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電影《誤殺》中的男主李維傑(肖央飾演)為何最後自首了?

剛剛他爹


肖央擔任男主角的電影《誤殺》上映。與以往喜劇形象不同,肖央出演正劇。有場哭戲,當知道自己的孩子被侵犯時,肖央入戲太深,採訪時再提起,仍心有餘悸流下眼淚。投入的表演,也征服了搭檔,陳沖和譚卓對他讚不絕口。最最最值得一表的是,導演生動地向大眾闡釋了“蒙太奇”和“剪輯”的含義,這是華語電影少見的“迷影文化”參與敘事的作品——別再小看“看電影”這件事了,在劇中李維傑明明騙過了所有人,為什麼還要選擇自首,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那吧!

《誤殺》是年末黑馬,該電影后勁很強,讓人意猶未盡。該劇中細節豐沛皆具深意,心思全部花到點子上,讓觀眾能夠感受到滿滿的誠意。劇中不管李維傑的布案過程,開館換屍,都讓人密恐即微。

誤殺電視劇劇情介紹最新消息中,在劇中李維傑憑藉著多年喜歡看電影的經驗,利用“蒙太奇”的手法擺脫嫌疑身份,但最後還是選擇自首來給該片畫上完美的句點。在電視劇中,李維傑曾許諾給自己的小女兒安安,只要考滿分就給她買鋼琴的承若。

在這個案件中,安安是目睹了素察被害過程,以及聽過素察在棺材瘋狂撓棺材板的聲音。當李維傑一家被抓進警局時,安安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幫父母躲過一劫,並沒有直接告訴拉韞素察被害地點。而等到安安為了得到鋼琴,在考試卷上有明顯的修改痕跡,李維傑這才意識到自己對安安的影響,為了讓安安不迷失孩子的那份童真,他最後還是選擇自首。







麻袋視頻


印度版《誤殺》的結尾,是一個完美謀殺的結局。男主沒有自首,雖然他跟死者父母說出了真相,但沒用,對方沒有任何證據,沒法再次起訴他。

瞞天過海,卻又最終自首,國版最後的改編看似荒誕,卻是精髓

當大女兒平平被督察長之子素察侮辱,並誤殺了他後,李維傑的一系列舉動與反應都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一位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在攤上事後彷彿瞬間變了一個人,憑藉著自己這一生看過的電影,學著裡面的手法變得做事嚴謹、邏輯縝密、瞞天過海。

他先是暗中處理了素察的屍體,再處理掉素察的車子,隨後營造自己沒有作案時間的假象,並利用蒙太奇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為自己脫罪。

訓練家人如何應對警察,留下一切能為自己作證的票據,儘量製造事端讓別人記住,不是跟酒店前臺吵架,就是打翻爆米花,最後在所有人面前強調事發當天自己與家人外出旅遊,讓所有人都記住他,並讓所有人知道他沒有作案時間。

李維傑成功了,他瞞住了所有人,但大獲成功的李維傑最後卻選擇了自首,似乎與他做了這麼多事相互矛盾,但事實或許沒那麼簡單。

其實他去自首並不意外,其實整部影片早就已經有很多事情在預示著他的結局,而最後讓他決定去自首的還是他的小女兒安安。換句話說,也就是小女兒安安讓李維傑主動去自首的。

因為年紀小,所以安安不懂這是撒謊,或不懂這樣撒謊的嚴重性與後果,但是潛移默化中她也學會了。

李維傑承諾過安安,等她考了一百分就獎勵她口琴,為了能得到口琴,安安將原本70分的卷子用塗改液改成100分,即使瞞過了媽媽,但沒有瞞過爸爸。

李維傑拿著被改動的試卷後,他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壞的榜樣,讓小小年紀的女兒學會了撒謊,所以他去自首了。

因為他不想女兒長大後誤入歧途,他要以身作則讓女兒學會誠實學會道歉與認錯,因為他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與學習能力有多強,會在潛移默化中學著大人的樣子去處事。

李維傑是善良的人,且鄰里關係相處融洽,一家四口,主要的經濟來源就是他微薄的打工錢,所以家中並不富裕,但他經常會去佈施,給僧人錢。在他出事後,村民主動幫其說話。但一位善良的人即便瞞天過海也無法瞞住自己的內心。

如果真的像印度版結尾那樣,沒有人認罪,男主確實是拯救了家庭,但女兒就要有一個揹負一生的陰影:

無論死者是善還是惡,她都是親手殺了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

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午夜夢迴,她也許都會覺得心頭髮冷。

沒有哪一個正常人能忍受得了這個。

最後肖央的自首,和閃回的畫面裡,他看到死者在棺材裡窒息而亡的死狀,這也是一種昇華。身為保護家人的父親,把所有的罪,乃至負罪感,都揹負了下來。

這樣一來,他的家人,都能夠清清白白地生活。

真正的完美謀殺,不是讓所有人都脫罪,而是讓最想保護的人無罪,無論是法律層面,還是道德層面。

當然這其中應該有為了過審而改編,但我覺得這也是點睛之筆。這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

你怎麼看呢?


暹羅娛樂


個人觀點,有以下幾點:

一是素察的死。影片最後有一段李維傑和警長夫婦的對話:“我沒能讓妻子女兒不受到傷害,我能做的就是不讓她們再次受到傷害,關於這件事我也很抱歉。”一種可能是李維傑看著素察被悶死。在刨墳挖屍的時候,可以看到棺材上的血痕,那是用手抓出來的,他聽見了棺材裡素察掙扎抓棺材的聲音,他的小女兒也聽見了,在吃飯的時候小女兒用叉子劃桌子,和素察抓棺材很像。還有一種可能是他移屍的時候才發現素察是被悶死的,是他家人的誤殺,而這些他的家人是不知道的。他自首後可以將所有罪責攬在自己的身上,他的家人就可脫罪,不會活在殺了人的陰影裡。

二是小女兒撒謊。他的小女兒在經歷這些事後,知道了撒謊可以換來自己想要的結果,於是為了得到爸爸承諾買的口琴,修改了考試卷,仔細看,試卷上的100分是70分改的。李維傑發現了在他的影響下,女兒也學會了造假。作為父親心中有愧,想用自己的自首來教育孩子。

三是暴亂。暴亂的原因是由他家的遭遇而起,他的朋友也受了傷,令他很內疚。他又是一名教徒,不希望再有人受到傷害,影片中有這樣一句對白:說他“自幼是孤兒,父母死於暴亂”。這也說明,李維傑對暴亂還是心有餘悸,他自首是為了制止暴亂進一步擴大,也是對暴亂中無辜死去的人懺悔。


僵小師


很多影迷說肖央演的李維傑最後選擇自首,是因為自己女兒改試卷成績,於是選擇這樣的方式進行感化。

其實這只是一個片面的原因。


李維傑聰明,能夠利用所看的電影,所瞭解的知識,製造了一系列的不在場證據,電影開始,李維傑講了越獄神作《肖申克的救贖》,還引用了幾句經典臺詞。利用競選來擺脫自己的處境,營造一種社會輿論,成功的逃脫了警方的懷疑,但這樣聰明也引發了一些的動盪,社會底線在無形中被踐踏。

但社會的底線終究不能越過,或許是一種道德約束,或許這一切源起於他,他理應來承擔這種社會職責,維護女兒以及周遭民眾生存的社會環境。所以,他站出來了並選擇自首。影片最後,記者在街頭採訪民眾對李維傑事件的看法,有人說“李維傑應該無罪釋放”,很多人表示至少現在好了很多,社會秩序重歸於好

正如堅守底線的李維傑所說:我是一個沒有什麼本事的男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面前


橡樹電影記憶


李維傑在電影中出現了3次拜佛的場景,第一次是說明李維傑的信仰,第二次第三次的寓意則非常深刻,李維傑再次佈施的時候,就遭到了僧人的拒絕,這說明李維傑這個時候已經犯了罪,難以饒恕了。

李維傑發現自己的佛已經不可能寬恕自己了,只能自首。李維傑的誤殺,造就了無可挽回的超級大錯,信佛的李維傑只能通過自首來懺悔。






銀風影視


個人覺得主要兩方面原因吧,且聽細說

1、當然是政策方面緣由。

容易過審當然尚屬其次。讓觀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是要緊。

猶記得當年香港的古惑仔的電影多麼的火爆。最後為什麼禁播了。

正是因為太多的未成年人受此類電影的影響。發生了太多聚眾鬥毆的事件。

同理,假如結尾不自首的話,會讓很多受眾存在僥倖的心理(殺人了只要足夠聰明就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乃至不幸的意外發生。正是為了讓類似的犯罪心理扼殺於搖籃之中!

正所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2、因為李維傑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

在沒犯罪之前,他已經有了佈施的習慣。

結果,由於那件事情,佛陀師傅拒絕了他的佈施。

佛教講究因果輪迴。他的父母死於暴亂。而恰恰也是由於他的事件造成了當地暴亂。很多家庭流離失所。

所以他必須得自首。這樣不但可以制止暴亂。也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雙雙兒女增加福報(佛教裡的積善行德)。

配上我很喜歡的一張圖!



煙與詩


最後一個關鍵點是女兒模仿自己說謊。在女兒給父親看的卷子上,改了分數。沒有給孩子們做好榜樣。再往上說,首先是自己在影片中展現的對死者的愧疚。雖然強姦了他的女兒。但按照法律來說,罪不至死。所以愧疚。當然這種愧疚還來源於李維傑人物品質的設定。他是一個熱心,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如果是一個無惡不作的壞蛋,也就沒有愧疚了。第二點,利用了大家對他的信任。大家因為李維傑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所以都選擇相信他,不懷疑他。甚至為他做假證,當然,群眾也不知道自己做了假證。紛紛維護他。這是李維傑感覺到自責的一個點。第三點,結合主題,誤殺,這裡的誤殺,可能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失誤殺害。而是有一定多層意義。在真實環境中。李維傑一家誤殺了警長兒子。而在深層次,警長也誤殺了他們一家。不顧法律法規,橫霸一方。一直傷害著被他們管求的平民。其中,影片前期都給觀眾造成是妻子和女兒殺害了警長兒子。到最後揭曉是李維傑殺害了他。這難道不是導演給我們下的一個圈套嗎?讓我們誤殺了妻子和女兒。對他們又同情又無奈。


愛影視等於愛電影


電影《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瞞天殺人記》,在印度的原版電影當中,主人公最後並沒有去自首,而且在印度原版的電影當中,男主的大女兒只是被偷拍了洗澡的裸露視頻並沒有被強姦。在改編的《誤殺》裡面,男主的女兒被強姦了,男主最後在警方完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去自首了。

可能很多觀眾看完之後會感覺李維傑最終選擇自首是編劇對國內電影審查制度的妥協,是導演為了片子過審而加的。可是真的就是這樣的簡單嗎?不是的。

選擇自首符合李維傑的人設


在電影裡我們可以看到李維傑是一個善良、正義、樂於助人同時又十分顧家的男人,他看到普通老百姓被一個無良警察欺負的時候,敢大膽的站出來,對他們給予幫助。這樣的看到自己的街坊鄰居因為自己被抓緊警察局而勇敢和警察對抗。最後因為死者的母親是濫用警察局長特權,而引起了很大的遊行示威的騷亂。可能這騷亂也是有別有用心的人在背後推波助瀾。但是李維傑心裡面則是充滿愧疚,這愧疚不是對死者,而對於那些為了他的事情而勇敢和違法的警察打架的街坊鄰居。作為一個善良的人,李維傑不忍心看到有那麼多人為自己而受傷。所以有了自首的心思,以此來向那些為他受傷的人道歉,也希望可以平息因此而給社會帶來的騷亂。這才是一個完整立體的李維傑人物形象。如果沒有結尾的自首,那麼李維傑的形象是前後矛盾的。


為了做好對小女兒的教育


在剛剛開始的劇情裡面,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李維傑已經答應了自己的小女兒,如果她能考到一百分,就會給他買口琴。而事情完全結束以後,李維傑的妻子拿著小女兒的100分試卷讓李維傑兌現承諾,雖然卷子的分數騙過了妻子,但是李維傑看得出這是孩子自己改的分數。因為在經歷了誤殺之後瞞天過海的這件事,小女兒的意識到原來也是可以撒謊的。這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無疑是十分可怕的。李維傑也認識到如果這件事情就這樣的結束,那麼甚至在小女兒的認知裡面,犯法也可以逃脫法律追究。這樣的話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輩子,所以他必須選擇自首,用行動告訴自己的女兒,撒謊是不對的,殺人是違法的,這一切都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




李維傑更是想要告訴自己的女兒,雖然那個被誤殺的少年有錯在先,犯了強姦罪,但是這並不代表就殺了他就是無罪的,無論是殺了什麼樣的人,都應該被審訊、被審判,是否有罪要看法官的審判。而不能妄圖套不法律的追究,不能有瞞天過海的僥倖心理。


所以,李維傑最終選擇站出來自首。對於這樣的設定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討論。


劇說時代


導演用兩個片段告訴觀眾為何李維傑會自首。

一、在寺院下,警察局長和她丈夫質問是否是李維傑殺了素察。李維傑開始回憶,當警察局長強行要開館查屍時。他看著那充滿血跡棺材頂板,回想起素察被埋下地時並沒有死,而是在棺材裡醒來後拼命想爬出來,甚至抓爛了手指但素察最終窒息死在棺材中。這一段回憶告訴觀眾,李維傑殺人了,不是出於正當防衛,而是切實地把人置於死地。因為李維傑應該早就能猜到素察沒死,在問妻子和女兒時,她們都表示沒有見血。但他並沒有原則開棺查看,而是忙著偽造證據,果然如他所想,素察被埋入時並沒有死。李維傑對此感到愧疚。

二、李維傑是有信仰的人,和大多數泰國人一樣,他也信仰宗教。影片中李維傑有兩次佈施的行為,而最後一次也就是快要被抓之前,他請求佛原諒,但是僧人並沒有接受他的佈施,也沒說第一次說的那些話。這也就是為什麼最後李維傑承認殺素察的地點,會選在寺院。

總結就是李維傑自首,完全是出於愧疚,一是的確殺了人,二是李維傑信仰佛教,所以他才會去認罪。至於有人說是為了平息暴動,我覺得不太可能。因為在事件發生後,警察局長和她丈夫都辭職了,暴動雖然在持續但已經減輕了不少,不可能在這之後為了平息暴動去自首,況且也沒有必要。並且新聞記者也問他是不是為了平息暴動自首,但是他沒回話。如果說他為了整個鎮的人自首,那也太正能量了吧哈哈


漫漫胡剪輯


良心受到了譴責,當他被釋放那一刻他看過鄰居們都為他出頭打抱不平只因他平時是個安分守己的好人,可惜一時的私心造成大禍,這電影告誡人們在我們人生安全或財產受到損失時應立即採取法律保護。不論對方多有錢、多有勢、多大官、在國家和黨的領導下相信都會得到應有的處罰!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