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无明确湖北接触史也感染 深圳这3例病患是否意味着疫情扩大?

今天(2月2日)下午,深圳通报首次监测到3例本地社区传播患者,无明确湖北接触史,其中一位为外卖员。


根据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3例病例存在以下共同特点:


在发病前的最长潜伏期之内(14天),未离开过深圳;未接触过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


出现社区传播患者

是否意味着社区传播暴发?


此前,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方案(试行)》中,将社区疫情划分为三种:社区未发现病例、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社区传播疫情。其中:


社区未发现病例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社区出现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现续发病例。暴发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栋楼同一单元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社区传播疫情指在社区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大,呈持续传播态势。


深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孔东锋在采访时明确表示,这3例社区传播病例属于散发,这三名病例目前未发现任何联系性,病例间未存在密切接触。最有可能的是在公共日常交往过程中,不知情地接触到了传染源,或者被污染的物品。


也就是说,深圳目前出现社区传播患者并不意味社区传播暴发,深圳的病例仍以输入性病例为主,这3例只占到1.5%,大家不必恐慌担忧。


社区传播属于常见的情况


在很多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社区传播是一个常见的情况,比如说流感、水痘、社区获得性肺炎等,都会出现社区传播。


深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孔东锋还提到,流行病学调查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一些可疑的情况还要进一步研判分析,对于防控工作来说,社区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防控工作,是我们当下重点防控的点。


社区防控不可忽视!


虽然目前没有社区传播疫情暴发,但社区防控不可忽视。


在2003年非典期间,香港淘大花园是受SARS影响最大的社区之一,有超过300人感染,其中42人死亡,占香港报告的死亡人数的近20%。


无明确湖北接触史也感染 深圳这3例病患是否意味着疫情扩大?

(2003年4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的工作人员准备进入淘大花园检查 来源搜狐新闻)

该社区为何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感染?


2003年3月,一位出现SARS症状的33岁男士,两次探访居住在淘大花园的弟弟,由于他有腹泻症状,在这两次探访中均使用了其弟弟所在公寓的卫生间。数日后,他的弟弟、弟媳相继感染上SARS。截至到2003年4月15日,淘大花园共计有321人感染上SARS。


无明确湖北接触史也感染 深圳这3例病患是否意味着疫情扩大?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淘大花园病毒传播的原因很可能是当时一连串的环境及卫生问题同时发生的结果。该男士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波感染;而此后人传人(密切接触)、通过排污系统传染、公共设施的使用(如电梯和楼梯间)以及环境中病毒污染等因素则起到共同作用。


因此,在全民抗疫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群防群控,稳防稳控,有效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控制疾病传播。


个人如何防控?

仍要牢记三个字:宅、洗、戴


出现社区传播案例,意味着做好个人防护更为重要。孔东锋表示,对于防控工作来说,一定要坚持市民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以下几点:


1、宅在家要多通风,工作场所也不例外。

2、勤洗手,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要多洗手。

3、少聚会,减少去人多不通风场所,外出前往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口罩。


“疫情的发展,有待我们进一步监测评估。社区传播提醒了我们在接下来调查中,要更为细致地调查和研判。”孔东锋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他呼吁,对于确诊病例,一定要配合完成疾控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申报行踪,主动配合调查。如果病例隐瞒行踪、密切接触对象,

造成疫情蔓延传播的按照相关法律最高刑罚可判7年。


附3例病例具体情况:

病例1为年长女性,发病前14天未离开过深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没有明确暴露史。但其目前不配合调查工作,辖区疾控机构正与相关部门联系,拟开展进一步的深入调查。


病例2为年轻女性,发病前14天未离开过深圳,没有明确接触史,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前有外出就餐史,并曾前往健身、水疗等人群密集场所。


病例3为年轻男性,是一名外卖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没有明确接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