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江西的经济怎么就成为了中部的经济洼地了?

云在晴天水在瓶


你好!作为一个江西人,对这个问题虽然心明如镜,但是心情有点沉重。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好呢!

一个省份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支持力度,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配套条件,地方政府的发展定位、政策和行政管理能力,人才、劳动力和资源。

一一对应,你就会发现江西怎么就成了中部的经济洼地了。


通常,中部省份是指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山西等六省。

一、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和支持力度我们不好评论也不用去比较。最明显的就是当初京广铁路和京广高铁绕道江西而行。不过现在建设赣江新区和振兴苏区发展也是说明国家没有忘记江西。

二、江西的地理区位本身就是洼地,没有优势可言。对比湖南湖北周边有长三角、珠三角、海峡经济区大块头,无法自成一体。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地理位置上近不近远不远,优势也不如安徽,甚至还不如湖北和重庆。

三、江西在交通配套条件方面没有优势,甚至还相当滞后。高速公路、铁路、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发展比其他中部省份晚,里程数也不如它们。
四、地方政府政策和行政管理能力方面不好评论也不能评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几年我们的政府一直在理清发展思路和规划制定方向,并努力在招商引资。

五、江西在人才培养、留住或吸收劳动力方面不如其他中部省份。江西知名高校少,没有成功的人才创业和孵化基地和政策,培养和吸引不了外省人才,本省的人才和劳动力都留不住。这点尤其无法和湖北相比。

六、江西的资源优势不明显,特别是旅游资源方面,尽管资源丰富,但宣传不重视,不到位,无法和湖南湖北相比。而自然资源方面,显然无法和山西相比。
七、江西自古是鱼米之乡,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江西人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愿背井离乡的天性,普遍有小农意识,缺乏勇于拼搏、冒险的创业精神,也没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历史上就没有“赣商”之说,大部分江西人迫于生活压力外出打工,但是依然会选择落叶归根,把收入带回老家。插句题外话,这也是为什么江西比较落后,收入低,但是物价高的原因之一。


皇唐无文


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想我是有一定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江西在全国的政区划分当中,其实是属于华东地区的,看身份证就知道了,开头是360。

曾几何时,出现各种环江西现象,比如环江西高校区,环江西高铁网,环江西经济带……身为一个江西人,我实在有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江西为何成为经济洼地,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我们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

第一,比较的对象过于强大。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洼地的形成,换句话就是说江西比周围省份经济落后,四周高中间低才叫洼地,江西的邻居有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湖北,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是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所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这个道理,你一个内陆省份凭什么和沿海地区相比呢?不要说江西,叫湖北湖南,叫四川河南来比经济总量,你比得过人家广东吗?人均GDP你比得过福建浙江吗?非也!!所以比较对象我们先排除广东,福建,浙江,因为起点就不同,没有比较的意义。


第二,天时的转变。

这个原因很容易被人忽略,要结合世界发展的大局来理解,还记得吗?新航路的开辟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打开地图是否发现全球的许多大城市,包括相当比例的人口都是分布在距离沿海线两百公里内?在古代,农业才是治国之本,古代的造船业也不发达,经济中心都是在内陆,古代江西相对于周边地区可以说相当富庶,江西尤其是现在的鄱阳湖平原一带,自古以来都是鱼米之乡,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们都可以说江西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并不差,至少不比周边兄弟省份差多少,谁还记得那个年代有多少周边省份的人来江西那个!(这是陈述事实,并无它意)因此内陆省份或城市的衰落伴随着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是或多或少的,这并不仅限于江西。

第三,错失国家南北大动脉线路即清代的粤汉铁路或者说现在的京广高铁。

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的发展命运和交通是密切相联系的,古代南北大通道在哪里?其实是贯穿江西境内的,大家可以去走一走现在位于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古代战略要地——梅关古驿道,了解了解那段曾经的历史,本来当局是决定让这条南北大动脉如同千百年来一样途经江西的,但是我们用“被抢走”这三个字来形容是丝毫不过分的。至于如何被抢走,三言两语,不可陈述致尽,大家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这里我也必须强调一点,这条极为重要的铁路被抢走,也和当时江西的不积极有关系。

第四点,马太效应和虹吸现象

这个道理也很容易理解,一旦一个地区,它的周围地区更加强大了,那么就会形成虹吸现象,吸的是人力人才资本,去看看江西每年外出打工的人有多少就知道了,马太效应就是穷愈穷富越富的道理,这里不再一一具体分析了。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内因:

第一,江西的地理条件限制

打开江西全省的地形地貌图,我们可以发现江西的地形特点有点像一个口袋,东西南三面都是山,只有北边地势较为平坦,这样相对封闭的地形,使得江西在古代远离了很多大的战争,在那个小农经济时代可以说是世外桃源,但是在现代除了北部地区外,由于中部南部都是丘陵山区地带,所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而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发达的交通作为支撑,江西怎么能富呢?在多年前甚至还出现了环江西高铁圈。


第二,江西人的性格惯性。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过,江西古代的小农经济发达,地形特点是个口袋形,环境可以造就人的性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江西人普遍不懒,读书也比较厉害,在古代那个思想比较那个,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是许多传统江西人的价值观念,另外相对封闭的地形使得江西人缺乏与外界的交流,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反正种点地就不会饿死,这使得江西人比较保手,甚至迂府,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现代,体现为为人随和,处世低调,做事也比较循规蹈矩,没有创新精神,这在现代的那个社会是行不通的。

第三点,这个不好怎么说,只提示一下,曹刿论战当中的“其乡人曰”后面几句是什么?

第四点,个子小了点。

现在比什么,大家似乎都只在于总量,江西虽然明代以前避开了许多大规模战争,但是在元末明初,由于湖北湖南四川一带,因为元明战争人口损失殆尽,于是有了后来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导致江西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另外朱元璋与陈友谅,太平天国运动等的主战场都在江西一带,这使得江西人口大规模减少,至今江西总人口只有4000多万,所以比总量是不公平的,比人均GDP的话安徽与江西相差无几,比人均年收入的话,江西甚至可以排到所有省份排名的前十名,所以从这些人均经济数据来看,江西并不能说是真的中部的洼地。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江西总量经济成为中部洼地的两个大因,即内因和外因,八个小因,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补充其他原因!

如果你是江西人,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既不沉醉于过去,又不悲观于未来,俗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让我们对江西的未来充满自信吧!!!

(注:本文被迫多次修改,迫于无奈,不方便表达的地方都是用谐音字或者用那个表示,读者自己猜吧!)


自由小帆


江西的经济怎么就成为了中部的经济洼地了?原因何在?其实和自身对比,江西2018年的GDP增速还算不错,按可比价格计算,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达到了8.7%,位居中部第一位,仅就增长速度而言,江西是妥妥的全国第一方阵。但必须看到,这是在低基数之上的增长,以一省之力,江西GDP以前却只与普通地级市苏州相当,到了2018年,全省GDP也不过比苏州多了3000亿左右,对于一个省来说,这点家底颇显寒酸,江西GDP总量提升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原因何在?我认为一是缺乏龙头城市,不单单是省会南昌,九江与赣州都没能担负起省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同为省会,邻省湖南长沙的GDP2017年就已突破万亿,顺利挤进豪门俱乐部,而南昌去年才5200余亿,只有长沙的50%,这一成绩甚至不如部分西部省会。九江赣州作为省内区域中心城市,GDP总量居然少于江苏昆山一个县级市,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已进入以龙头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没有龙头城市,江西拿什么来发展城市群?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江西机遇意识欠缺,发现机遇、创造机遇、抢抓机遇的能力不强。毋庸讳言,和广东等省市相比,江西确实没受到多少政策资源的眷顾,但这不是因而“等、靠、要”消极发展的理由,改革开放之前,与江西相邻的浙江地市,可谓同病相怜,条件并不比江西好,但愣是无中生有,走出了一条令全国瞩目的浙江之路。与长三角珠三角合作为什么不能左右逢源?沿海产业转移有没有预对之策?如何更好的培育本土企业,吸引外来资本,这都是江西经济体量得以迅猛提升之前必须做的功课!

还有一个就是江西缺乏顶层规划,定位模糊。相比之下,安徽目标明确,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开始热脸碰到冷屁股,为迅速增加实力,早日拿到长三角这一豪门入场券,安徽省不惜三分巢湖,合肥也因此快速壮大,经济规模一跃而入全国省会十强,话语权增加了,现在谁还会对安徽对接长三角存在非议?江西呢,既想对接长三角,又想融入珠三角,犹犹豫豫,自身都没整明白,谈何产业规划?

江西的经济怎么就成为了中部的经济洼地了?原因何在?综上所述,缺大城市,缺机遇意识,缺顶层规划导致江西经济规模提升有限,江西想要挤入全国GDP十强省份,对标先进,保持敢于一较高下的雄心才是最重要的!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简单总结三点:

第一,地形地貌有劣势:

江西山川众多,在中国路网交通建设最为迅猛的这些年里,没能形成发达省份那样纵横交错的交通网,与江西相反的是河南,十几年的时间就形成了华中地区最为发达的公路和轨道交通体系,地位一跃成为中部六省第一大经济体。

第二,缺少副中心城市:

南昌在中部六省省会当中的实力排位只和垫底的太原市相当,龙头作用非常有限,都说中西部省会是一城独大,但是其他省份至少在GDO百强当中不止一个城市入围,河南入围8个,湖南入围6个,湖北入围3个,安徽入围2个,只有经济中部垫底的山西和江西一样,都只有省会一个城市入围。这样只靠一个点来辐射周边,拉动能力十分有限,发展自然也会受限。

第三,缺乏强邻:

江西虽然和浙江广东接壤,但所邻广东的部分却是广东最穷的地区,不比江西强到哪去,相邻浙江的也仅仅是一少部分,也是浙江经济实力较弱的区域,东部和福建山脉相邻,可以说是沾不到任何邻居的光,只靠能自己,加之起点低,起步晚,的确很难形成强劲的动力,所以在中部发展最快的这几年,江西的经济被其他几个省份拉开了距离。


城市发展报告


今天的江西成为了经济洼地。周边的粤、闽、浙、鄂、湘、皖等省经济总量都比江西大。有人调侃“环江西经济带”已经形成。

看看下年的华东六省一市经济地图就知道江西的经济地位多尴尬。

江西省人均GDP最高的新余、南昌放在苏南能排在倒入第一。2017年全国人均GDP59660元,在江西的11地级市中,有8个低于全国水平,最低的赣州,不许全国人均水平一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江西的经济洼地不是今日才形成的。


早在1978年,江西和周边省份相比,GDP只好于地处对台一线的福建。“环江西经济带”那个时候就有了雏形。

今天江西经济地位如此,根源在于清末的粤汉铁路的修建。

铁路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在传统经济社会主要依靠水路和陆路。清末之前,赣江是沟通中原和岭南的黄金水道。粤汉铁路一修,赣江的交通作用消失了,紧接着江西的交通、经济地位一落千丈,取而代之的湖南和湖北。


财经知识局


中部六省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那是因为江西各市发展的比较均衡,不像周边其他的向个省,湖北全省的资源建设武汉,湖南全省资源建设长沙。其他的三个中部省份河南、安徽、山西也没看到比江西好到哪里去。


张胆推球


江西很长一段时间属于人文荟萃之地,明清出了很多人才,严嵩等就是江西的吧,以前的两江也是含江西的,当时中国最富裕的地方。目前单拿同样欠发展的安徽省与江西比,安徽在高铁规划,科教人文上还是很有优势,特别是现在的创新发展,有了中科大及一系列科研平台的支撑,安徽大有可为。以后随着周边安徽,湖北的进一步崛起,江西的进一步边缘化会越来越严重。


产学研搬砖工


江西自己定位有问题,导致没有中心城市,现在搞昌九,奔上海去,隔着安徽江苏,没吸引力,赣州吉安的就自己奔广东,上饶奔浙江,抚州奔福建。其实,江西应该就朝福建,两省通力打通武夷山,这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