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激雷平湖平湖激雷


这类产品分两类看,一类是保本型,一类是非保本型

1保本型存款理财里主要有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定存产品,这三个都是存款属性的理财,保本型,一般1-2年的这类产品,利率就2-3%,3-5年的话利率可以达到4以上,部分地方银行大额存单可以达到5%以上。这是银行揽储需要给与的利息优惠,吸引存款。

2 第二类就是不同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非保本型,随着银行各类理财子公司成立,未来理财产品会走向净值型,投资领域和范围都放大,风险和收益区间也放大,对于中低型风险理财,主要收益区间就在2-3%,4%以上的都属于中高风险理财了,需要具备一定风险承受力才能配置。

总的来说,不同风险偏好和资金配置期限需求差异,导致选择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人而异


鑫财经


这段时间我正好回老家农村,而且陪家人昨天去了一趟当地的银行办理业务,正好看到了一些东西,很符合回答这个问题。

我在银行看到了一款理财产品,这款理财产品是这样的。

第一年交10000元,到年底可以领取1000元,第二年交10000元,到年底还可以领取1000元,第三年也是这样,然后第四年、五年、六年都不用交钱了,到第六年底再可以拿到33000元,加上原先返给的3000元,总计六年时间可以拿到36000元。

我当时看到,第一眼感觉挺不错的,也看到很多人在咨询,可以回过头来再仔细想想,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我自己大概心算了一下,这款理财相当于10000元在六年的时间里可以拿到2000的利息,其实按照利率来算的话,一年也就大概3点多的利息,正好符合题主的提问。

这个利息相对于六年的长期来算,并不算高,那为什么会受欢迎呢?其实是有原因的,我总结出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去掉了利率的概念,相对的直接用金钱来衡量,而且这款理财前期还带有诱惑性,比如第一年交10000元,就可以在年底领取1000元,相当于利率有10个点了,很多人可能一看到这就被吸引了,而忽略了最后三年的没有回报或回报少。

第二,这种理财产品多出现在小地方,针对的是乡镇和农村,因为这个地区大多生活的都是农民,他们想事情不会太过思索,而且直接看待,所以很多被表现现象给套路。这不是贬低农民的意思,我自己也是从农村出来的,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深深知道这一点,他们看问题都比较简单,不复杂。

如果你跟他们说6年期的存款利率只有3点多,估计很多不会感兴趣,如果用这种方式就会被吸引。

第三,那些都是银行出的理财产品,还是有保障的,而很多利率4%以上的理财多半是互联网理财,很多人对待互联网还是很谨慎的,不愿意冒风险。其实大可不必,很多互联网理财也都是大银行或者大基金出品的,还是很有保障的。

这是我从个人的观点出发看到的,希望能帮到你。


老陈论股经


那些去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的人,都是怎么想的?

我自己也做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我投的收益率都在4%以下。

为什么我不选4%以上的呢?

第一、因为我发现4%以上的期限通常都较长

我投最长期限就是1个月的,我对流动性看的比较重,对收益看的并不重,毕竟我大部分资金都在股市,留在银行的钱,都是应急用的。所以我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来没超过4%。

对了,我用的是招商银行。一个月期限的收益,之前还在4%以上多一点,现在已经跌到3%点多了。确实收益率下降的挺多的。

第二、为何不选那些互联网理财产品?

以前我也投过几万在互联网理财平台上,E租宝上投过几万,那是因为一个朋友在里面上班,收益挺高的当时,6%以上吧。但是我不放心啊,最终我还是把钱取出来了,然后一个月后,E租宝出事了……

后来,我又拿出几万投了360旗下的理财平台,心想这上市公司,应该没啥问题。但是总还是不太放心,主要是对周鸿祎不太放心。

再后来,我就只有三个选择了,银行,余额宝,微信理财。

银行肯定占了大头,毕竟放心啊。

所以对我这种既要流动性,又要安全性的人来说,对收益率肯定要求没那么高了。


赵冰峰财经


朋友们好,很显然,标题指出了一个,许多朋友都关心的问题:很多投资人,宁愿在银行存钱吃利息,而不愿意买4%的理财产品。明确的讲,存钱有存钱的优势,而且目前存款产品与时俱进,许多存款的利息,也不低呢,而且流动性非常高。



首先,来分析,为什么有些人,宁愿在银行存款吃利息,不愿意买收益高的理财:

1,安全。存款是固定利息,银行保本刚性兑付,而且存款保险最高保赔50万,可以说是自己基本不用承担风险,安心。

2,流动性强。存款,无论是定期活期都可以随用随取,灵活。

3,信誉好。银行是正规金融单位,存款储蓄历史悠久大家信得过。

小结:很显然,存款,在目前,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其次,银行存款产品,与时俱进,许多存款利率,已经超过4%:

1,地方商业银行智能存款。

目前利率普遍上浮50%,50元起三年就可以达到3.8%~4.2%。

2,大额存单。门槛已经逐渐降至20万元,利率上浮,已经达到最高55%,三年期年化利率,达4.!~4.2256%,而且可以转让质押,按月付息,保本保息又有存款保险保护。

3,结构性存款。保本,浮动收益,年化收益率3.8%~4.2%。保住本还能赚收益深受欢迎。

小结:存款产品,也在与时俱进,相对安全4%不再是梦。

最后,来总结分析:

银行,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他正规可信有严格的管理,而存款储蓄,历史悠久安全可信,有可替代的优势。

相信随着时代发展,新产品不断涌现,存款储蓄,不仅安全而且有高息可能,这符合中华民族,勤俭储蓄,吃安全利息的传统。


理财迦


根据收益率来看,题主说的2%~3%应该是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的利率,而4%是目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从近期平均收益率来看基本都是在4.26%附近。那么,为什么多数普通投资者更愿意选择银行存款类产品呢?

首先,作为首选银行存款类金融产品的主要客户,其目的就是安全性考虑,因为一般性存款均已纳入存款保险的保护范围。大家可以想一想,那些青睐银行存款的人都是些什么人呢?很明显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是对那些怀揣着养老钱的老年人来说,选择银行图的根本就不是高利息而是本金百分之百安全。



其次,银行存款类产品利率也不都是在3%以下的,现如今的个人大额存单利率、智能存款利率基本上超过4.0%以上完全可能。比如说,20万元的个人大额存单利率上,国有大行已调整上浮至50%,股份制银行52%,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则是最高上浮55%。如此计算一下,可以发现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基本都是在4.18%以上,最高为4.2625%。

另外,银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尽管在4.26%左右,但由于央行多次降准影响,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下行压力呢。反过来,银行存款类产品的利息收益可以提前锁定。



总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毕竟不同产品的收益不同,而且产品属性以及安全性也都不一样的。如何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要看每个人的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偏好来定。


东震木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双个方面去着手看待,单从收益率看问题有失偏颇。

一、投资人的风险偏好

我们到银行进行理财业务的时候,都会进行风险偏好测评。这个测评的问卷可能不一样,但分析出来的一样的,就是把投资者分成5类:保守、稳健、平衡、积极、激进,然后根据你属于的类型向你介绍合适你的理财产品。我把这5种类型作以下介绍:

1、保守型:不想承担任何风险,投资理财的目的在于保值,适合购买银行储蓄、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

2、稳健型:害怕风险,但是又希望保本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收益,合适买债券、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等;

3、平衡型: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风险承受能力适中,可以尝试货币基金+股票/外汇等组合方式投资;

4、积极型:倾向于有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投资,对风险并不惧怕,适合股票或偏股基金等投资方式;

5、激进型:热衷在高风险中博取高收益,不怕本金损失,适合股票、外汇、数字货币等投资。

从上述表述得知,如果投资人并不想承受风险,他的理财选项就是银行储蓄、货币基金、国债等产品,这些产品的收益就是2%-3%,而稳健型的债券、中短债,收益也就是4-6%。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的投资人,如果喜欢2%-3%的朋友较多,只能说明目前投资人的投资风格偏向保守。

二、银行的风险控制

由于现在的政策是打破刚性兑付。什么叫刚性兑付呢?刚性兑付是理财到期后,金融企业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收益,当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金融企业需要兜底处理。简单的说,打破刚性兑付就是打破保底承诺,承认所有产品都必须承担与其产品设计相应的风险。2019年最著名的打破刚性兑付事件就是“钱端APP”事件,案件大概是钱端与招商银行合作开发一款产品然后通过招商银行的渠道销售,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兑付,造成不少投资者出现投资损失,最后钱端实控人陈强、招行前交易银行部总经理左创宏等均依法批捕等待审判。

目前银行的风险控制是,投资者在理财前必须要提交风险评测,如果没有提交,只能做最基础的保守型投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3%,要想进行收益更高的投资,则必须进行风险测评。如果投资人嫌麻烦、复杂而忽视风险评测,银行向你兜售高于3%的理财产品,是违规操作,出事了会被问责。

总结:

大部分人到银行买2%-3%的产品,而不愿意买4%,一方面是投资人不愿意做这些风险测评,另一方面是银行也不能擅自提高投资人的风险能力,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风雨顺德人


要了解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下题主所说的银行中2%—3%的产品和4%的产品都是哪些产品。

  • 2%—3%的产品主要是三年期左右的定期存款,保本结构性存款,货币基金,两年期左右的大额存单等。
  • 4%的产品主要是三年期大额存单,部分银行五年定期存款,PR2级以上的银行理财,国债等。


以上描述的产品还只是各家银行比较通行的产品,像贵金属、保险、股票或债券基金都没有在列因为这些产品的利率不确定,再加上不是所有银行都有。

我们仔细看上述两类产品,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 2%—3%的产品期限相对较短,4%的产品期限相对较长。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是银行的经典产品,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国债只有三年期和五年期两种。货币基金随时可取,相当于活期,没有固定期限。
  2. 2%—3%的产品风险相较4%的产品较低。可以从2%—3%的保本结构性存款和4%的银行理财(PR2级以上)看出来。银行理财(PR2级以上)是属于非保本理财,风险等级要高于结构性存款。
  3. 产品种类有很多,每一个产品都有不同期限、不同利率、不同风险等级。银行有多种多样的产品,世上还有各式各样的银行。整个金融市场上产品多到数不清。

从这三个结论可以得出为什么选择2%—3%利率产品的客户不选择4%利率的产品。



  1. 也许短期内有用,也许其他的原因,这些客户不愿意为了高利率而选择期限更长的产品。
  2. 客户风险偏好比较保守,觉得4%利率的产品有风险。2%—3%利率的产品更稳妥。
  3. 产品太多,信息不对称,造成很多客户并不知道有那么多4%利率的产品可供选择。

总结:

在选择理财产品方面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银行那么多产品,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有无数忠实的客户。他们做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客户的倾向,也体现了产品本身的特性。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放着4%的相对收益不去参与,而非要买2%到3%的低收益产品,不是说老百姓变傻了,而是大家现在变得更聪明了,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越是很高的收益,通常预示着更高的风险,这两年各个平台动不动爆出高收益的陷阱层出不穷,所以大家宁愿少赚点,或者说收益低点的产品,只要资金安全就可以。

一般2%都3%都是银行的存款类产品,虽然收益是低了点,而本金却始终是安全的,通常大家会把收益达到4%以上与理财产品联系在一起,尽管当前的大额存款只要你够20万就可以享受存款类高收益,三年期的年化收益率都在4%以上,但是从多数人的内心深处还是对这个不是很放心,怕是自己买成了理财产品,到最后出现无法兑现的情况。

这就需要银行做好基础的解释工作,以及加强诚信管理,部分人在银行本来是想买收益比较稳定的存款类产品,结果被工作人员给误导买成了一些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有风险的理财产产品,等真正兑现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只能由客户自己承担,银行把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正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屡禁不止,因此大家现在都明白了,我就参与存款类的低收益产品,通常风险都很小,本金也不会出现问题。


春意萌生


有人想,为什么有的人去银行购买2%~3%的理财产品,却不去购买4%的理财产品呢?

这种说辞实际上可能对大家的理财方式不了解。我们理财主要要考虑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

比如,我随意从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中找到两款产品,收益率是2.7~3.3%和2.7%~3.5%。

这两款产品在我们很多人看起来收益率非常低,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买呢?

主要原因是这两款产品时间短,分别是半年或一年。而目前我们银行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半年期只有1.3%,一年期是1.5%。

虽然银行在吸引定期存款的时候会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一般也就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0%~30%,相应利率分别能够达到1.56%~1.69%和1.8%~1.95%。

如此比较,哪个收益率高呢?明显是这两款收益率2%~3%的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利率什么情况下才达到4%呢?往往高风险才会对应着高收益。

刚才看到的两款理财产品属于结构性存款,风险非常低的那种,风险级别定义是PR1。而且起购金额只有1万元。

往往风险级别更高一级的PR2和PR3的收益率会更高。而且很多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起购线往往是5万元以上。

至于安全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三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能够达到2.75%,大额存单优惠利率能在基准利率上上浮40%~55%,能够达到3.85%~4.2625%。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能够达到4.27%,三年期储蓄国债利率是4%。如果提前兑取都非常麻烦。

目前,像余额宝这样的可以灵活提取的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2%~2.5%了,跟过去的4%~6%没法比。所以,很多资金已经转投向银行获取更高收益率了。

所以,买低利率理财产品的人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有各自的投资需要。


暖心人社


理财是属于现金管理模式的一种,而我们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财富的增值的同时,也要保证我们的本金安全以及兼顾流动性,毕竟每个人都有需要用钱的时候,当你刚好需要用钱时而你的钱却在理财产品里拿不出来,那是一件多么着急的事情。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鱼跟熊掌都兼得的东西,你想要高收入,必须要付出高风险,同样的你想要低风险以及保证本金安全,那你的收益将会是大大降低。

而银行2%跟3%的理财产品,购买金额无要求限制。大多数都是30天以下以及活期储蓄型理财产品,这一类收益产品,风险性低,本金不会受到损失,而且赎回和购买方便。

而4%以上的理财产品起步金额高5万以上,大多数要求90天,以及180天甚至360天的一个封闭期,而且收益率只是作为依据,到时候还得跟进理财产品的盈利情况,进行差异化增减,得出实际的收益率。

综上所述,对于随时都需要用钱的人,当然选择,购买那些2~%3%的理财产品。

对于你来说会不会跟我一样,这样子选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