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糖尿病误区营」这一剂“免费降糖药”,用错不仅升糖还伤身!

运动疗法作为“五驾马车”之一,

相当于“一剂免费的降糖药”

因此,不少糖友纷纷加入运动控糖的队伍。

万万没想到,一些糖友不仅没达到降糖的效果,还造成血糖大波动加重了病情,甚至还诱发了并发症。

「糖尿病误区营」这一剂“免费降糖药”,用错不仅升糖还伤身!

这些运动误区,你千万记得避开!

1.运动前测血糖没必要?

这个懒偷不得,尤其是对于新手糖友。

● 运动前为什么要测血糖?

运动前的血糖监测,可以避免血糖过低的糖友发生低血糖,血糖过高的糖友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症。

● 血糖多少不能运动?

如果血糖高于14mmol/L,要暂缓运动计划。如果血糖低于5.6mmol/L,应先加餐,过15分钟后再次监测,血糖正常后再开始运动。

● 每次运动都要测血糖吗?

一般来说,刚开始运动、接触新的运动种类、调整运动方案时,需要加强血糖监测;而血糖稳定、运动量固定的时候,则不用次次都监测。

2.中低强度运动不用热身?

热身不能省。

无论是中低强度还是高强度,运动前的热身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糖尿病误区营」这一剂“免费降糖药”,用错不仅升糖还伤身!

糖友通过热身,来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使心血管、肌肉进入运动状态,能有效防止运动损伤和意外的发生。

正确做法:开始运动前,先做5~10分钟的热身运动,如慢走、太极拳、保健操等。

3.运动前注射胰岛素?

尽量避免。

运动前如果胰岛素注射不当,极易引发低血糖症状。

● 注射后3小时再运动

一般来说,速效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为1~3小时,需要在餐后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尽量在注射后3小时进行运动。

● 避免注射在运动部位

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注射应避开运动部位。如跑步或健走时避免注射大腿;做仰卧起坐时,避免注射腹部。

4.忽视身体不适坚持运动?

安全第一。

一些糖友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乏力、心慌,觉得是运动后的正常现象,就置之不理……

这样反而会加重糖尿病病情,引起血糖波动,得不偿失。

正确处理运动中的不适:

●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马上食用随身携带的糖果缓解不适症状。

● 出现腿疼、胸闷、憋气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在原地稍作休息。

5.晨练效果最好?

糖友更适合饭后运动。

在不少人的潜意识里,认为晨练的运动效果最好。

其实,晨练未必适合糖友:

一来,早晨血液粘度高、流动性差、易凝结血栓,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尤其是并发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友,要避开早晨高强度的锻炼。

二来,很多人习惯空腹运动,极易引发低血糖。

三来,清晨太阳升起前,户外气温低、空气质量差,这时运动容易着凉和导致供氧不足、头晕眼花。

正确做法:建议从吃第一口饭算起,餐后1~2小时开始运动。

6.有糖尿病足不能运动?

大部分糖足可以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下肢和足部的血液循环。因此,除了严重糖足患者,大部分合并糖足是可以适量运动的。

合并糖足人群运动注意3点:

● 采取“拆分运动法”:把每天的运动时间进行拆分,即减少每次的运动时间,增加运动次数。

● 选择舒缓的运动方式:尝试散步、太极拳等较舒缓的运动,避免高强度、剧烈的运动。

● 加强足部保护:选择轻便合脚的运动鞋和棉袜,运动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运动后仔细检查足部有无红肿或破损,一旦发现有皮肤破损,应及时就诊。

7.凡是运动都能降血糖?

盲目运动,小心加重病情。

运动是控糖的重要一环,但并不代表只要运动就能降血糖、所有糖友都能运动。

这7类糖友,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 1型“脆性糖尿病”患者。(“脆性”:血糖忽高忽低,极不稳定。)

● 合并糖尿病眼,如眼底出血、视网膜剥离等。

● 血压高于170/110毫米汞柱。

● 有糖尿病肾病,尿中含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者。

● 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人群。

● 合并急性感染和肝肾功能不全人群。

● 尿中有酮体人群。

提醒,一些糖友指望仅通过多运动来降糖,平时既不吃药,也不愿管住嘴,这是控糖的大误区。

「糖尿病误区营」这一剂“免费降糖药”,用错不仅升糖还伤身!

糖尿病治疗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工程,在医生的指导下,饮食、用药、监测、运动等多管齐下,才是打开控糖之路的正确姿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