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视影资料

社会上又出现新骗局。这些骗子把主意打在了老年人身上,如何保证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又有哪些针对老年人的高发骗局呢?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视影资料

一、保健品骗局

杭州92岁的梁奶奶如果不是口袋里的生活费只剩下10多元,恐怕还不会意识到自己买保健品过了头 。这些年她在保健品上毛估估花了一二百万了,保健品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手法:骗子以所谓免费“健康讲座”、“健康体检”,“到场另有礼品派发”为噱头,盛情邀请中老年人出席到场。为了实现对目标人员的深度洗脑,经过“培训”的销售人员为了推销保健品,会瞄准目标对象孤独无依的心理,对其表现出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甚至诋毁让老人不要购买保健品的子女。以达到引诱被害人入局、诱骗购买保健品的目的。

提醒:老年人遇到推销保健品的时候,切莫贪图小便宜,更不要轻信所谓的“专家”“主任医师”,要多和子女沟通商量。老年人如果患病,要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不要自行购买保健品来治病。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视影资料

二、收藏骗局

字画、邮票、连体钞,还有精美的花瓶、成对的玉玺,甚至还有清明上河图、越王勾践剑......。近日,湖南一男子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的东西。据了解这批花光了其父17万元购买的“艺术品”当中,光是能在淘宝上查到的同样物品价格就有近3倍的差距。

手法:这类骗子往往利用老人不懂收藏但又喜好收藏并希望藏品升值之后变现的心里,夸大藏品价值骗取 “标的费”;承诺高价回购或者代为拍卖收藏品等。将一些所谓“藏品”以实际价格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售价卖给老人,而在前期有些骗子还会照承诺回收了老人手上的一部分“藏品”已达到让老人 放松警惕的目的,一旦老人加大投资,那就血本无归。

提醒:老年人参与收藏品投资或者拍卖,一定要到专业部门,不要轻信电话、网络、电视推销,谨防所谓 “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的诈骗陷阱,发觉被骗要及时报警。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视影资料

三、投资理财骗局

退休教师许某经朋友介绍接触到长三角某市一家养老投资公司,通过参加该公司各种活动认为此公司有实力,服务又好,加上公司提出投资养老项目可以有8%的年利息,而且投资越多免费住公司的养老床位时间越久。所以她先后六次共计投入了216万元,除了自己的养老积蓄,还把子女的钱也投了进去......

手法:这类投资理财类骗局主体骗法隐蔽,同时频频对老人发动“温情攻势”。以往那种百分之几十的回报率,老人已经有所警惕,所以这类投资骗局回报率一般在20%以下,但又比银行的利率高, 以吸引老人投资。为了进一步迷惑老人投资,这类骗局还把办公室放在豪华的写字楼里,“文明单位”“百姓最喜爱的十佳养老机构”“匠心企业”等各种荣誉、资质更是挂满墙,让老人更加觉得 公司实力雄厚,放心投资。

提醒:防范此类骗局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老人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教育,引导老人理性投资,不要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其次子女要尽量抽空多陪陪老人,及时了解父母的思想动态,帮老人一起识别风险,防范骗局。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视影资料

四、以房养老骗局

今年65岁的卢凤鸣于2017年参加某公司所谓“以房养老”项目,该项目称将房产抵押给该公司后将抵押获得的资金交由该公司管理,同时该公司每月固定向老人支付养老金。直到突然有贷款公司上门催债,老人这才意识到,他们其实是把房子抵押给各种小贷公司了。通过事后了解,这都是该公司和这些小贷公司一起设计的"局"。该公司要的是他们将房子抵押后的数百万款项,而贷款公司要的是24%的高息和他们的房子。

手法:这种骗局是投资理财骗局的一个变种,不过手法更隐蔽,危害也更大!“以房养老”骗局多数涉及 “套路贷”,是一种新型诈骗手法。该骗局往往打着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名义,利用老人不了解相关法律与规定的知识盲区,诱骗老人签下高额利息贷款合同,然后再通过各种手段威逼老人卖房或者偿还高额贷款等。

提醒:国内经过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实质性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的,目前只有幸福人寿保险公 司一家。在幸福人寿,老人是将房子直接抵押给了保险公司,在此间不存在第三方。老人在做投资的同时,对熟人介绍要抱有警惕,重大决策一定要和子女沟通。

社会上又出现这些新骗局,要注意了

视影资料

五、黄昏恋骗局

七旬老汉蔡某找到同村媒人,称想找个老伴。媒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牵了红线,安排蔡某和刘某相亲。见面后,刘某当场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并要走“见面礼”3000元。接下来的几天,刘某在蔡某家洗衣做饭、嘘寒问暖,骗取了蔡某的信任。在骗取蔡某信任之后,便以各种理由向蔡某索要钱财。随后见钱已到手,刘某当即离开。直到蔡某再次联系刘某时,她的电话就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蔡某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手法:这类靠介绍相亲来敛财的骗婚团伙,分工明确有人充当“媒人”,有人充当“新娘”。将目标瞄准 60-70岁的农村单身老汉,以做媒相亲来骗取钱财。钱财到手后,立即换掉手机号码,并转换作案地点,到下一个辖区用同样的手段继续进行婚骗。

提醒:在交往过程中要明确对方的身份信息,遇到对方多次索要钱财,无论是以何种目的,都要谨慎对待 ,可以同子女进行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