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崇禎皇帝在最危急時刻為什麼不選擇南遷?

“南遷之議”是先把首都從北京遷到南京,讓崇禎之正統南移,再徐圖恢復的方案,其實這在當時局勢糜爛的情況下實在不失為上策,崇禎皇帝若能果斷實施,說不定明朝還可以延長“生命”。

我翻閱了一下史書,崇禎想要南遷的想法有史可察的有三次,然而全被攪黃,然後明朝就沒有然後了。

其實,早在崇禎十六年的四月份之前,崇禎皇帝就可能感覺北方不可守,就有遷都的念頭了。這是李清的《三垣筆記》所載的,“上以邊寇交熾,與周輔延儒議南遷,命無洩”。但是這個傳聞被懿安皇后知道了,傳給了周後,語云:“此周延儒誤皇叔也!宗廟陵寢在此,遷安往?”而周後又告訴了崇禎,崇禎只能作罷!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駱養性在搞鬼。不管哪種說法,反正遷都這個想法被擱置了下來。

崇禎皇帝在最危急時刻為什麼不選擇南遷?

等到崇禎十七年的春,《明季北略》的說法是正月初三,眼看著局勢進一步惡化,有大臣終於坐不住了,當時的左中允李明睿在崇禎私下私下召見他的時候就直言不諱的說道:“臣自蒙召以來,探聽賊信頗惡,今且近逼畿甸,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遷一策,可緩目前之急。”而在一段對話後,崇禎給他的答覆是:“此事我已久欲行,因無人贊襄,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從這句話看出什麼?一、崇禎是想要南遷的,因為東南的形勢實在是比北方好多了,而且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想一下,在當時的江北,尚有劉良佐、劉澤清、黃得功、左良玉、高傑這五位總兵在,顯然要比北京安全的多,如果在那時遷都南京再恢復北方,實在不失為一個良策。第二、舉朝大臣竟然沒有人支持崇禎的這一想法,沒有一個人給崇禎一個臺階下。

崇禎皇帝在最危急時刻為什麼不選擇南遷?

這件事拖到了崇禎十七年二月份,此時距離崇禎皇帝煤山殉國只有一月左右,李自成在此時已經攻陷山西,左都御史李邦華和左中允李明睿再次上疏請“太子監國南都”或者南遷首都,崇禎皇帝看了李邦華的奏疏之後,“得疏意動,繞殿行,且讀且嘆,將行其言”,然後對南遷議案在朝堂上充分討論,以光時亨為代表的多數廷臣持反對態度,“給事中光時亨以倡洩密糾之”,就這樣南遷之事遂不行,而在輿論脅迫下的崇禎皇帝只得堅守北京,直至煤山自縊。

崇禎皇帝在最危急時刻為什麼不選擇南遷?

在崇禎皇帝殉國後,明朝的遺民們想起這件事無不惋惜。在計六奇的《明季北略》的《附記南遷得失》中寫道:“當自成踰秦入晉,勢已破竹,惟南遷一策,或可稍延歲月。”而對光時亨則痛恨不已,史載:“且先帝身殉社稷,假令時亨罵賊而死,雖不足以贖陷君之罪,尚可稍白始志之靡他,而竟躬先從賊,雖寸磔亦何以謝帝與地下乎?”

崇禎皇帝在最危急時刻為什麼不選擇南遷?

在崇禎帝面前振振有詞阻撓南遷計劃的光時亨在城破後,率先投降了李自成。而倡議南遷的李邦華在城破之後殉國了。由此看來,這光時亨僅僅是搏一己之虛名罷了。而李邦華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純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