天“我擠掉你的點位”。

但是,線上啤酒江湖才剛剛開始,草莽階段中,新的一波消費者正在趕來的路上,他們天生帶著互聯網基因,不管是買啤酒還是打醬油,都偏好在線上完成。趕在下一波消費者正式上場之前搶下心智,成為當下的重中之重。

當59後在村口的小店裡很容易地喝上一瓶啤酒,把啤酒放在95後的“視線範圍”內成為新的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