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從長安步行到成都,杜甫家的茅草屋,成就了1400首唐詩

床頭屋漏無干,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是一首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既寫出了杜甫家茅草屋的破敗,又寫出了晚唐時期人們生活的艱苦,更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勞動人民的關心,然而在杜甫定居成都茅草屋之前,他是一個出生於地主家庭的官二代,本打算追隨先人的步伐在朝堂之上謀取官職。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杜甫住進了茅草屋,又走上了親民的寫作之路,並留下了1400多首唐詩呢?這一切都要從長安說起......

從長安步行到成都,杜甫家的茅草屋,成就了1400首唐詩

正在修葺的杜甫茅草屋

一、藝高人膽大,杜甫隻身闖長安

杜甫出生於一個仕宦家庭,他的十三世祖是晉代有名的將領,他的祖父是武皇時期的膳部員外郎,他的父親是兗州司馬。有這樣出生的杜甫享有很多封建社會的貴族特權,不用納稅和服兵役等,當然他也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讀書和寫詩。

杜甫自7歲開始便開始在家中讀書作詩,20歲後開始了早年的遊歷生活,足跡遍佈江蘇南部、河北南部、山東和浙江等地,期間還曾和李白等人一起結伴,這些經歷為杜甫後來的詩歌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公元746年,杜甫懷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來到了當時的唐朝首都長安,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在朝廷做官。杜甫對於自己的才華是非常有信心的,他相信自己只需要一次考試就能夠入朝為官,這多少有些自大但說明杜甫確實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可惜的是杜甫並不知道,這次科舉考試被奸相李林甫做了手腳,為了不讓這些難以管教的文人進入朝堂,破壞自己的好事,他直接讓全部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名落孫山,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李林甫還跟唐玄宗說:

“野無遺賢。”

從長安步行到成都,杜甫家的茅草屋,成就了1400首唐詩

李林浦畫像

科舉失敗後的杜甫雖然認識到了科舉的黑暗,但仍然沒有放棄求官的道路,為了能夠得到皇帝的認可,杜甫曾在唐玄宗舉行祭祀大典的時候,獻上了三篇《大禮賦》。幸運的是這次杜甫得到了皇帝的認可,但悲哀的是:雖然皇帝讓宰相考試了杜甫卻也僅僅是考試了而已,杜甫並沒有因此為自己謀取到一官半職。杜甫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後來又獻上了《封西嶽賦》和《雕賦》,可惜結果都是都石沉大海。

父親因病去世後,失去了經濟來源的杜甫,不得不到貴族府中當了賓客。這個時期的杜甫,不斷地給當時的駙馬、王爺等權貴寫信、投詩,希望他們能夠向朝廷引薦自己,或許是杜甫的寫的大量詩歌和書信起作用了吧,755年的十月杜甫被任命為河西尉,後來又被任命為右衛率府曹參軍。

對於寫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諷刺朝廷詩歌的杜甫,或許我們對他早年的經歷會有些異議,但是綜合考慮杜甫的的家世與生活困境、當時的社會風氣,杜甫早期選擇為官的道路和想發設法的為官,並無不可取之處,何苦杜甫為官後並沒有跟貪官同流合汙,也沒有做出任何傷害民生的事情,

這些跟杜甫為官報效國家的初衷並不衝突。

二、官場深似海,杜甫落魄向西行

杜甫當官不久爆發了“安史之亂”,長安成了首當其衝的淪陷區,不得已杜甫帶著家人離開了長安。在帶領家人逃亡的路上,杜甫得知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便打算趕往靈武以徒報效國家。不料在半路上杜甫遇到叛軍成了階下囚,還好叛軍的看管不是很嚴格,當了8個多月的俘虜後,杜甫藉機逃離了長安。

這次事件發生後,杜甫也因禍得福被唐玄宗任命為左拾遺,算是正式的當上了大官。隨唐肅宗回到了長安後,杜甫積極的參與政事,過了一段官宦生活。可惜好景不長,對官場不夠了解的杜甫,因為給敗軍之將房琯求情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房琯受唐玄宗所託到靈武任命唐肅宗為皇帝,因受唐肅宗的器重擔任收復兩京失地的重任。可惜房琯並無軍事才能,在兩次用兵的過程中均兵敗,導致唐軍死亡4萬多人,不過唐肅宗並沒有因此而責罰他,對他依然很器重。後因賀蘭、董庭蘭、崔圓、李輔國等人,均向皇帝進言房琯對皇帝不忠,再加上他本人總稱病不上朝、手中又有兵權等原因,引起了唐肅宗對他的警惕和懷疑,於是房琯從丞相一路被貶至邠州刺史。

杜甫求情的理由是房琯有才,他並沒有分析皇帝貶房琯的原因,也不瞭解此時的皇帝最關心的是掌握軍權的人是否忠心,只是覺得像房琯這樣的人才不應該被貶,就大膽的為房琯求情了。這一求情不要緊,杜甫被皇帝誤會成了跟房琯一條線上的人,於是隨著房琯的貶官之路,杜甫也一路貶官至華洲。

從長安步行到成都,杜甫家的茅草屋,成就了1400首唐詩

未老先衰的杜甫像

從入長安求官,初步認識到官場的黑暗,到後來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以及安史之亂的爆發,杜甫有機會接觸到了最底層人們的生活艱苦,也深刻領悟到了統治階級的奢華生活和對人民的剝削,這些都為杜甫後來的辭官埋下了伏筆。在被貶官到華洲以後,杜甫一路西行看到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他們的生活依然是非常的艱辛,有時需要靠挖野菜、吃野草為生。到此杜甫真正認識到了統治階級的本性,也厭倦了政治生活,毅然辭去官職去了成都,

此時的杜甫大約49歲,卻早已經是滿頭白髮!

三、茅草屋下住,杜甫寫詩千餘首

杜甫在結束了將近十年的長安生活,又過了四年的顛簸生活後,終於來到了成都這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雖然來成都的路上,杜甫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艱苦,但看到成都繁華、安靜的生活,杜甫的心裡總算是平靜了下來。最開始的時候,杜甫一家人是住在成都西郊涴花溪北的草堂詩中,後來看到涴花溪邊這個有山有水、有林塘的幽靜之地,杜甫十分喜歡便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建造了草堂。

建造茅草屋對於杜甫本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還好他的表弟王十五給他送來了建造房屋的費用,他的朋友肅實給他送來了100棵銀桃樹,韋續給他送來了綿竹,韋般給他送來了松樹子等等,杜甫才把草堂建成了。

這個時期的杜甫,跟附近村民的關係都十分的親切,他們經常在一起飲酒(當然然杜甫很窮,這些酒和菜都是村民準備的),杜甫一些朋友也經常到草堂來拜訪他,大家在一起敘敘舊日子倒也過的快活。雖然為了生活杜甫還自己挖野菜,種植蔬菜等,有時還需要朋友的資助,但是跟中原地區的戰亂和流離失所的難民相比,杜甫在草堂的生活還算是十分安逸的。

生活安定下來後的杜甫,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開始了詩歌的創作。看到鳥語花香的美景,杜甫會寫一些讚美大自然的詩歌;有朋友來訪時,杜甫會寫一些讚美友人的詩歌;想起飽受戰爭之苦百姓時,杜甫會寫一些憂國憂民的詩歌,據說杜甫在草堂生活折這段時間,前前後後不過4年的時間卻創作了將近1400首詩歌,這些固然跟杜甫的經歷關係密切,但也離不開草堂這個安靜創作的環境。

從長安步行到成都,杜甫家的茅草屋,成就了1400首唐詩

綜上草堂對於杜甫而言,是一個賴以生存的家,也是一個沉澱人生經歷的地方。在來草堂之前杜甫目睹了官場的黑暗,也經歷了安史之亂的混亂;逃亡的路上杜甫親身體驗了普通大眾生活的艱難,對社會有了重新的認識,他開始從一個地主階級的官二代轉向了親近人民的詩歌作家;到了草堂之後杜甫開始了真正的創作之路。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杜甫的成長,也看到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此時的他心裡裝的再也不是統治階級,而是飽受戰亂之苦的牢固大眾以及對腐朽統治階級的批判。

四、草堂的發展和現狀

杜甫離開成都以後,茅草建造的草堂自然的毀掉了,但這個地方被四川節度使崔寧的小妾改造成了私宅。我們不得不說杜甫生活的地方,這個有唐詩的地方,世人一直都十分的關注,杜甫去世以後有很多人因為仰慕他來這裡觀賞,為了紀念杜甫他們還為他修建了祠宇,雖然中間草堂被毀掉了很多次,但在人們不斷的修葺過程中,草堂作為一種文化一直被保留了下來,並取得了蓬勃的發展。

到了五代時期,詩人韋莊追尋到這裡,為杜甫重新修建了茅草屋,來表達自己對杜甫的思念之情。


宋人仰慕杜甫的才華,把草堂建成了杜甫祠宇,並把杜甫像繪製在了牆壁之上。


自此之後歷朝歷代都會對草堂進行重建和修葺,這才使得杜甫草堂文化得以保存到了民國時期。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

建國以後大概對杜甫草堂整修和改善了十餘次,並正式成立了杜甫紀念館,為此大量的工作人員付出了艱辛的勞動,政府單位和很多喜歡杜甫的朋友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此時的杜甫草堂已經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一級博物館,每年都吸引大量的遊客來這裡瞻仰杜甫的舊居和學習杜甫文化。不得不說杜甫本人的故事和他創作的詩歌,都是無比珍貴的文化遺產。

從長安步行到成都,杜甫家的茅草屋,成就了1400首唐詩

草堂遊客

我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在文章的最後我想說的是,杜甫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苦難的一生,更是偉大的一生。平凡是因為他大部分時間過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除了詩歌並沒有在當時成就其它事業;苦難是因為他經歷了殘暴的安史之亂,做過叛軍的俘虜,為了生活挖過野菜;偉大是因為杜甫一生都在憂國憂民,並用詩人特有的技能為我們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