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孔子在这里认为,做官的人应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忠,无论国家有道还是无道,都照样拿俸禄的人,就是无耻。在本章第二个层次中,孔子又谈到“仁”的题。仁的标准很高,孔子在这里认为脱除了“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的人难能可贵,但究竟合不合“仁”,他说就不得而知。显然,“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说到容易做者难。 所以,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夸夸其谈,把牛皮吹出去了却收不到口口,不能兑现,往往被人看白了。 孔子关于言与行关系的论述在《论语》中收得很多,其基本 思想还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说,先做后说。说到做到, 不说大话。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孔子的这条语录,说出了不同时代读书人的不同前途,也是在勉励学生,要以社会为己任。学生子夏对“今之学者为人”理解得十分深透,进而提出“学而优则仕,士而优则学”的新命题,这是向尊亲合一官吏遴选制度的挑战,是平民学者要进入上层建筑的宣言。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