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雄安新区退耕还淀有了新进展

总占地约1.65万亩的雄安新区退耕还淀还湿先行示范项目——府河、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将于明年主汛期前完工。2020年,雄安新区将在主要子淀区进一步实施9万亩的大规模退耕还淀,着力实施生态补水,恢复生态水位,扩增淀泊水面,逐步恢复淀区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营造淀城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

雄安新区退耕还淀有了新进展

图为安新县境内经过综合治理补水后的河道 赵瑞光/摄

退耕还淀是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由于历史环境变迁,孝义、唐河、府河等9条入淀河流大都断水多年,淀区水面不断减少,现有淀区水面不足200平方公里,不少淀区成了耕地或鱼塘。只有将淀区水面逐步恢复至360平方公里左右,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米~7.0米,才能全面恢复“华北之肾”功能。

据雄安集团生态公司退耕还淀示范项目负责人彭战旗介绍,府河、孝义河河口区的退耕还淀示范项目,将建成两个功能性生态湿地,为扩大淀泊水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白洋淀生态探路。

据悉,雄安新区将府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列为2019年白洋淀治理和保护的重点工程。府河、孝义河是白洋淀两条主要有水入淀河流,常年承接上游污水处理厂尾水和部分直排污水,分别注入白洋淀的藻苲淀和马棚淀两个子淀区。按照《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入淀口湿地是府河、孝义河入淀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形成白洋淀生态缓冲区域,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承担着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任务。

结合淀区退耕还淀还湿,河北正在白洋淀上游实施8个入淀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净化入淀口湿地水质、退耕还淀生态湿地、生态修复河道综合治理等,逐步实现淀区水质达标、生态系统恢复、绿色生态空间构建,实现每天能净化入淀水45万立方米。同时,建立了多水源向白洋淀补水机制,统筹引黄河水、上游水库及再生水等,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保障了白洋淀水位,增加了白洋淀水动力,改善和提升了白洋淀淀区水质。

记者:王 爽 通讯员:原付川 张伟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