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唐高宗年间,他亲手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进了朝鲜半岛(175)

唐高宗年间,他亲手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进了朝鲜半岛(175)

上回说到,白江一战,刘仁轨率领唐军大破倭寇,不仅断绝了倭人染指中原的念头,也彻底荡平了百济叛军的主力。

但对刘仁轨而言,白江大捷只不过是个新的开始,接下来他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虽然此时叛军主力已灭,但各地依旧残存着不少负隅顽抗的力量。尽管这些散落的势力并不成什么气候,但他们的存在就如同茫茫草原上的火星,一旦赶上合适的条件,未必就不能再次燃起熊熊的反叛之火。

所以,对付这些小股的残存武装,千万不能怕麻烦。狮子搏兔尚需全力,人老成精的刘仁轨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与刘仁愿一起率领唐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将百济故土整个给犁了个遍。

当寒冬来临之时,唐军终于拿下了最后一个由叛乱分子控制的要塞,任存城。

到此,历时三年多的百济叛乱被彻底平定,大唐终于在朝鲜半岛上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刘仁轨也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实现他当年扬帆出海是所发下的那个誓言了。

“颁大唐正朔于海表!”没错,刘仁轨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承诺。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后重建运动随之展开。

别忘了,人家刘老爷子刚出道那会儿就是从基层地方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干起来的。类似这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事儿实在再对他胃口不过了。

开荒田、修屋舍、兴水利、办教育,总之干的全是老百姓们喜闻乐见的事儿。

唐高宗年间,他亲手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进了朝鲜半岛(175)

此外,为了给大唐下一步全面控制朝鲜半岛打好基础,刘仁轨还特意组织士兵加紧操练、屯田储粮。显然,刘仁轨这是在为大唐未来对高句丽的征伐未雨绸缪。

然而就在刘仁轨这边干得风生水起时,刚刚返回中原向李治汇报完工作的刘仁愿却给他带来了一个非常要命的消息。朝廷有旨,要求留守军队换防,令刘仁轨率兵回国。

这道旨意说起来其实并非意料之外。尽管刘仁轨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为了大唐未来的战略目标考虑,但身在后方的某些朝臣偏偏不这么看问题。在他们眼中,刘仁轨屯兵朝鲜,大有阴谋割据的意思。

怎么办,是去还是留?一走了之,回国等着自己的定然是衣锦还乡、富贵一场,但天知道刚刚平定的这片土地会不会再次陷入动荡。可若坚持留下,那岂不是正好把拥兵自重的罪名坐实了吗?

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面对好言相劝的刘仁愿,刘仁轨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是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虽然留下来不仅不会再有更多的战功,反而会将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我更加深知,民族大义高于一切。只要于国有利,那一切便已足够!

不过刘仁轨也不傻,他随后提笔修书一封,将朝鲜半岛当前的局势以及自己下一步的打算原原本本地汇报给了李治。

不得不说,身为大唐最高统治者,李治在驾驭臣下这一点上,做得当真堪称无懈可击。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刘仁轨的奏折里,他准确捕捉到了这位老臣的那颗赤胆忠心。所以他没有理会朝臣的质疑,果断批准了刘老爷子的请求,同意他继续留守朝鲜。

事实证明,李治的这一英明决定,不仅让刘仁轨免除了后顾之忧,更让大唐等到了那个一举消灭高句丽的千古良机。

唐高宗年间,他亲手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进了朝鲜半岛(175)

看脱水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王稻侃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