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緩解焦慮?

其實現在的人們都普遍焦慮。

有些人早上起來就去聽羅輯思維發來的“60秒語音”,聽完發到群裡讓朋友們點贊;通勤路上戴著耳機聽著喜馬拉雅裡的“5分鐘聽完一本書”,心裡竊喜自己成長了不少;上班的時候還忙裡偷閒,瘋狂地刷著知乎上很水的搞笑答案。每一天給自己安排得滿滿當當,生怕錯過一點點,就會損失一大片。這些都是焦慮的表現。

一般來說,焦慮症狀有輕有重。還記得你在年級大考前躺在宿舍輾轉反側,以及第一次甜蜜約會時的惴惴不安嗎?它們就是我們在面對壓力的情況下,產生輕度焦慮的反應。

這種輕度焦慮對人有益,可以讓你充滿幹勁,小心謹慎,在deadline之前快速地完成工作,或者是在人生道路上幫助你努力克服困難,走出迷途。

但是重度焦慮就沒那麼簡單了。它就像是一根系在脖子上,會自動收縮的領帶,纏著你,把你勒到喘不過氣。重度焦慮不僅會影響我們做事情的效率,還會嚴重侵蝕我們的頭腦,大肆破壞我們的心情。

很多重度焦慮的人,緊張,恐懼,有時候聽到別人隨意間說的一句話,都會極其敏感在意,轉而變得憂心忡忡,心懷憂慮。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人為什麼會焦慮?

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兩種原因。


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緩解焦慮?


第一:想做的事情,做不到。或者完成度很低,沒有達到心目中完美的標準。

有一句很通俗的話叫做“越努力越焦慮”。為什麼?因為理想跟現實的差距太大,雖然每天都做了很多事情,卻始終無法到達理想的彼岸。不甘心落後他人,也不願意原地踏步,卻又無法在較短的時間裡成為另一個更好的自己,對自身的無能感到憤怒不已。最終越努力越焦慮,陷入無止境的焦慮怪圈,日復一日地折磨自己。

就好像那些在深夜想要趕緊入睡,卻總是覺得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的失眠一族。越是想要獲得充足的睡眠,就越是不停地上下襬弄著自己的手指,刷完某音刷某博,最後一直刷到天亮。

第二:對難以掌控,即將發生的事情心懷憂慮。無論是不是自己餐桌上的食物,總覺得麵包掉在地上的那一面抹了黃油。

目光放遠,萬事皆悲。悲觀的人更容易被日常的焦慮所包裹。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有各種需要擔心的事情。那些難以預測的危急情況,就好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永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掉下來。帶著這種骨子裡的恐懼,自然會焦慮不堪,舉步維艱。

這兩種原因匯聚到一起,我們可以知曉,長期的忙碌工作,繁重的生活事務,情感方面的受挫,對未來的茫然……當這些外在的壓力與自身的問題交匯,內心就會混亂迷失,最後難過痛苦,產生焦慮。

焦慮其實就是我們對自身處境的一種壓迫性的幻想。

這種幻想類似那種壞的,變質的,容易滋生的惡性細菌,不僅帶有傳染性,還自帶抗藥體質,無論怎麼驅逐,總會跑到我們的內心裡,尤其是發生在我們中國人的身上。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在2016年7月份的文章中講到,中國的中產階級是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他們左手房貸,右手車貸,上有父母,下有子女。近有公司裁員通貨膨脹,遠有個人發展撫育兒童。當生活的重擔落在他們的肩頭,有時候伴侶的一個動作,領導的一個眼神,都能引起中產階級的無限幻想。對方是不是想要離開我/辭退我?每天被這種情緒所包裹,在自己織就的幻境迷宮裡尋找並不存在的出口,自然痛苦到無以復加。

那麼怎麼才能解決這種內心裡產生的幻想,從而不再焦慮呢?

很簡單,那就是永遠都不要害怕事情的發展,不要沉溺於壓迫性的幻想。

還記得《激戰》裡的彭于晏是怎麼說嗎?

“我相信站在這個舞臺上的每一位拳手,都有一個目的,一份希望。我來參加比賽,我只想讓一個人看見,他眼中的不可能,也可以變成可能。”

每個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各種問題,都有無數種解決的方式,千萬不要只用自己心中的那一種去解決,或者直接覺得毫無辦法,束手無策。即使你直面死亡,在生與死的邊緣徘徊,也可以選擇微笑著送別,暢快地離開。

如果覺得事件很難解決,我們可以把目標拆分,優先完成首要的任務,有條理性地去處理餘下的任務。然後不要拖延,立刻行動。緩解焦慮的一大絕招就是馬上去做。

不要去幻想自身處境的惡劣,積極去改變自己的心態,磨鍊自己的心性,撕開由壓力和迷茫所交織的幻想蛛網,不再感到壓迫,做回那個只想打拳的自己,就能拿到比賽最後的勝利。

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一直做不到的事情,成為一直想要成為的人,不用心懷憂慮,只關注於當下的事情而去努力,做好自己,不再焦慮,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波折,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