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 朱元璋的2个儿子,朱标和朱棣的38岁,皇帝是“等”还是“抢”?

明太祖朱元璋当初带领一班人马,在众多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着实不易。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众多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比较特殊,他出身贫寒,一字不识,却带领众多淮西将领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等农民起义军,并消灭元朝的最后势力。在朱元璋南征北战到他正式称帝之前,一共有七个儿子生在战争之中,还有19个儿子生在称帝之后。朱元璋的众多皇子中,历史上最出名的莫过于长子朱标和四子朱棣。朱标苦苦等待了38年,与帝位擦肩而过。朱棣在他38岁那年,决定起兵夺位,拉开了明成祖的历史序幕。

朱元璋的2个儿子,朱标和朱棣的38岁,皇帝是“等”还是“抢”?

第一篇,生于乱世,长于深宫

那年,朱标是大哥,朱棣是四弟

公元1355年九月,秋高气爽。安徽太平镇,一位叫马氏的妇人临盆,连续三日疼痛,婴儿就是生不出来。这位马氏是寄居于此,主人姓陈,是个大户人家。由于是战乱年代,陈夫人把能请到的3个产婆都请来了,直到第三天夜里,马氏产下一个男婴,婴儿落地时,哭声很大,声如洪钟,整个村子都能听见。婴儿的父亲此时正在带病攻打集庆(就是南京,后来改为应天),得到长子出生的消息,非常兴奋,他在当地的一座山上用利剑砍断巨石,大吼道:“到此山者,不患无嗣。”后来他请大学问家宋濂给儿子取名叫:朱标,朱标的父亲,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次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占领集庆。

朱元璋的2个儿子,朱标和朱棣的38岁,皇帝是“等”还是“抢”?

朱标

5年后,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以表示自己顺应天意,并长期驻守于此。那年四月十七,应天的帅府异常紧张,战报每隔一刻钟就要送来一次,朱元璋几乎是没敢坐下。陈友谅率军大举攻打太平镇,太平眼看受不住,而张士诚又和陈友谅联合夹击应天,朱元璋几乎把能派出去的战将都派了出去,他心里明白,此时若守不住应天,这么多年的基业可能会毁于一旦。这时后府的马氏又要临产,朱元璋一门心思都在想办法在如何支援徐达和常遇春。一会家人来报生了个儿子,朱元璋看都没看一眼。朱元璋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皇四子燕王朱棣。(史学界一直在争论朱棣是不是马氏所生,小编这里不做探讨。)

第二篇,兄悌弟恭,父慈子孝

那年,朱标是太子,朱棣是燕王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立14岁朱标为皇太子,立马氏为皇后,三年后,立10岁的朱棣为燕王。朱元璋对朱标有很大的期望,把明朝有学问的大臣,如宋濂、李善长都拜为太子太傅,把徐达和常遇春都拜为太子少傅或者太子太保。又选了十多个青年才俊作为朱标的伴读。朱标也不负众望,勤学敦厚,很得大臣们敬重。后来朱元璋把常遇春的女儿许配给朱标,给朱标的未来铺路。

朱元璋的2个儿子,朱标和朱棣的38岁,皇帝是“等”还是“抢”?

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重视儿子们的教育,常常亲自教导他们。在朱元璋诸多皇子中,除了朱标,朱棣也很得朱元璋看重。朱元璋把徐达的女儿徐氏许配给朱棣,十岁时封朱棣为燕王,朱棣的性格和朱元璋非常相似。有一次,朱元璋问众皇子:“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百姓民不聊生,谁应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朱标作为太子,发表官方的意见:“七王之乱,罪在七王。”其他皇子也附和太子。只有朱棣说道:“七王之乱是汉景帝的过错,汉景帝执意要削藩,又杀了吴王刘濞之子,七王不得已而反。”朱元璋非常赞赏朱棣的回答,认为他有自己的见地。朱标长朱棣5岁,对四弟也是非常爱护。由于朱棣性格较为倔强,时常犯错,朱标多次在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维护朱棣。

第三篇,38岁,命运之殇

那年,朱标是懿文太子,朱棣是永乐大帝

洪武九年秋,应天城的南门,四个兄弟骑马惜别。原来朱元璋看儿子们老大不小,决定派他们到外地做藩王。那日朝霞漫天,微微的西风拂面,天气分外凉爽。朱标骑着白马走在最前,身后并排的是他三位弟弟。二弟秦王朱樉,要西去西安,好在三弟晋王朱棡去太原,可以和二弟同路,四弟燕王朱棣要北去燕京,朱标不忍兄弟惜别,不知何时再见。在送走二弟和三弟后,他特意留朱棣片刻,兄弟二人感慨韶华易逝。朱标说,燕京乃是大明的咽喉,父皇把如此重任交与四弟,可见父皇对四弟的期望。朱棣也感慨万分,拱手一礼表示,此生一定不负父兄所望。望着朱棣远去的滚滚烟尘,朱标心中无限怅然。

朱元璋的2个儿子,朱标和朱棣的38岁,皇帝是“等”还是“抢”?

朱标送别三位弟弟

朱元璋晚年性情大变,喜怒无常,在马皇后死后,朱标充当了大臣和皇帝之间的缓冲角色。洪武二十四年,那年朱标37岁,中秋未到,御膳房正在赶制今年宫里需要的月饼,太子府监事前来禀奏朱元璋,说二世子朱允文连续发热,朱元璋非常关切,赶紧叫太医去看。朱元璋此时有点想念他的长子朱标,朱标被他派往陕西已有两个多月,按理说也快回来了。果然次日,消息传来,说朱标已经到徐州,两日即可到金陵。太子朱标回京后,身体微恙,带病向父亲汇报这一趟的所见所闻。然后连续数月太子的病情不见好。朱元璋甚至责怪太医无能,连杀几位太医也无济于事,次年朱标病亡,朱元璋大哭一场,谥38岁的朱标为懿文太子。朱标的死亡,直接导致朱元璋为后世铺路失败,他感怀朱标,立朱标之子朱允文为皇太孙。

朱标去世的消息传到燕京,朱棣三日不食,全城披麻戴孝哀悼懿文太子。5年后,朱元璋在大肆诛杀功臣后去世,建文帝朱允文继位,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建议下开始大肆削藩,周王、代王、岷王先后被削夺,朱棣的十二弟湘王被逼自焚。38岁的燕王深陷矛盾中,他想起了年少时,他和朱标一起回答朱元璋关于汉景帝七王之乱的问题,他此刻深深的意识到了,如果他败了,那朱标的回答就是结果;如果他胜了,他自己的回答就是正理。他对身边的大将张玉说:我此生最佩服两个人,一人是我父亲太祖皇帝,一人是我大哥懿文太子朱标,如今二人仙逝,建文帝执意削藩,我不得不反。于是长达4年的“靖难之役”发生了。4年后,胜利的朱棣勒紧马缰,再次站在应天城的南门口,京城已是一片火海,他从火光中,仿佛看到了前太子朱标,那个仁厚友爱的兄长,那个和蔼可敬的大哥。

朱元璋的2个儿子,朱标和朱棣的38岁,皇帝是“等”还是“抢”?

朱棣

结尾篇:那年,历史没有如果

朱棣继位后,决定继续保留朱标懿文太子的谥号。不再保留朱标孝康皇帝(朱允文追赠)的称号。朱元璋最具才能的2个儿子,朱标38岁憾然离世,朱棣38岁决定起兵“清君侧”,若是朱标不死,或是朱棣起兵失败,大明历史必将改写。历史没有如果,两位历史人物,给了我们无限感慨。

读史明智,读文铭心,用心做原创文章,与您共享。

热心互动:您认为,倘若朱标不死,朱棣会造反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