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中国诗词大会:一首词,王立群看到人生抱负,董卿看到社会价值

中国诗词大会:一首词,王立群看到人生抱负,董卿看到社会价值


董卿曾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中说,节目组曾对参赛的选手做了个小调研,问他们最喜欢的文人是谁?结果苏轼总是榜上有名!

中国诗词大会:一首词,王立群看到人生抱负,董卿看到社会价值

关于苏轼,我们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人之一,具有李白的才华,又有韩愈的严谨,更有刘禹锡那昂扬的精神,他是个综合体,是我们古代文人的集大成者,他确实配得上我们的所有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就总是关注!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就常常考东坡居士的诗词。这不,在第四季第三期的时候,畲(shē)族选手钟斯捷小姑娘,就又碰到了一道关于苏轼的考题!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和“苍”分别指什么?A:黄马,苍鹰;B:黄犬,苍鹰;C:黄犬,黑犬。

这道题目不难,背过或没背过的人,稍微一判断,就能得出正确答案。钟斯捷说她没背过这首词,但是想了下,就答出了正确答案是B。

中国诗词大会:一首词,王立群看到人生抱负,董卿看到社会价值

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写的也真是有豪情,读一下都有一种兴奋之情涌上心头,所以从中也可以看出苏轼这时候,应是非常有激情的年纪。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刚刚38岁,正值人生盛年,虽然人生经历了点小坎坷,与王安石政见不和,无奈出京,但是他还是充满了无比的自信,对未来更有冲天的理想和抱负。下面我们就一句句来读一下《江城子·密州出猎》吧。

中国诗词大会:一首词,王立群看到人生抱负,董卿看到社会价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我姑且挥洒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吧,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好威风凛凛的样子啊,苏轼向来就是不服老的,晚年时候还能写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更别提,正值盛年时候了!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_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瞬间就席卷了整座山冈。若说第一句说的是苏轼自己的内心状态,这第二句就是表达他的外在气势了!

中国诗词大会:一首词,王立群看到人生抱负,董卿看到社会价值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看来苏轼这次出猎的现场人员,不但有他的随从,更多的是慕名而来观看他射猎的百姓啊!苏轼在那时绝对是大宋朝的天皇巨星!

因为有这么多人捧场,所以苏轼的情绪更加高涨了,还喝起了酒来。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来就有漫天的豪情和狂劲,再加上酒壮英雄胆,他更加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起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是引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暗喻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够被重用。看来是酒后吐真言,苏轼此刻想继续的大“狂”,必需还得有朝廷的重用才行啊!

可是若被重用后,苏轼如何报答朝廷呢?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和辽的天狼星射下来。

这抱负还真不小,一介文人能有这样的不凡目标和理想,这苏轼确实还真够“狂”的!

“狂”,确实是整首词的“词眼”,王立群老师说,苏轼这里的“狂”,有两种意思。

一层意思是现实中的“狂”,是这次密州出猎“千骑卷平岗”的“狂”;一层是他的期待中的“狂”,是理想抱负上的,希望平定西北的威胁,渴望国家的统一。

还确实是,王老师是真会总结。王老师够会总结了,没想到董卿的总结更好!

只听她娓娓道来:“所以说,一个是狂要有狂的资本,还有一种狂,若纯粹是个人欣赏是没有意义的,他的才华也必需为他人谋福祉,才是最终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喜爱的原因!”

董卿是把苏轼的“狂”劲上升到社会价值上了,顶级的文人就应该反哺和影响社会大众!

细想想,如今的苏轼之所以会被我们所有人喜欢,感觉就是因为他为官一方时候,时时心里装着百姓,在力所能及的为当地人谋福祉,解忧愁。他在江湖之远,时时想的是朝廷的安慰和整个国家的命运,更是在尽其所能地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

他的这种精神,通过他那狂放昂扬的诗词,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说,我们喜欢苏轼,不单单是喜欢他那天才般的组织文字能力,更是喜欢他那一腔的家国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