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深圳民企深調研報告發布,利潤微增或虧損是樣本企業主流

過去的一年,深圳民營企業有機遇也有挑戰,從年初的中美貿易摩擦,到5G元年的開端,再到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文件發佈。這一年裡,深圳民企發展的怎樣,遇到了哪些現實存在的難題?

同樣是在2019年,深圳市政府針對優化營商環境、扶持民營經濟出臺了不少普惠性政策。從去年底的“四個千億”計劃實施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41條,從宏觀到微觀,從給政策到直接“發紅包”,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民營企業是否感知並已經享受到這些政策紅利?

歷時大半年,南方都市報深圳民企深調研課題組攜手博商學院,通過線上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對民營企業進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課題組希望通過第三方的視角,還原民營企業在過去一年裡的基本面,以及對政府出臺的各類優惠政策的感知度,試圖為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尋找到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
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
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
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
深圳民企深调研报告发布,利润微增或亏损是样本企业主流

1037份有效樣本 45628條數據

從2019年9月開始,南方都市報深圳民企深調研課題組聯合博商學院,對深圳區域或業務涉及深圳區域的民營企業進行線上問卷及線下走訪的深入調研。

其中問卷內容共設置44個問題,涵蓋企業發展基本面、難點痛點及政策感知度、滿意度等幾大板塊。截止問卷結束,課題組共收集到1064份問卷,但其中有27份系由企業部門總監、主管填寫,考慮到企業負責人對民企支持政策瞭解最多,感受最深,所以職位為部門總監、主管的27例樣本數據不進入總分析數據,為無效數據。換言之,本次篩選出來的1037份有效樣本的填寫人均為企業董事長、CEO或總經理,而這些有效問卷所呈現的數據達到了45628條。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行業來看,1037家有效樣本企業超過一般來自於傳統制造業,佔比達到了54.8%。樣本企業所處行業的前五位分別為:製造業(54.8%);其他類(13%);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7.8%);建築業(6.8%);信息傳輸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5.8%)。換言之,此次調研的有效樣本企業經營實體的居多,而民營實體企業的發展狀況最能真實和客觀的反映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

利潤微增或虧損是樣本企業的主流

2019年,對於民營企業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外部,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之下,兩國高層雖進行了多次磋商,但局勢仍不明朗;內部,人口紅利的優勢不在,各類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各行各業愈加激烈的競爭壓力,讓民營企業的發展腳步逐漸放緩。

從調研數據來看,有252名民企負責人認為企業營業額相較去年有所下降,佔比24.3%;其中有89名負責人認為企業營業額下滑20%以上。同時,有426名民企負責人預計企業2019年營業額增長率在0%-20%之間,我們將這一部分歸類為企業發展或業務增速減緩階段。而僅有158名負責人認為2019年企業營業額將獲得較大的增長,這一部分增長率在30%以上。

而在利潤率方面,154名民企負責人認為企業2019年為虧損狀態,其中39名負責人預計企業今年虧損率在20%以上。同時,883名負責人認為企業相比去年利潤依然有所增加,但與營收增長率類似,這其中有677名負責人預計企業今年的利潤率在0%-20%,即大抵與去年持平或增長不太明顯。

從企業負責人對企業營收和利潤方面做出的判斷可見,不少企業今年營收方面表現並不十分搶眼,相較去年,僅有15.2%的企業負責人預計今年企業的營收將獲得超過30%的增長;同樣,在利潤方面,利潤微增甚至呈現虧損狀態是受調研企業的主流,僅有6.8%的企業認為今年的利潤將較去年獲得超過30%的增長。

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儘管65.4%的企業在今年的營收呈現微增甚至下跌狀態,但仍有超過85.1%的企業在今年能保證企業盈利或者不虧損。在外部環境不甚明朗,內部經濟有所衰退的大背景之下,民企作為不可或缺的經濟動力展現出驚人的生存能力。

企業對政策感知有所提升

2019年,深圳市政府針對優化營商環境,扶持民營經濟出臺了不少普惠性政策。從去年底的“四個千億”計劃實施到優化營商環境改革41條,從宏觀到微觀,從給政策到直接“發紅包”,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民營企業是否感知並已經享受到這些政策紅利?

以今年5月7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發佈的41項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簡稱“優化營商環境41條”)和今年8月份通告的《深圳市民營及中小企業扶持計劃操作規程(徵求意見稿)》為例。有70.4%的企業負責人表示知曉優化營商環境41條這項政策,但並未真切感受或利用這些政策,而知曉並已經利用這些政策優惠的企業僅佔比6.1%。

此外,在“優化營商環境41條”政策上,雖然超過七成的企業知曉這項政策,但對於其中諸如商事登記秒批、知識產權保護等比較容易實現且比較實在的政策細節,不少民營企業負責人反饋完全不知曉。

而對於《深圳市民營及中小企業扶持計劃操作規程(徵求意見稿)》,其中有不少扶持民營及中小企業的計劃和方案,但81.9%的企業表示完全不知曉“徵求意見稿”,其餘部分雖知曉“徵求意見稿”的內容,但僅有4.2%的企業提出過相關建議。

事實上,在過去的40年裡,民營企業一直是對政策最為敏感的群體之一。

通過數據,我們也可以感知到,對於實實在在的政策,比如行政審批秒批、減稅降費、創新創業幫扶等比較直觀直接的優惠政策,民營企業家們一般能夠感受明顯;而諸如人才培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相對間接或者短期內沒法實現的政策,民營企業家們一般感受不太明顯,或者參與感並不十分強烈。

而細分數據也能印證這一點,如企業所得稅的直接減免這一比較“簡單粗暴”的扶持方式或政策便能讓不少企業家感知深切。諸如為民營及中小企業扶持計劃的徵求意見,便沒有太多企業瞭解更別說參與建言。

總的來說,對於民營企業來說,生產發展和經營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直接性的政策雖能獲得企業家的認可,但這並非長久之計;間接性的政策雖不能讓企業家在短期內獲益,但提升的卻是整個市場的營商環境。所以,直接加間接政策的雙軌模式仍是當下優化營商環境和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只不過這其中需要考慮更多的政策落地實施以及民企接受度和便利度等問題。

專家:

民營企業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政府為民企向創新轉型營造環境增加動能

針對此次調研結果,中國民企研究專家、博商學院院長曾任偉指出,經營成本過快的增長極大影響了民企的盈利能力,在調研中儘管虧損的企業只佔了15.7%,但有35.3%的企業是在0-10%的微利階段,考慮到企業通常需要為公司購置固定資產和維持運營投入一定不少的自有資金,如果扣除其7%的資金使用成本,那麼現在有超過51%的企業實際上不產生價值甚至是虧損的!如果讓這個情況繼續發展,那麼只有二種情況最有可能發生,一方面就是將企業轉移到低成本的區域,另一種情況就是收縮規模減少投資,深圳2019三季度民間資本投資降低到歷史新低3%,是民企盈利能力不足投資意願下降的外在體現。

曾任偉認為,在新的一年,民營企業應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企業不能盲目地外遷,國外和內地的營商環境和商業機會都較深圳有很大的距離,看得見的人工成本和土地使用成本可能會比深圳降一點,但很多隱形的成本更高。

其次,企業不要以摳成本應對成本的提升,以次充好或減少工資福利待遇,這都只會讓企業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再次,企業不要輕易縮減規模,因為企業內部同事如果一旦感覺企業要收縮規模沒有發展希望,那通常都會伴隨著核心人才離開士氣低落,這將企業增加經營的不確定。

此外,曾任偉表示,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應該通過產品創新獲得更高的毛利來對沖成本的提升,一個能超越客戶期待、超越同行的產品通常能獲得的定價權,從而獲得較同行更高的毛利,同時也能為企業獲得更多的客戶需求。

而對於政府而言,曾任偉認為,政府最需要做的,一方面就是通過實實在在普惠式的減稅為企業降低成本,從調研的數據也可以看到這種普惠式的政策企業的感知度最高,另一方面,政策能出臺相關政策打擊囤房而沽、缺斤少兩的“二房東”,放任二房東的行為最終埋單的是政府的稅收。

另外,社會上“老賴”以及下游大公司利用其支配地位隨意及惡性拖欠上游中小企業的貨款的情況也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關注,一個人的身體,毛細血管有血正常流動才會健康,流動資金都被下游大公司或平臺型公司拖欠積壓佔用,用本該支付給上游供應商去做運營的錢去做金融服務,久而久之是會出大問題的。其次,社保對中小企業對壓力也不容小覷,政府如果能通過相關政策手段支持遵守法規的企業實實在在降低成本壓力,對增加企業的盈利能力的作用一定是顯著的。

曾任偉表示,作為重要的是,政府需要營造能支持企業創新的環境。深圳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企業運營的剛性成本較其他的城市沒有優勢是必然和不可逆轉的,唯有通過創新,尤其產品創新與運營模式創新獲得更高的盈利空間才是終極解決方案。政府在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增加更直接的通道補貼創新企業,嚴厲懲罰掃襲模仿的企業,並通過媒體渠道樹立“從成本導向向創新導向轉型的典型案例企業”正面形象,這都將為更多民企向創新方向轉型建立信心和增加動能,也將助力和強化深圳成為全球創新示範城市的地位。

南都記者 劉晨 盧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