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孙立平:我为什么要推荐这三本书

说说我最近推荐的三本书。

第一本,《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作者:【美】厄尔·怀松等

在最近这些年,关于社会结构固化的问题,是人们非常关心,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甚至都在开始成为一个令人们厌倦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不仅对于中国是现实的,许多其他国家也在遭遇这个问题。在《新阶级社会:美国梦的终结?》一书中,作者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本书令我感兴趣的主要是两点。第一,这本书所提出的双钻石型结构的概念,以及美国由一个金字塔型社会演变为以中产阶级为主的钻石型社会,再到双钻石型的新阶级社会的过程。有朋友说,这个双钻石社会不就是你说的断裂社会吗?无论如何,叫断裂社会也好,叫双钻石社会也好,我们应当将其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类型进行系统的研究。

第二,这本书的作者将美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置于新经济的背景之下,而正是这种背景,构成了当今种种趋势的深层动因。而这一点,往往为研究社会结构的学者所忽视。

至于美国梦是不是真的终结了,老实说,这不是我真正关心的问题。


孙立平:我为什么要推荐这三本书

第二本,《暴力与反暴力:法国大革命中的恐怖政治》。作者:【美】谭旋

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法国大革命中,为什么相当一部分称颂宽容、公平正义和人民主权的国民议会代表会选择恐怖统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为何会一步步走向恐怖的大众暴力?这真的很需要系统理论的解释。

但老实说,吸引我的与其说是这本书的书名,不如说是该书作者的一句话:结束一场革命可能比开始一场革命还难。革命是一种非常规化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它往往发生于用常规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失败之后。但一俟革命胜利、用革命的方式解决了它所要解决的矛盾之后,社会生活就应该顺理成章进入一个常规化的时代。常规化时代的最明显特征,是常态的恢复,是理性与秩序的复归。

在国外,有学者也将常规化时代比之为“热月反动” 。美国著名汉学家莫里斯·迈斯纳在《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一书中,将克兰·布兰顿发明的“热月反动的普遍性”应用在对革命后的苏联与中国的比较研究上。他发现,苏联在革命胜利后不久,革命热情就已迅速衰退,在为建立社会生活秩序而进行的努力中,常规化过程很快开始,一些与旧制度相差无几的新制度迅即确立。而中国革命胜利后却与此相反。

所以我说,那句话很深刻,但道理却不难理解,是啊,结束一场打架比开始一场打架还难。同样的道理。

孙立平:我为什么要推荐这三本书

第三本,《恐惧本身:罗斯福“新政”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起源》。作者: 【美】艾拉·卡茨尼尔森

老实说,推荐这本书的起因,就是想推荐一本以大萧条为题材的书。只要写得好,哪一本都行。恰好,汉唐阳光的尚总和李总给我带来了这本书。那就是它吧。

想推荐一本有关大萧条的书,就是为了在书中体会一下经历大萧条的感觉。就像有人专门坐飞机跑到海南去经历一次台风那样。

当然,看这本书没有收获到预想的感觉,但,却在另外的地方受到启发,而且是很重要的启发,这就是恐惧及对恐惧的回应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尤其是历史中的制度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恐惧——回应这种互动过程的产物。尤其是在社会的转型期,这一点就更是明显。前些年我就曾经说过,在一个转型社会中,如何对恐惧或不安全感做出反应,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逻辑脉络。

孙立平:我为什么要推荐这三本书


孙立平:我为什么要推荐这三本书

加入挖书俱乐部请扫描上图二维码

或VX联系:digging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