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官晶华,1964年出生于台湾,毕业于台湾复兴戏剧学校,郑少秋的第二任妻子。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1984年,戏校毕业的官晶华在郑少秋主演的《楚留香新传》里饰演一个重要角色。共同拍戏的日子,官晶华疯狂迷恋上了郑少秋,郑少秋也情不自禁,两人开始了“秘密恋情”。1989年,官晶华与郑少秋步入婚姻殿堂,正式注册结婚。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1984年,台湾中视(中国电视公司,简称CTV)邀请香港明星石修、黄杏秀主演八点档连续剧《少林小福星》,官晶华在剧中演出了一个名叫阿仙的角色,成为她的电视剧处女作。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少林小福星》杀青后不久,台湾电视圈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岛的大事——曾以香港无线剧集《楚留香》创下超过70%收视神话的“香帅”郑少秋,赴台拍摄由台湾飞腾影视公司制作发行的《楚留香》续集——《楚留香新传》。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在这部万众瞩目的作品中,还是在校学生的官晶华得到了令无数女演员艳羡的演出机会,在第一单元《新月传奇》中出演女杀手樱子。原定她在剧中只有一集戏份,但开始拍摄后编剧姚庆康对她的外形和武打身手颇为看好,遂不断修改剧本为她加戏,以致最终该角色的份量几乎可以和二号女主角新月公主分庭抗礼,仅次于米雪出演的一号女主角。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1985年,官晶华正式成为华视(中华电视公司,简称CTS)旗下艺员,第一部戏是根据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卧龙生的作品《飞花逐月》改编的同名武侠电视剧。次年初,台湾传出两大电视公司将在八点档展开同题材对决的新闻 ——冯宝宝领衔的华视剧作《杨贵妃》将和汤兰花主演的中视剧作《杨贵妃传奇》同时在八点档上映,形成“双胞胎题材”对撼的局面。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刚刚进入华视的官晶华恭逢其盛,在《杨贵妃》中演出了杨贵妃的知己好友——侠女寒玉,这是一个戏份很重的角色,第一集中就和少女时代的杨玉环一起登场,最后一集才和马嵬坡自缢的杨贵妃一同谢幕,堪称这部充斥着女性角色的剧作中的第一女配角。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从《杨贵妃》第一集播出起,相貌清丽、身手利落的官晶华就引起了许多娱乐记者的关注,自此之后日益受到瞩目,成为华视力捧的新星之一,一年之内先后演出数部八点档电视剧,并在《圣剑飞鹰》《飞象过河》两剧集中饰演女主角,更一再成为《华视综合周刊》的封面人物,当选过周刊的“每周一星”、“每月一星”,还受到过演出服装秀的邀请。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1987年,官晶华演出了她一生中最为经典的一部电视剧——根据林语堂代表改编、由赵雅芝主演的四十集电视连续剧《京华烟云》。她所饰演的牛素云一角原本预定的其他演员,但后来发生变故,才临时改请官晶华演出。按照当时演艺圈的风气,一般演员都不太愿接这样的角色,能推则推,但官晶华欣然接受了邀请。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她将这个从刁蛮无礼的大小姐到自私任性的少妇、从堕落的交际花到为抗日牺牲的烈士的性格跨度极大的角色,演得神形兼备入木三分,并凭借此角一举获得台湾最高电视奖金钟奖最佳女演员提名。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虽然最后惜败于同剧中桂姐的扮演者李丽凤而未能得奖,但官晶华藉此成功完成了由“武打女星”向“演技派女演员”的转变,其演技不仅得到圈内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也受到广大观众的普通认同,并因此声名鹊起。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杨贵妃》寒玉官晶华在《杨贵妃》的第一集中,就表现得令人瞩目,当时好些记者打听她是谁,只因为她的身手俐落得不像是个新人。《少林弟子》沈小倩,官晶华一连在许多戏剧中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尤其《少林弟子》第一单元中十分抢眼的沈小倩,使她再大放异彩,因此许多新开的戏,才又想到她。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京华烟云》牛素云牛素云个性鲜明,性格复杂,遭遇坎坷,官晶华赋予了这一人物多姿多彩的形象,表演入木三分。这样复杂多变的人物,官晶华演来得心应手,观众认定了她就是牛素云,牛素云就是她。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官晶华有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观众在《京华烟云》中充分领受了这双眼睛的魅力,在表现人物的任性、刁蛮、好斗、泼辣和忧郁、无奈、绝望、仇恨时,这双眼睛是那样的传神、有韵味。她的表演很生活化,对白台词尤其出色,不亚于她那双眼睛传递出的魅力。

京华烟云女一号为什么没有火!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她的国语基础很好,不像有些港台演员那样发音不准,四声不清晰,她的台词音调张扬有致,松弛自如,吐字清晰准确,完全符合三四十年代北京城里的贵族少奶奶得身份,与时代氛围相符,不像有的港台片中,人物穿的是古代或者民国的服装,口中语言却是八、九十年代香港台湾的调子,令人觉得格格不入,有损于人物的时代感、真实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