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藏象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藏指藏於體內的 內臟,象指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藏象包括各個內臟實體及其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表現於外的各種徵象。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清·黃元御《素靈微蘊·原胃解》)

2.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脾胃》)

3. 脾胃為水穀之海。(明·龔信《古今醫鑑·洩瀉》)。

4.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明·張介賓《景嶽全書·喘促》)。

5.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6. 頭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問·脈要精微論》)

7.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8.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9.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0.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1.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12. 脾胃者,倉廩之宮,五味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3.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4.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5.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6.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

17.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素問·靈蘭秘典論》)

18. 肝受血而能視。(《素問·五藏生成篇》)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19. 肝體陰而用陽。(清·唐宗海《血證論·滑氏補肝散》

20.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靈樞·五味第五十六》)

21.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素問·五藏別論》)

22.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藏濁氣,名曰傳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素問·五藏別論》)

23. 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素問·五藏別論》)

24. 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素問·五藏別論》)

25.胃者,水穀之海,六府之大源也。(《素問·五藏別論》)

26. 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素問·宜明五氣篇》)

27.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腎欲鹹,此五味之所合也。(《素問·五臟生成篇》)

28.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靈樞·脈度》)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29.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素問·六節髒象論》)

30. 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靈樞·口問》)

31. 肝氣通於目,肝的則目能辨五色矣。(《靈樞·脈度》)

32.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素問·六節髒象論》)

33. 脾喜燥惡溼,喜溫惡寒。(張山雷《臟腑藥式補正·脾部》)

34.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問·厥論》)

35. 肺為水之上源。(清·汪昂《醫方集解·清暑之劑》)

36. 肺為臟腑之華蓋。(清·陳念祖《醫學三字經·咳嗽》)

37.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素問·六節髒象論》)

38. 腎開竅於二陰。(《素問·金匱真言論》)

39.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素問·六節髒象論》)

40. 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素問·脈要精微論》)

41. 腦為髓之海。(《靈樞·海論》)

中醫藏象學說,全歸納在這50條,看過就可以給自己診病了

42. 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靈樞·營衛生會》)

43. 胃乃六腑之本。(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病機賦》)

44.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於頭,以成七竅之用,故頭為精明之府。(明·張介賓《類經·疾病類》)

45.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素問·五臟別論》)

46. 胃之為腑,體陽而用陰。(清·吳瑭《溫病條辨·中焦篇》)

47. 齒為腎之餘,齦為胃之絡。(清·葉桂《外感溫熱篇》)

48. 肺為聲音之門,腎為聲音之根。(宋·楊士瀛《仁齋指方論·聲音方論》)

49. 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清·石壽棠《醫原·聞聲須察陰陽·論》)

50. 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素問·太陰陽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