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岳飞是一代英雄,立功无数,为什么最终会死在狱中?

韩圣剑



流星68421911


在南宋军队多次打败金军后,大宋帝国已经渡过最危险的时期。这时宋高宗最担心的已经不是金人,而是武将权柄过重,威胁到自己的权力。因为金国的威胁虽大,但南宋也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负的熊样了;武将们的威胁却是近在咫尺,五代时军人政变的故事会否重演呢?这才是皇帝最关心的事。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何以历朝历代都出现屠戮功臣之事。这些在战场上出奇制胜的武将,就是皇帝手中一把锐利的刀,若不能控制自如,那么刀锋将伤到自己,甚至命丧刀下。这就是皇帝的逻辑。

当时南宋兵权,集中于几位中兴名将之手,分别是岳飞、张俊、韩世忠、吴璘(吴玠已去世)、刘锜等人,另一位中兴名将刘光世因病于绍兴七年卸去兵权。这几位中兴名将里,吴璘远在西北,自然对皇帝威胁不大,刘锜是后起之秀,根基尚不够深。故而在皇帝眼中,岳飞、张俊、韩世忠这三人,才是心腹之患。

事实上,武将权柄过重,很早就引起朝廷的注意了。

张浚为相时,他就认为这些武将久握重兵,故而想将兵权收归于督府,但还没来得及实行便罢相了。赵鼎继任宰相后,考虑以偏将、裨将分主将之权,以起到制约作用。可是张浚、赵鼎的手段,都远远不如秦桧高明。秦桧之所以得到皇帝的器重,是他太了解皇帝的心思了,于是献上妙计以罢诸将兵权。

绍兴十一年四月,宋高宗依秦桧之计,任命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表面上是对三人的升迁,实际目的是把他们调离自己的军队,解除兵权。

说起打仗,岳飞固然在中兴名将中首屈一指,但若论玩政治,他绝对是菜鸟。同为中兴名将,张俊政治敏感性高,他马上意识到皇帝与秦桧的真正用意乃是要压制武将,武将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要未雨绸缪,为自己铺条后路。于是张俊率先向朝廷表示,愿把自己的部队归隶于御前军,而且力主和议。张俊的表态,乃是投秦桧之所好,自然得到其赏识并引为同党。

与此同时,张俊与岳飞的关系在恶化。张俊曾是岳飞的顶头上司,在平乱战争中两人一起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后来岳飞的声望渐隆,战功也在张俊之上,这引起他的嫉妒。两人入枢密院后,张俊主和而岳飞主战,立场截然不同,关系愈加恶化。两人在巡抚楚州时,张俊主张修城,而岳飞志在收复中原,不赞成修城这种单纯防御的策略。

在罢除中兴名将兵权的同时,秦桧谋求与兀术议和。兀术提出一个苛刻的条件:“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只有先杀岳飞,以表和谈诚意,金国才愿意与南宋谈判。

这岂非是要让南宋自毁长城?

但秦桧居然接受了,他要设计置岳飞于死地。

七月,秦桧指使右谏议大夫万俟卨诬告岳飞:“枢密副使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废。”并称岳飞在金人进攻淮西时,逗留不前。高宗皇帝也因为岳飞反对在楚州筑城而不满,认为“飞意在附下以要誉,朕何赖焉?”志在收复中原,在皇帝看来,成为“沽名钓誉”了。

就这样,岳飞在被罢兵权后几个月后,又被罢掉枢密副使一职。

罢免枢密副使,只是秦桧陷害岳飞的第一步。

说实话,岳飞人品无懈可击,没有什么把柄落在秦桧手上。可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桧深知,要致岳飞于死地,就必须诬以谋反。但岳飞都没兵权了,怎么谋反呢?这难不倒秦桧这个奸贼。他开始精心策划一个陷阱。

为了陷害岳飞,张俊当了秦桧的帮凶。岳飞罢了兵权后,他的军队由部将张宪指挥,故而张宪便成了秦桧阴谋陷阱中的重要一人。秦桧与张俊的阴谋是这样的:诬告张宪与岳飞之子岳云密谋占据襄阳,恢复岳飞的兵权。说白了,就是想谋反。

张俊打算从岳飞的部将中,找到几个作伪证的人。其一人叫王贵,他有把柄落入张俊之手;另一人叫王俊,此人贪财,故而屡屡被张宪批评。张俊指使王俊向枢密院告发张宪的“阴谋”,诉状是张俊亲自帮他捏造的。于是,张俊在枢密院收入了王俊上递的“告发状”,并命令王贵逮捕张宪。

张宪被捕后,张俊亲自审讯。其实枢密院本是朝廷最高军事机构,并不是法院,哪来的审讯权呢?有人向张俊提醒这点,可是张俊根本不理睬,把枢密院当作审讯公堂,对张宪采取严刑逼供,要他承认与岳云谋据襄阳、还岳飞兵权的阴谋。这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张宪哪肯承认?于是乎他被拷掠得体无完肤,死去活来,可是张宪是一条硬汉子,坚决不承认所诬告之事。

张俊又捏造了一份所谓口供送交秦桧,而后把张宪打入大理狱。秦桧入朝,向宋高宗要求召岳飞父子对质张宪之事。宋高宗无意将事情扩大化,他对秦桧说:“刑以止乱,勿妄追证,动摇人心。”可是秦桧不肯罢休,竟矫诏抓捕岳飞、岳云父子。岳飞没有反抗,只是说了一句:“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秦桧命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讯岳飞。岳飞裂衣示背,只见他背上刻着“尽忠报国”四字,何、周二人亦不禁肃然起敬。这本就是秦桧设计的冤案,审来审去,哪里有谋反的罪证。何铸不由得向秦桧求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秦桧哪里肯从,遂把此案交由曾诬陷岳飞的万俟卨审理。

万俟卨的诬告本领着实不小,又杜撰一些无中生有的事以陷害岳飞。秦桧一党要把谎言说到底,一口咬定岳云曾给张宪写信,筹划让岳飞重掌兵权。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么封信,万俟卨却坚持说是岳云把信给烧掉了。总之,为了干掉岳飞,这帮人不惜颠倒窜改事实,附会成狱。

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都为岳飞鸣屈。韩世忠也向秦桧讨要说法,秦桧答说:“岳飞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莫须有。”什么叫“莫须有”呢?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或许有”,有的认为是“不须有”,有的认为“没必要有”。总之,意思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证据,都要治岳飞的罪。韩世忠忿然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韩世忠不仅对秦桧陷害岳飞深感不平,还极力反对与金议和。他上书皇帝,批评秦桧误国。秦桧恼羞成怒,指使言官弹劾韩世忠。对于秦桧的恶毒手段,韩世忠是知道的,而且此时枢密院已被张俊所操纵,自己若不急流勇退,只怕也要被陷害了。于是韩世忠上书请求辞去枢密使一职,从此杜门谢客,不问政事。

该年年底,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人炮制出一份罪状书,罗列的岳飞罪状莫名其妙。比如他们捏造说,岳飞被授予节度使时,曾说自己当节度使的年龄与当年宋太祖一样,暗示有当皇帝的野心。反正一句话,罪名不重要,秦桧就是要置岳飞于死地。最后,宋高宗下诏,赐死岳飞,张宪、岳云则斩首。

一代名将岳飞就这样死于奸臣之手。


君山话史


套用一句话叫"攘外必先安内",虽然说岳飞为宋朝立功无数,也确实是民族英雄,这点谁都知道,赵构难道不知道岳飞是忠臣吗,他也知道,但是这不影响他想岳飞死,这又是为什么呢?

岳母刻字插图

首先最大的一点,岳飞的忠诚是给谁的?是给徽钦二宗还是给他赵构的,是给大宋百姓还是给他赵构的,是给他的信仰还是给他赵构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岳飞的忠诚并不是完全给赵构的,他还是想收复山河,迎回二帝的,即使他心中可能不是为了迎回两个皇帝,而是为了以此挽回华夏丢失的尊严。但是这点是赵构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即使知道岳飞有能力直捣黄龙,他也不能让他去做,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即使没了岳飞会受他国欺辱,但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尾,何况真的让岳飞迎回两帝,那什么情况都有可能会发生。

岳飞图片


另外,岳飞政治敏感性太低,无形中树立了很多敌人,即使他一心为国,但是他取得功绩越大,别人想要除去他的欲望就更大,另外还是岳飞忠诚所属的问题,难道岳飞真的不清楚北伐成功的后果吗,我不相信岳飞会连这个都看不出来,即使他看不出来,那他身边的人难道全是傻子吗,就没人跟他说过,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原因只有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岳飞效忠的对象还是宋朝,宋朝子民,是大义,而不是某个君主,在国家利益和君主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国家利益,这也是他致死的主要原因。毕竟任何君主都不会容许一个不受掌控的人掌握着国家的大部分军队,尤其还是在杯酒释兵权的宋朝,所以说岳飞的死是君让臣死,而秦桧只不过是赵构的一把刀而已。

最后,直接导致岳飞死亡的导火索就是,外部的压力已经基本消失了,已经对宋朝没什么大的影响了,要是还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岳飞可能还会多活一段时间,这时候也正是最好的杀岳飞的机会,杀了岳飞在与金人议和,又能偏安几十年。

这也是岳飞太过于忠诚了,没有想到养寇自保的道理,不过他要真这么做了,那他就不是岳飞了,恐怕致死他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吧,只是遗憾未能竟全功。


历史微探索


必杀飞,而后和可成。结果是: 每年需须向金国贡奉银 绢各25万两 匹,同时割让了大片土地,换来了20年的和平!


手机用户4750502967


岳飞我认就是腐朽统治者的一条恶犬!镇压了很多农民起来军。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恶犬最终还是被主人杀了。这也是恶犬的宿命。


五月花187165177


韩信比岳飞功劳还大为什么也被朝廷杀了?蓝玉、年羹尧哪个功劳就低了?同样不是被处死了,这些人有一个通病,手握兵权不知进退,居功自傲,朝廷不杀他们杀谁?


浪子123466


干预皇帝立储,掌握了南宋将近一半的兵力住在庐山据不奉诏返回临安,而且号称岳家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请问如果你是皇帝会怎么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