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什麼時候資本能從房產流入到實業領域?

leslie_cheung


現在資本要想流向實業領域很難,大家都看到,這些年房地產興起,其他實業領域的投資風險很大,弄不好是辛苦一整年,又沒賺到幾個錢。所以,有時候銀行向企業放款,而企業可能不務正業,跑去投資房地產了,更有一些情況,上市公司再融資,結果還是沒用到正道上,都流向房地產領域。那麼如何能讓資本從新回到實業領域呢?

首先,從國家層面上講,要宣揚並且真正做到“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通過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收緊,甚至於規定買房者五年內限售,這樣能夠扭轉投機炒房者的預期,先隱住高房價,再逐步把房價給降下來。不要給人一種房地產每次調控,每次空調過後,房價就有報復性反彈,這樣炒機者會越來越多,而真正投資實業的由於風險過大,也不敢動用大量資金去創新、去創業。

再者,提高房地產持有環節的稅收,同時降低創業者或者中小微企業的稅負。試想一邊是囤積房產者不需納稅,而辛苦工作甚至於筆耕的人,卻要承擔重稅費,這是不合理的,我們可以通過稅收方面來調節,並且給創業和中小企業一定的政策優惠,以扶持其能夠迅速成長起來。

最後,貸款和利率要向實業領域傾斜,房地產領域也可以有貸款,但是虛擬經濟的利率一定要提升,要加重購房者的成本,降低槓桿率,要讓投機者明白房地產賺錢效應受到根本遏制,會逐步迴歸居住屬性,如果購房者利率成本大幅上升,實業領域又能獲得銀行貸款的源源不斷支持,大家都轉會向實業領域。

總之,政府部門先要給出一個強烈信號,房地產是要用來住的,不是炒的,並且嚴格執行調控政策。這樣在穩房價的同時,也可以打擊投機炒作。另外,通過稅收來增加囤積房產者的負擔,讓其受到壓制,而必須要減輕實體經濟或者創業的稅費負擔,並且創造一個較好的投資環境。當然,我們還可以調節貸款,向實體經濟傾斜,嚴禁貸款流向房地產市場,不給房地產市場過高的槓桿率,這樣房價就會穩中有跌,而投資實業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


不執著財經


資本過量流入房地產市場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為資本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因為:

1)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差;

2)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容量太大;

3)房地產的繁榮對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沒有太大作用;

所以,大家都一直強調,要把資本流入到實體領域,但是對於為什麼可能還會有些疑惑:當然,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帶動了鋼鐵、建築等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且迎合了城鎮化的總趨勢,為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凡事都得有度,隨著城鎮化速度的降低,房地產市場也需要降溫;

房地產屬於人的基本需求領域,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能成本經濟發展的動力;這種前後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當人們的社會生產力提高,人均財富增長,人的住房條件改善;而不是改善住房條件增長來帶動人均財富增長,這樣的增加無法大幅提高社會生產力,不以提高社會生產力為基礎的財富增長都是空中樓閣,是無法長久的。

而現在的情況是什麼?

一個工薪階層需要將其收入的50%以上用來進行住房消費;

我們應該做的是盡力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進而提高人均勞動生產力,進而提高人均財富。我們應該注重把大餅做大,而不是在原來的大餅中進行大規模重新劃分;所以,把資本引入到實業是遲早要做的事情;

如何做呢?

根本在於降低房地產投資的利潤率;

1)抑制投機;

2)增加持有成本;

3)增加供應;

4)政策傾斜(針對實體行業的政策優惠,與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限制);


以股易金


儘管這是一個誰都知道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在一直努力改變,爭取有所改善的問題,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效果並不明顯。首先,實體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好,盈利能力很差,甚至相當一部分企業還處於虧損狀態。所以,讓資金進入到實體經濟領域,難度是相當大的。

其二,即便房地產領域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但是,與實體經濟相比,利潤水平仍遠高於實體企業,資金仍然很難向實體經濟領域轉移。而且,房地產大多是地方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的關注程度也要高於實體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金向實體經濟領域轉移。

第三,實體企業自身存在的財務基礎工作不完善,抵押物不充分等,也使得金融機構不太願意給實體企業提供支持。特別是中小企業,更難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

第四,在監管和考核方面,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機制,特別是幾次定向降準和降息,也沒有能夠讓金融機構給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以支持。

這也意味著,要想讓資金從房地產向實體經濟轉移,還需要在政策、環境、機制等方面有更多的舉措,要對實體經濟以實實在在的支持和幫助,使其早日擺脫困境,形成良性循環。


譚浩俊


這個問題,現在想要改變,還是很難的。可以說在不少的地方,房地產的的確確已經綁架了當地的經濟。

就當下的經濟情況來看,房地產不能繼續膨脹了。

有兩點很重要,一方面是金融不能再把主要的貸款流向房地產,必須縮減貸款流向房地產的規模。

另一方面就是要取消房地產的預售制度。不能讓房產商既拿著百姓的錢來玩地產,又大賺特賺百姓的錢。

為什麼不能膨脹,一方面是會讓很多資金流向房地產,包括龐大的炒房等社會資金。另一方面是會抬高實體經濟的房產等各種成本。

前不久回到一個縣城,發現有家做了多年的巨大家電企業,竟然也去做房地產了。

當下要實現從房產向實業領域的轉變,還面臨比較多的困難與阻礙。

一方面是不少地方的經濟產業比較脆弱,如果沒有了房地產,還真的沒有很好的經濟來源。

另一方面是房地產領域所涉及到的一些產業鏈條和利益群體,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人們還沒有找到一個比投資房產更好的項目。這就導致一些社會資金仍然湧入房地產。

要想真正實現資金從房地產流向實業領域,必須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問題。二是大大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問題,因為廣大的中小企業蘊含著巨大的創新創業潛力。三是如何讓辛勤勞動,創新勞動,創造勞動成為財富的主體?四是解決老實人不吃虧的問題。五是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健康發展。


碧翰烽


資本是逐利的,在中國賺錢很容易,賺錢又很難。容易是因為房地產行業的年收益率可能比巴菲特的平均投資收益還要高,根本就是很簡單粗暴,包賺不賠,不用太多技巧有錢就可以投資獲取高額回報。很難是因為現在工資和收入,基本上都被房地產洗劫了,消費能力嚴重不足,做生意很難很難。試想月收入6K,4K用來還貸款,還有1K用來教育以及話費等基本支出,這個人雖然資產過百萬,但其實是個窮人,現在還在計算恩格爾係數,表面看來吃飯佔據收入的比例越來越低了,吃飯剩下的代表自由支付能力,其實根據國情應該用另一個算法,除去房貸還有家庭教育的固定支出還有多少錢可以吃飯?

住宅本身沒有任何商業價值但是為何被炒上天?說不好聽的,本地政府的縱容與不良媒體的炒作有關,為何房價一直漲,可能是因為飢餓營銷太成功了。很多人口流入城市學位房極度缺乏,學校資源這麼緊缺為何不多建學校呢?多建學校滿足人民受教育的需求,難道不是當局者應該做的麼?為何又圍著學校不斷建房子賣房子,唯有買房才能收到教育。九年義務教育最近這幾年完全變味了。國家倡導的租房制度固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很快就變成了開發商回籠資金的工具,網報某科租房十年180W,可以貸款。試問,這種租房制度是鼓勵大家買房呢還是變相炒做房產價值?而真正實現商業價值的商業地產呢被電商打壓非常嚴重,又沒有附加值的學位以及落戶政策,僅僅靠收租越來越難,價值嚴重縮水。想想咱們的敵人特朗普在限制亞馬遜發展或者壟斷,這個做法絕對不是普通政客能夠體會到的,恰恰是一個商人對國家經濟的精準判斷。

如何讓實業振興?這其實是一個死局,縱容妖孽橫行,那麼死局永遠解不開。不信你去街頭採訪一下十個人,問問他,給你50W你會幹嘛?九個人會回答買房,另外一個可能會買車。這難道不危險麼?


關公大戰秦叔寶


商人都想以最低成本賺最多的錢。

所以,只有當實業賺的錢不比房地產賺的錢少時,資本自然而然的就會流向實業。

資本是逐利的,共享概念一出,錢全部都在追這些公司,內地這十年,資本都很喜歡追逐概念,股市就炒概念。

當然,也是因為這10年的發展,讓人發現,原來你做10年的實業賺的錢都比不上北上廣深投資兩套房賺的多。

所以這是社會風氣形成的。想想,研發人員年薪30萬,可一個九流明星的出場費一次也是30萬,你還指望有多少人進入研發?

香港為什麼很多人想做醫生?因為工資高社會地位也高,於是很多狀元都選擇當醫生,令香港的醫療水平不斷提升。


隨風HK


這個問題怪怪的,房產就是實業,還是大實業,房市旺盛,說明經濟一片大好,許多人從低矮的民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過上十分方便的城市生活。反過來如果房市暗淡,she會就出現問題了,失業增加,收入縮水,犯罪率上升。房市旺盛是好事,不要把任何事情都極端化,什麼泡沫了崩盤了等等怪論連篇,自己嚇自己還搞的人心惶惶,別扯的太遠,有錢了買個新房享受一番本是很愜意的事,沒必要把事情複雜化!


故鄉隨思


和我說說那個國家房子便宜?房子貴是因為國民收入提高了,很多人說什麼工資不漲,你看看現在的電影,前幾年一部好的電影票房才一兩億,現在一部爛片子都一兩億票房,高的幾十億。。誰買的票!。中國有人才嗎?我的答案是有,多數都去了國外了,然後有點本事的在國外學了點皮毛,回國就成立個公司,做些不先進也不落後的東西,但價格便宜,這公司就火了,又是上市又是圈錢的。。反而沒本事那些人在谷歌微軟這些公司搞科研,過著美國那種中產的生活,這些人想過回來嗎?年輕時都想過,回來幹嘛,給那些技術落後的打工嗎?。。在我看來這是國家的事,國家不相信大學生,例如我研究了一個技術,需要科研經費,我能拿到嗎?國家現在的科研經費分配到院校,再從院校到可以團隊,一層層的,真用做科研的很少了。。


日照市房產置業顧問


在資本眼裡房地產、實業、科研都是隻是一個項目,資本的特性就是追求週期短流動性好低風險高回報,說直白一點就是賺的又快又多還沒風險,中國國情下的房地產恰恰符合這一特點,高科技研發及實體企業在研發週期、變現能力、投資風險、回報率等等方面都比不過房地產,水流去窪地並不奇怪。只要實體企業、高科企業變成窪地,資本自會蜂蛹而入,這,就要考驗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了。至於房地產帶動了多少產業、科技研發能帶動多少產業,那是社會的需求在帶動。


起飛的漢子


等著吧,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還沒有太大的大起大落,還沒有經歷那種經濟蕭條,本來在08年次貸危機的時候我們可以有一個調整的機會,結果被錯過了,現在房地產敢動嗎?不敢動!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現在投資基本上都是政府投資,消費都消費到房子上了,出口被卡住脖子了,

這種畸形的經濟結構,就像吸了毒品一樣,缺少了經濟本身的造血能力和活力!

現在誰都知道,實業領域不景氣,投資就是虧錢,所以只能投資房地產,到處都是炒房的,

所以現在房地產裡的錢流不到實業領域,等經濟危機來了,再過去了才會真正的做務實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