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开滦老图纸背后的故事

开滦博物馆


开滦老图纸背后的故事

在开滦博物馆展品储存室里,开滦博物馆文展编研部主任周泽田蹲在一张半人高的老图纸前,指着右下方一片手写的英文:"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拔柏葛魏阁司公司提供给开滦发电厂(今开滦热电公司)的这张图纸,是锅炉节能器上金刚石吹灰机的设计图,这家公司当年生产的锅炉,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开滦发电厂作为我市最早的发电厂,开创了中国煤矿企业自备电厂的先河。1916年扩建为开滦中央电厂,后又经1919年至1932年间几次更新,发电能力不断增大。周泽田所指的图纸就绘制于此期间,用晒图方法制出。“拔柏葛魏阁司公司创立于1867年,是开滦发电厂当年的重要合作伙伴。”

周泽田介绍说,此次展出的老图纸,内容涉及开滦早期地质勘探、煤炭生产、电力设备、机械加工制造等方面,是不同时期技术人员绘制的技术资料。

为最大限度挖掘和展示开滦早期建设的技术资料,2019年年初,在开滦集团公司党委领导下,开滦工业遗产和企业文物管理办公室、开滦博物馆便开始组织开滦企业老资料、老物件调查,搜集到了大量老图纸等珍贵资料。

今年10月12日,“印记·匠心——开滦老图纸资料展”在博物馆正式开展,并免费向游客开放一个月。这次展览取名“印记·匠心”。“印记”是在开滦煤矿开采过程中,这些煤层的印记以图纸的方式留了下来;而“匠心”,更是诠释这些老一辈工程师所付出的心血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开滦博物馆馆长王立新说:“我们展示的这些老图纸,一方面,是展示开滦在上百年开采、经营过程中的工业文化资料;另一方面,是想把这些老图纸推向社会,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老图纸提供线索;第三个原因,也希望这些老图纸能引起国家有关文物部门的重视,进而寻求国家对老图纸保护、修复的支持。”

唐山矿是开平矿务局在中国用“西法”开采的第一座矿井,1878年建矿,1879年由开平矿务局英籍矿师白内特主持,在乔屯西开凿1号井,3月开凿2号井,在井下61米、91.5米和152.5米处分别开凿三条平巷,1881年正式投产。唐山矿有可采煤层8个,其中8煤层为特厚煤层,这次展出的“唐山矿8煤层各水平规划平面图”,就是为开采这个煤层绘制的中期规划图。

开滦从1878年建矿开始,就有测绘工作,各矿均有专业的测绘人员。而此次湛蓝的这些老图纸,主要来自唐山矿、林西矿、赵各庄矿、马家沟矿、唐家庄矿为代表的“老五矿”,还有铁拓公司、热电公司等单位。

展览中,最为人称道的“1948年开滦唐山矿地面和井下巷道对照关系图”,反映了解放前唐山市的城市发展状况。观众在这张图上可以了解唐山地上地下的许多信息。“唐山城市的建设,主要沿唐山矿场周围和京山铁路两侧发展,大致分为工矿厂区、开滦别墅区和老唐山街区,图中一些地标直至现在仍有保存。”

记者了解到,包括这张图纸在内的早期图纸都是由国外进口的,图纸由布质基层和纸质面层构成,硬度高、韧性好、耐磨损,适宜长久保存。

据博物馆文展编研部张东介绍说,这里的部分图纸的质地有别于普通纸张,纸面布满1至2毫米的小方格,称为“坐标纸”,一张图纸很可能包含十几年的信息量,为保证常翻不烂,图纸背面裱了一层带纹理的专用布。还有一种半透明的图纸,类似于现在用的硫酸纸。“现在的工程师绘图偶尔使用坐标纸,随着互联网与电脑的普及,绘图工作采用CAD技术、先进宽幅绘图仪、扫描仪,保存和修改已经十分方便。”

林西矿“一水平东翼平面图”,展现了林西矿在上世纪20年代的现状和规划。在这幅图中,两条网格粗实线表示该区域为安全保护煤柱,保护煤柱内标示了3号井和4号井位置。图中蓝色波状细线区域代表该煤层存在的断层,中部下方的众多灰色小点,准确地显示了当时的私营小煤窑的位置。林西矿是开平矿务局建设的第二座大型矿井。1887年冬,唐廷枢根据李鸿章谕兴建林西矿,先开凿南井,即3号井,1888年完工,井深76.25米;1888年春开凿北井,即4号井,深51.58米,1889年凿至183米,并开始出煤。1915年至1930年将4号井由2水平延深至4水平,井型由方形改为圆形,木井壁改为砖井壁。

“赵各庄矿综合采掘工程立面图”当时也称作“小格目标图”,是精确的毫米级施工图纸。赵各庄矿是滦州官矿有限公司主持建设的大型矿井,因开平矿务局被英人骗占,屡次抗争但收开无望。

1906年,周学熙奉袁世凯之命,筹办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1909年,赵各庄矿动工开凿1、2、3号大井,1910年正式生产出煤。“赵各庄矿综合采掘工程立面图”的材质,由纸质面层和布质基层构成,面层是国外进口坐标纸。“这种‘小格目标图’用于落垛采煤工艺,每一个小格代表一个落垛,现在这种较为落后的采煤工艺早已被机械化采煤所取代。图上用粉色、红色和绿色表示煤层区域自然发火情况。”

此次布展过程中,博物馆工作人员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专业知识,纸张鉴定尚不明确,测绘的技术不甚了解,许多文物细节有待进一步破译、探究。周泽田说:“好多人既没接触过测绘工作,也非采矿专业出身,对如何看懂这些图纸,怎样把那些价值高、能吸引观众的图纸展示出来,感到力不从心。”周泽田表示,他们邀请地测部的专业人士到现场指点。

开滦煤业分公司地测部测量科科长孟凡森介绍说,绘制这些图纸非常严谨,三四个人一组,先到井下测量出点,回到绘图室后落实到纸上标注清楚,之后采矿人员按照图纸上的点进行巷道的实际开采,开采时继续测量,将最新数据反馈到图纸上,从而形成一个严谨的体系。整个工作量非常大,集聚了开滦几代测绘人员的工作心血。“其实一天测不了几百米、几个点,一张完整的图纸需要耗时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人可能从上班到退休一直都在画那张图,只有把图画准了,后续的一系列开采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被精心装裱在镜框里的老图纸都很大,两三米的不在少数,最长的达到6米多,在展厅展出时非常震撼:它们不仅仅是一张张繁复的工程图,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此次老图纸展览,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过来参观。

中国矿业大学的教授在观展时表示,将来院校能跟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学生们就能常来参观、学习老图纸,感受老一辈测绘人严谨、细致、科学的工作作风。“幸运的是,老图纸展也引起了湖北一家文保单位的重视,他们表示,愿意向国家有关部门立项申报资金,共同保护这些文物。”周泽田说。(文/聂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