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需要经常服药吗?

大唐书魂YYch13937588


李药师谈健康,点击右上方红色按钮“+关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识与您分享!

痛风急性发作期如何药物控制?

痛风性关节炎通常会突然发作,以小关节最为常见,好发部位一般为足拇趾关节部位,其次为足底、脚踝、足跟、膝盖、腕部、指关节、肘部等部位。可出现局部红肿,灼热,剧痛、发胀等感觉。

对于急性发作期的痛风,不管是首次发作还是痛风的复发,都推荐在24小时内开始治疗,对于复发的情况,如果发作前服用降尿酸药物,可继续服用。而对于痛风发作的治疗药物,主要考虑抗炎止痛为主,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都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推荐药物。一般情况下,急性发作期1~2周后,症状会缓解,关节活动会恢复。

在急性发作抗炎治疗结束后,为了预防关节炎的发作,一般会给予小剂量的秋水仙碱(推荐剂量<1.2mg/d)或非甾抗炎药物,连续服用6个月。

在抗炎治疗的同时,还应控制尿酸值。对于高尿酸已发作痛风的患者,一般建议将尿酸值控制在300μmol/L以内,会大大减少痛风的复发率。降尿酸的药物目前有两大类,一类是抑制尿酸的生成,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一类是增加尿酸的排泄,如丙磺舒、苯溴马隆,可根据临床指导,坚持用药控制尿酸。

除了服用药物,生活上也应多注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多喝水,积极的治疗和控制与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肥胖、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肾病等。二甲双胍、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氯沙坦、氨氯地平等药物,在控制上述疾病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尿酸作用,可优先选择。


李药师谈健康


痛风急性发作时,主要治疗措施是控制症状,缓解疼痛,一般要使用药物到症状缓解后1-2周。


目前对于痛风急性发作期主要使用三类药物:

1.使用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依托考昔、布洛芬等。此类药物使用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副作用。比如胃痛、恶心,甚至胃肠道出血。

对于胃本身不好的人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加用保护胃的药如奥美拉唑。需要注意的是活动性消化溃疡不能用该类药,肾功能不全也要慎用。



2.秋水仙碱:这个药不良反应较多,常见是胃肠道反应,还有可能引起骨髓抑制、肝损害、神经毒性。

该药物不良反应常和剂量有关,建议开始服用1mg,然后依情况每1-2h给0.5mg,一天不要超过6mg。对于不能耐受副作用的,可尝试低剂量给药,一次使用0.5mg,每日2次,必要的时候可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


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或者不能耐受秋水仙碱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可选择糖皮质激素。

一般使用中小剂量,为了降低停药反跳现象,一般停药的时候需逐渐减量停止。


对于痛风缓解期,需要长期控制痛风的发生,主要是控制尿酸水平。比如使用使用别嘌醇、非布司他抑制尿酸生成或者苯溴马隆抑制尿酸重吸收,加速排泄。

痛风急性发作期一般不建议加用降尿酸药物,但是如果之前就有服用控制尿酸的药物,急性期也不必停用,可继续按原剂量服用。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无名药师


痛风复发后药物控制问题,这是相对复杂的事情。

风湿免疫科专业医生和您聊一聊。

只所以说这是复杂的问题,是因为病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情况不一样,合并症不一样,用药情况需要因人而异。另外,痛风复发后用药也包括控制炎症镇痛药物和降尿酸药物,不同病人使用也不相同。

1、痛风性关节炎复发后抗炎镇痛药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后,可选择的常用抗炎镇痛药物有3种,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指南推荐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选非甾体抗炎药,对非甾体类消炎药有禁忌的病人建议选用低剂量秋水仙碱,也可短期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似。

选择何种药物依照病人病情、既往对药物的反应、有无其他合并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而定。个体化的用药尤为重要!

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痛风指南,关于复发后非甾体抗炎药的选择在疗程上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建议完全缓解后再维持一天,然后逐渐减量。也有的建议治疗持续1~2周,但没有说明最大量持续1~2周,还是整个疗程持续1~2周。

预防治疗:如果是存在任何痛风持续活动的证据(如查体发现痛风石、难治性痛风关节炎等),最好加用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择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有些治疗指南建议降尿酸治疗的前6~12个月可用秋水仙碱或NSAIDs预防痛风发作,秋水仙碱每天0.5mg~1mg,分1~2次服用;或者小剂量非甾体抗炎药,具体情况视病人情况而定

(1)一般原则:药物治疗策略是从低量开始,缓慢加量。这么做会减少诱发痛风复发的可能性;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另外强调药物剂量个体化;强调血清尿酸水平达标的重要性。

(2)降尿酸治疗时机:痛风复发后,如果既往没有加用降尿酸药物,就不要这个时候开始加用。如正在服用,则不要停用。因为血尿酸水平急剧变化会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

降尿酸治疗最好在痛风发作后炎症控制后1~2周开始。

如果在降尿酸治疗过程中,再次痛风服用,不建议停用降尿酸药物,应维持原量,同时加用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药物。

(3)常用降尿酸药物:常用的降尿酸药物有别嘌醇片、苯溴马隆、非布司他;这几种药物各有利弊,不能一看血尿酸高就加药,同样要个体化选择适合自身的药物。

(4)长期持续达标治疗:对于一般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要求控制在360umol/L以内;有痛风石、尿酸性肾结石的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需控制在300umol/L以下。

总之,目前国内外关于痛风的治疗指南在药物疗程上并没有统一意见。但关于痛风病人血尿酸水平长期持续达标的观点是统一的。只有控制好血尿酸,才能减少痛风性关节炎复发次数,减少痛风对其他靶器官的损伤。


希望帮到有需要的人,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坚持科普的动力!


风湿免疫科孟医生


关于痛风的复发,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而痛风复发后针对药物控制的问题,也是个相对复杂的。这是由于患者痛风的发作情况不一样,所引起的合并症也有所差异,而且用药情况通常都是要因人而异的。那么痛风复发后要选择什么样的药物呢?

这要根据患者在哪个阶段复发,以及患者的病情、对既往药物的反应、有无其他合并症、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来决定药物的选用。

举个例,如果是在痛风性关节炎阶段,则选择抗炎镇痛药。在痛风性关节炎这个阶段发作的话,患者可选用的抗炎镇痛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这三种。但是这种药物的疗效期并没有很明确的分界线,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在觉得可以缓解后再持续用药一天,后慢慢进行减量,或者可以持续一两周的用药。

但是,对于不同的痛风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要秉着打一场持久战的信念来治疗,因为痛风患者从根本上来说,一般是要控制血尿酸的水平。但,对于不同阶段的痛风,血尿酸的水平设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一般情况下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需要保持在三百六十微摩尔每升之下;而有已经发展到痛风石或尿酸性肾结石的,血尿酸水平则要在三百微摩尔每升以下。所以说,对于痛风患者的治疗,是需要长期吃药的,以维持血尿酸的水平平衡。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联媒体


痛风发作后用药物进行治疗,起效时间至少需要一周,其疗程大约为半个月左右。需要连续不间断的每天服用三次药。

因为痛风是由于身体内嘌呤类物质过多而引起,而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是通过与体内的嘌呤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嘌呤类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进而降低人体内嘌呤类物质的含量。还有另外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是通过促近人体肾脏对嘌呤类物质的通过尿液的排泄而减少人体内嘌呤类物质的含量。但是无论哪种药物起效都比较慢,其药物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都比较高,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服药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浓度达到治疗量!再加上这种药物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服药期间一但突然停药,其药物的有效浓度就会直线下滑,所以必须长期不间断的按时按量服药才能将痛风控制住!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医学慕课


根据你的描述,我想你所说的痛风复发应该是指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主要是关节的红肿热痛,以第一跖趾关节为主。

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可以从局部用药到全身用药,根据情况选择,以局部关节疼痛为主,疼痛程度不重,可选局部外用止痛药膏,如扶他林之类,但局部皮肤损伤时不建议使用。若疼痛严重或不止累积单个关节,或者全身情况如发热等时,需要口服用药。

急性发作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仍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为一线用药。

秋水仙碱

该药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传统用药,小剂量使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一般推荐首次剂量1mg,1小时候再服0.5mg,24小时不超过1.5mg。不推荐大剂量使用。

非甾体抗炎药

该药缓解关节疼痛效果明显,但不良反应如胃肠道等部分人较重,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者,不建议使用该类药物。该类药物较多,如洛索洛芬 60mg每天三次,依托考昔 120mg 每天一次等。

糖皮质激素

仅用于上述两种药物无效或禁忌、肾功能不全者,可以口服或关节腔内注射。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多,应经专科医师评估后使用。

上述药物一般在使用1-2周左右可逐渐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发作间期,应规律药物降低尿酸水平。

有通风患者,平时要遵医嘱控制尿酸,根据具体情况,拟定降尿酸目标值,无明显并发症者,可将尿酸控制在360以下,若有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心脑血管疾病者,尽量控制在300以下。急性发作主要是避免体内血尿酸的剧烈波动,平时避免饮酒、预防感染等。急性发作期间,建议休息,避免劳累及负重,若症状较轻或累及仅第一跖趾关节等,建议可自行于疼用处外用止痛药膏,如扶他林等,但是有皮肤破溃时禁用。


医学守门人


绝大部分疾病的治疗需要药物的辅助,痛风也不例外。药物虽能治疗疾病,但其并非万能之物,若长期使用,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导致药物失效,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而在对痛风的治疗中,药物的使用时长是需要加以控制的。那么一般痛风的药物控制时间是多长?服药的频率多少合适?经常服药又是否能加快病症的好转呢?

一、痛风复发后一般药物控制多长时间?

痛风发作时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病症在此时段内会自行缓解,因此对于痛风一般的药物控制时间也是在1~2周内。但患者切记不可因痛风的自限性而不用任何药物,否则可能会导致病症自行缓解时间的加长。若患者服用药物一两周后病情仍没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并做相关的检查,以根据相关体标的变化及时停止原服用药物并更换新药物,使病症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二、需要经常服药吗?

痛风患者是否需要经常服用药物主要取决于个人体质。对于首次出现痛风或痛风发作频率较低的患者,通常小剂量的药物就能使尿酸回归正常水平,痊愈速度较快,因此该类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随着病症的好转逐渐停药,无需长期服用药物。而部分痛风患者发病时病症较重,病程较长,药物缓解效率较低,因而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辅助,服药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对于痛风常发的患者,在不发病时也需要药物的控制,还需实时监测机体的尿酸水平,以更好地减低痛风的发病次数。

因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部分药物是不适合长期服用的,如常见的秋水仙碱,其对痛风的疼痛能起到较好且较快地缓解作用,但其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甚至肾衰、肝损伤等严重病症,因此患者在药物使用前应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身体详细的评估,再决定服用药物的种类以及服用药物的时间。

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其利处诸多,但弊处也不少。为更好地取利舍弊,还需患者平日里的自我约束,做到不误用、不滥用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以更好地发挥其药效,治愈病症。


转发给更多朋友看吧!


骨科王健医生


我工作室致力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知识的推广普及,呼吁对代谢综合征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

长期以来,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歇期治疗的争议在于,关节炎首次发作经降尿酸治疗,血尿酸值恢复至正常水平后,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降尿酸药以预防痛风性关节炎的复发。

由于痛风性关节炎并非都反复发作,且第二次发作可在首次发作数月或数年以后,结合降尿酸药的不良反应的利弊考虑,目前主要有3种意见:

①有些学者主张预防性治疗推迟到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发作后再进行;

②也有学者认为,每年发作1~2次,且发作后血尿酸及肾功能正常者可以不用药物治疗,间歇期预防复发应重在限制高嘌呤饮食及戒酒,长期持续预防性用药并不可取;

③还有学者认为,对原发性痛风而言,由于病因未明,引起血尿酸升高的病因难以去除,只要停用降尿酸药物,大多数病人血尿酸又会升高,这对彻底控制病情很不利。在血尿酸降至正常后,病人应继续服用维持量的降尿酸药物,并定期检测血尿酸及注意有误肾脏损害及尿路结石等。

提示:以上观点值得临床考虑,医师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酌情选用!


痛友之家强博士工作室


痛风是一个慢性长期的疾病,对人体伤害很大,尤其是痛风石行程后,对人体的伤害更大。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先解决痛风石的问题,一般的治疗过程中,尿酸水平会有反复,溶解痛风石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所以用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骑驴送块姜


痛风发作期间,患者大多都是选择口服药物止疼降尿酸,医生也都是给出了大体相同的药方,西药为主!

今天再一次用我的经验告诉大家,痛风最忌讳的就是吃药,特别长期吃药!

痛风发作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代谢问题,不仅肾代谢功能不畅,肌肉代谢基本就是不工作了,这实际就是中医讲的痹症!

既然代谢问题,还继续口服各种药物,止疼了,也降尿酸了,但是请问药物所残留的毒素哪里去了?已经不堪重负的肝肾等脏器能把毒素排泄掉吗?久而久之是不是就好比慢性自杀一样将肝肾等各脏器置于死地?后来的尿毒症,肾肌炎,肾结石等等各种痛风并发症都比痛风可怕的多,所以,本人根据所接触的痛风患者的各种状况来讲,坚决反对吃药治疗痛风,更抵制长期吃药!

以前就回答过类似问题,我都是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唱反调,因为我治疗痛风,就是中药外用,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且复发率很低,三年内不复发的终身免疫!

欢迎持不同意见的人发表意见!

衷心祝福所有痛风患者都康复永不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