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4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召開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研判當前疫情發展態勢,進一步加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要求全省上下高度重視、團結一心,聯防聯控、群防群治,進一步提高各項防控措施的精準性、有效性和覆蓋面,全社會共同努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尹力指出,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省上下都要高度重視,不能只是各級領導層面強調重視,基層操作層面行動不到位;不能只是專業人員重視,社會民眾不涉己不重視不配合;各方面不能只是口頭重視,而物資和力量準備不充分。全省各地必須動員全社會力量,全面有序落地落細落實各項工作措施,重點抓好傳染源的鎖定和傳播渠道的切斷等工作,織密織牢疫情防線,盡最大努力阻止疫情輸入蔓延,盡最大努力保護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一要對疫情高發地區來川人員進行全面排查,依法依規進行網格化管理,切實找準傳染源並切斷傳播途徑,嚴防輸入性病例形成二次傳播,堅決避免暴發流行。二要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落實免費救治政策,因人施策優化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最大程度地減少病死率和病殘率;各市州要儘快組建落實隔離定點診治場所,避免交叉感染,加強醫務人員安全防護措施。三要嚴格管理各種形式的公眾聚集活動,存在可能交叉感染風險的活動要立即停止,確有必要舉辦的活動要落實防控措施並嚴格審批,密閉環境內人員高密度聚集娛樂活動要暫停,機場、碼頭、火車站、客運站等公共場所的防疫管控要進一步加強,對進出人員全面實施體溫檢測,同時要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號召大家儘量少外出、少聚集,在家過一個健康平安假期。

四要千方百計加強物資和力量保障,通過多種渠道保障口罩、防護用品、治療藥物、醫療器械等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耗材供應,加強基層醫務人員業務技能培訓,要採取積極措施,加強科研工作,提升我省疾病救治和防控的基礎能力。

四川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尹力強調,當前正值春節,祥和歡樂過節的基礎是安全健康,節假日常工作必須服從疫情防控大局。全省各地各部門要堅決克服麻痺大意思想和僥倖心理,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完善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機制,嚴陣以待、嚴防死守,統籌各方力量盡最大努力控制疫情的輸入、傳播和蔓延,堅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會議建議,根據當前全省防控工作需要,依法依規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


領導小組副組長甘霖、王一宏,成都市市長羅強、省政府秘書長張剡和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等參加會議。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其中,Ⅰ級響應是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級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截至目前,已先後有廣東、湖南、浙江、湖北、天津、安徽、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省市啟動Ⅰ級響應。


據悉,四川省內多個景點已經關閉或開啟退票通道,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圖書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樂山大佛、峨眉山景區、成都大熊貓研究繁育基地、武侯祠博物館、成都動物園、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館、成都市植物園、成都市望江樓公園文物區等地均已關閉。此外,金沙太陽節、武侯祠成都大廟會、“耍成都•遊錦江”新春活動、第26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等活動已宣佈延期。


國務院徵集新冠肺炎防控不力問題線索


國務院辦公廳從即日起在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面向社會徵集有關地方和部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責任落實不到位、防控不力、推諉扯皮、敷衍塞責等問題線索,以及改進和加強防控工作的意見建議。


國務院辦公廳將對收到的問題線索和意見建議進行彙總整理,督促有關地方、部門及時處理。對涉及緩報、瞞報、漏報疫情,落實防控措施不力,導致疫情擴散等嚴重後果的重要問題線索,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將直接派員進行督查。經查證屬實的,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截至1月24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29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287例,其中重症237例,死亡41例(湖北省39例、河北省1例、黑龍江1例)。已治癒出院38例。2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1965例。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

我們將持續關注!

大家也請做好防護措施,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輕心!


1月24日下午,四川省應急委員會發布消息:根據《四川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我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經省委省政府同意,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應急響應。


什麼是“I級應急響應”?政府部門將採取哪些措施?


問題一:什麼情況下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答: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4級。


1.3.1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其他省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涉及其他省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與我省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我省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問題二:政府相關部門單位將採取哪些行動?


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特別重大(Ⅰ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反應後,相關部門單位將採取以下行動:

(1)省政府的應急反應:

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在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組織協調省政府各部門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設立由政府有關部門組成的工作組開展突發事件的決策指揮、疫情監測與分析、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醫療救治、信息發佈、宣傳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急人員和物資設備的調集、後勤保障以及督導檢查等工作。

調度未發生突發事件的地方人民政府支援事發地應急處理工作;

及時向國務院和衛生部報告工作情況。


(2)省衛生行政部門應急反應:

迅速組織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應急隊伍及相關人員趕赴現場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採集標本樣品檢驗和對下級機構的檢驗結果進行復核確認;

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傳染病人隔離、密切接觸者追蹤和醫學觀察、環境消毒等預防控制措施;

組織專家對事件進行綜合評估,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提出應急處理工作建議;

請求衛生部給予技術指導並配合衛生部組織的有關專家進行事件確認,判定事件性質和等級,對不明原因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組織開展病因查找和診斷治療的研究;

及時向省政府和衛生部報告應急處理工作情況。

事發地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按照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立即組織開展各項應急處理工作,啟動市(州)、縣(市、區)應急預案,成立市(州)、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部;組織領導、協調指揮本行政區域內有關部門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工作;檢查督導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承擔規定的應急任務、落實有關預防控制措施;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積極配合、大力支持應急處理專業機構進行現場調查處理、採樣等工作。

事發地市(州)、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按照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有關要求,迅速組織本行政區域內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應急隊伍開展應急處理工作,落實各項預防控制措施,防止事件擴大和蔓延;及時向本級人民政府、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調查處理情況。


(3)非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應急反應:

按照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做好應急處理準備;

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主動開展監測並落實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傳染病傳入或者事件在本地發生;加強信息收集和報告工作,開展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提高公眾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

服從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調度,對事發地進行人員、技術、物資、裝備等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