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老子沒有事兒

老子是公認的聖人,得道的聖人,因為得道的道字最初便是從老子的嘴裡講出來的,可見他是真正的道祖。可老子為什麼要講道,他在什麼情況下講了道,咱這裡不妨道一道。

沒聽說老子一生搞過什麼轟轟烈烈的事業,老子只是愛讀書,他在周朝當過管理圖書的官,這個官不管人,只管書,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之類。老子不光有學問,而且特別有智慧。

光有學問是讀不懂書的,懂也是假懂。

老子真把他管理的那些先人書籍讀懂了,同時他也把他周圍的人讀懂了,甚至把這個世界也讀懂了。在他看來,整個人類歷史整個人類社會,只有兩個字——折騰。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老子看破了世間相,除了管好他的書,履行他的責任,其他沒有做過什麼事,甚至連著書立說也不為,在老子眼裡,如今像趙文竹這小子這樣不知深淺地誇誇其談可笑至極。

老子老了,很老很老了。據說一百六十多歲了,當然這是後人說的,他自己未必拎得清。老子對歲月一點也不上心,他若對此很上心,他就活不到那個年齡。歲月在老子眼裡只是草青草黃、寒暖往來而已。老子也沒有養生保健這一套,他只是恬淡地活著,和天地萬物一起呼吸。

那些想盡方法欲求益壽延年的人們都死了,因為他們妄想太多,欲求太多,活得焦慮,因此很難長壽。老子把自己忘了,把身體忘了,把歲月忘了,把生死也忘了,他常常經年累月地忘記吃飯和睡覺,他恍兮惚兮常常以為自己是一縷風或一片雲,任運優遊於天地之間。

由於老子沒有絲毫的妄想和執著,因此他的每一個細胞,每一根經絡都是放鬆的,整個身體像嬰兒一樣柔軟,通身每一個毛孔都能暢通無阻地吸納天地精氣,他的口鼻呼吸器官幾乎休息。對了!就是休息。

我們俗人念頭粗濁,耗能很重,身體毛孔也堵塞。需要大口大口地喘氣,心也累,肺也累,因而命短。老子這種聖人心態平穩,念頭很淡,清淨自如,呼吸是極其輕微的,那叫息,如果一個人真達到天人合一,不起心不動念,那他的息也沒有了,那就叫休息。

有人要問啦,連息都休了,那不就死了嗎?

不是這樣的,我們全身的毛孔都是可以和大自然交換能量的,我們凡夫之所以證不到這一點,是我們太執著這個身體,弄得肌肉緊張,汗毛孔功能退化了。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閒話少敘。一百六十多歲的老子隨緣而行,這天來到函谷關,他要過關西行,要出國界了。有人說老子要離開人間昇天了,其實他在哪裡都可以脫殼飛昇,用不著走那麼遠。也有人說老子西去流沙不知所終。甚至有部《老子化胡經》則有鼻子有眼地說老子去印度轉世投胎變成了釋迦牟尼,要度化印度人。

其實老子沒那麼複雜,沒那麼多目的性,他只是隨緣任運西行而已。這種說法是後人臆造出來的,因為印度出了個釋迦牟尼佛,影響比老子還大,有人就有點不太平衡,那麼一個大聖人怎麼會出在外國呢?那一定是我們中國的聖人過去投胎變化的。

這種民族主義情結可以理解,但畢竟顯得有點狹隘。聖人是屬於全人類的。聖人無國界,出生在任何一個方位和國度都一樣,也都有可能,拜外國的聖人就覺得沒面子那還是凡夫之見。

話說老子騎一頭青牛,顫顫悠悠向函谷關而來,隔著幾十公里就被函谷關的尹喜發現了,尹喜是鎮守函谷關的最高長官——關令,因此後人也稱他為關尹子。

這關尹子有很深的道根,也有一些被如今人稱之為特異功能的特殊感知能力,一大早天矇矇亮他站在關上向東眺望,見有一道沖天的紫氣向這邊飄移過來,他就知道今天非同往常,有大聖人過關,這就是“紫氣東來”這個成語的由來。

於是這尹喜就讓守關兵卒們灑掃關口,整齊衣冠,恭候聖人光臨。說話間老子來到關口,但見兩排兵將列隊旁立,迎面那尹喜盛裝相迎,對老子行起了三拜九叩大禮。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這老子一看,奇了!我這裡正怕關兵刁難索賄,怎麼這官員模樣的人卻向我老頭子行起大禮來了呢?使不得,使不得!

尹喜

您老人家是聖人哪!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老子

我啥時成聖人了呢?

尹喜

錯不了,您老就是大聖賢!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老子

老子就笑,那好,你說我是剩閒我就是剩閒,滿世界的人都在奔忙,就剩下我這麼個閒人了,你搞得這麼隆重,我一個老頭子能為你做什麼?

尹喜

我等愚昧,生不知哪來,死不知哪去,天為什麼不見頂,地為什麼不見底,世界憑什麼安立,生命依什麼轉換,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有個什麼在支撐在主宰?

望您老發發慈悲為我等道一道。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古人講話,不叫講不叫說,叫道。

老子

你小老弟問得還挺玄,什麼支撐?什麼主宰?道個什麼道?

你們給我讓個道,我就過去了。

那不行,您老不給我們道,我們就不讓道,今天無論如何也要請您道。

當然,能留下墨寶更是求之不得。

這也是一個大事因緣,老子觀察這尹喜的確不同俗輩凡胎,是個弘法利生的好材料,於是就答應在此小住幾日,

老子

這個 “什麼”實在恍兮惚兮,非有非無,不可名狀,你們非要叫我道,我從哪裡開口道呢?

這個道若可以道,就不是道了,給它個名字就不是它了,不可名不可道,你非要叫我給個名,叫我道,那好,咱就假名之為“道”吧。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就這樣,這世上就有了個“道”的提法,用這個“道”字來指代那個生天生地、運星河轉太極的宇宙本體。

一個“道”字,從此把世人弄了個滿頭霧水,多少人南跑北奔,巖邊泉下地尋找這個“道”,想得到這個“道”,有些人想“道”都想瘋了,越整越迷,其實人家老子真沒有那麼多事。實在是讓尹喜逼急了,才勉為其難地道出這麼一個道來,其實真是不可道不可名,一開口就多了個東西,讓世人生大執著。

沒辦法,這世界上的人太複雜了,妄想紛飛,分別執著,其實你只要停止顛倒妄想分別執著,連那個什麼“道”也扔到九霄雲外,只是飢時食困時眠,做一個老老實實渾渾噩噩的本分人,你就得道了。

其實,得道真的很簡單。如今的道人真麻煩,左一個法,右一個功,在玄之又玄上再加個更玄,都是折騰。道不是折騰出來的,你如果真把老子道德經頭幾句話聽懂了,你就不折騰了,也不分別執著了,那你就得道了。真的很簡單。

各位聽到這裡又要起分別啦!你趙文竹盡瞎說,如果真的這麼簡單,老子道德經就到此為止了,就沒有後邊那四千多個字了。

諸位,請莫起分別。你可以好好體會一下老子的道德經,那後邊說了半天,和沒說差不多,讀盡道德經,找不到一個實在的字。引經據典很累也太費腦子,咱還是說故事,這樣輕鬆易懂。

其實道德經都是老子對尹喜的各種問題的解答,過去用竹簡編書,字數要一簡再簡,若像趙文竹這樣囉囉嗦嗦,那一部道德經十大車也拉不完。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尹喜當年都問了些什麼問題呢?

在這裡聊舉幾例,聽聽老子的答覆,就知道老子真的沒有事了。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尹喜問老子,

我等愚昧呀!

怎麼才能使我們的智慧增長呢?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老子

大智若愚,你若肯守愚,你就會有大智慧啦!世間人為什麼總是吃虧,就是太狡詐,太聰明啦!機關算盡,反誤了性命,歷代知識分子為什麼總是歷盡坎坷,就是讓知識害的,你若少些思量分別,你的心就清明瞭,你的本來智慧就現前了。

尹喜問老子

怎麼能把大自然改造地更美好,更合理呢?

老子

你覺得大自然不美好麼?不合理麼?

天有大美而不言,天地的大美是絕倫的,任何人為的雕琢都是多事鬼的瞎折騰,任何的包裝和粉飾都只會傷害自然。

如果有一天河水臭了,天空灰了,生態失衡了,那肯定是那些自以為聰明的所謂偉大的好心人們乾的。

尹喜問老子:

怎麼能增強我們的言論辯才呢?

老子

世智辨聰,有害無益,大辨若訥。學會沉默,勝過一切理論,因為一切理論言說都是對本真的歪曲。

尹喜問老子:

怎麼才能把自然界那些珍貴的寶物開發出來為人類服務呢?

老子

萬物平等,各有其用,人為地去強調什麼珍貴只會引發人們的貪戀佔有之心,即便稀有之物也莫以為貴,以免盜賊產生。

尹喜問老子:

您能教給我們趨吉避凶、遠禍招福的法術麼?

老子

福禍相倚,福是禍根,禍是福根,有福必有禍,有禍必有福。

從這個意義上講,福就是禍,禍就是福,吉凶的關係也是如此。

趨什麼吉?避什麼兇?遠什麼禍?招什麼福?都是顛倒妄想,你能只要手心不要手背麼?

尹喜問老子:

怎麼才能祛病健身,長命千百歲呢?

老子

我們有大患,就在於有這個身體,我們若沒有這個身體,哪裡又會有病呢?你執著於這個身體幹什麼?

這個身體本身就是塊病呀,我們長生久視的那個真命不是這個身體呀!

《聖人不折騰》-老子沒有事

尹喜還問了老子許多問題,老子都一一解答,但每一個解答都和沒說一個樣,因為老子總是告訴尹喜這些所謂的問題其實根本就不成其為問題。

尹喜聽了,當下心開意解,得大自在,不由得讚歎道:太殊勝了!太稀有了!您老人家真是大大的聖賢呀!我一定要把您老人家的道法弘揚到每一個眾生的耳根中去。

老子說:說了半天,你硬是沒聽懂,我分明說天地間沒有個什麼可以執著,你卻又得了個道法,我什麼時候說過什麼道法來著?

什麼聖賢,再強調一遍,我老頭子就是一個“剩閒”,滿世界人都在忙,都在爭,就是剩下我一個糟老頭子是個閒人。你再去過多地強調什麼聖賢之學,還是會讓世人徒增束縛困擾。

不尚賢,則民心樸厚不亂。

把那些是呀!非呀!聖呀!凡呀!得呀!失呀!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放下,休息吧!

你看老子多簡單,多平實,哪有那些神神道道,高深莫測的。尹喜好心,還是把老子的話語傳下來了。一部《道德經》,乾乾淨淨,利利落落。

可後來的人聽不懂老子的話,硬是把老子的話解釋地雲山霧罩,又弄出些五花八門的奇怪法術,什麼趨吉避凶,推步盈虛,占卦算命,符篆咒術,三花五遁,都說是從老子那裡學來的,那些山精水怪、江湖大仙們也都自稱為老子的學生,老子又能說什麼呢?

本文摘自趙文竹《聖人不折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