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豆类是否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ViviancnBeta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多吃豆类食品可以改善心脏健康,降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这项新发表的研究发现,在饮食方面,增加豆类食品的摄入量可以降低患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风险。该研究发现,食用豆类食物最多的人将这些心脏健康问题的风险降低了多达10%。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表示,食用植物蛋白部分取代红肉,将有效减轻心血管患病风险。

所谓红肉,即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一般而言,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而植物蛋白通常来自于坚果、大豆、豆类和类似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

研究结论指出,以植物性蛋白代替红肉后,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和血压,这是导致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植物蛋白质包括从坚果、大豆、豆类和类似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高红肉的饮食与更高的甘油三酯水平有关。

所以,平时可以适当增加豆类食品的摄入,并且积极调整饮食,坚持低脂低糖低盐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鲁南制药小贴士


豆类,是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而在豆类中,大豆及其制品,无论在营养上还是对心血管的预防上都优于杂豆类产品的。

这怎么说呢?因为在豆类食物中,包含于大豆类、其他豆类(杂豆类)、和豆制品三种类型。



1、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利的是大豆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大豆类,包括黄豆、黑豆、青豆,营养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在15%-25%,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高达85%,所以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物。而杂豆中蛋白质低于大豆类,脂肪含量较低,仅1%左右。

2、大豆中含有的磷脂、可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疾病。



3、大豆中所含的植物固醇,膳食纤维等具有减少人体胆固醇的吸收,降血脂,预防便秘,降低体重,降血糖的作用。

当然了,杂豆中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以及钾等矿物质含量都很丰富,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利于降血压,预防肥胖、糖尿病,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

豆类及其制品中的膳食纤维降低胆固醇的吸收,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明确。

所以,豆类(大豆)及其制品,已被《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为常吃的食物。每天的摄入量为25.35克。杂豆类由于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被列入全谷物主食类。


李爱琴营养师


豆类,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主要指的就是也叫大豆,那么其中包含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等,这种食物在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可见它的重要性,尤其是黄豆和黑豆是常见的,但也是饮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豆以及豆制品中富含丰富的营养,比如膳食纤维,优质蛋白,以及钙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富含大豆异黄酮和大豆卵磷脂,而这些就是对于心血管起到作用的成分。

每天适量的豆制品,比如大豆25g,不同的豆制品100g或以上,(可参考下图,下图是两人份的,如果一个人吃,减半。),不仅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还能降血脂,预防高血压等等效果,那么能够促进血管的健康,降血脂,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就有很好的作用了,是能够降低风险的。但是!!!凡事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不是吃了大豆就万事大吉,其他的饮食想怎么想就怎么样,因为饮食对于健康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如果只吃大豆其余的饮食依旧乱吃,那么饮酒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要想更好预防心血管疾病,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每天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合理均衡搭配饮食,并且要注意控制总能量的摄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每天早睡早起,足量饮水,保持愉悦的心情都很重要。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从现阶段的多项研究结果来看,豆类的确具有一定的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豆类是个大家族,所有可以产生豆荚的豆科植物都属于豆类的范畴,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种类如大豆、红豆、绿豆、黄豆、黑豆以及毛豆、扁豆、芸豆等等都属于豆类。

豆类的主要营养特别为丰富的蛋白质、可溶性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钙、镁、钾等微量元素,豆类的营养价值是值得肯定的,也值得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占有一席之位。

关于豆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的研究:

目前至少有几十项调查研究了豆类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其中一部分研究证实和肯定了豆类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

  • 一项国内的研究发现,每周吃4次豆类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37%。
  • 刊登在权威杂志《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豆类中大豆蛋白对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有调节和降低作用,从而有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由此来看,豆类对心血管疾病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个人认为,这与豆类中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大量的矿物质等关系密切。

我国新版膳食指南也明确指出了建议每天适量摄入豆类来平衡膳食营养素,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豆类因品种多样,所以食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来选择烹调方式和种类,豆浆、豆制品、杂豆饭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豆类虽营养价值较高,但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大部分豆类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低,摄入豆类的同时,可以减少一小部分主食来实现整体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以免对血糖控制产生影响。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被写作耽误的营养师


大豆类如今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原本我们可能一周都吃不了一次大豆类食物(青豆、大红豆、黑豆、黄豆),但现在大家的餐桌上经常都能看到这些食物。大豆类食物是十分优秀的食物,它们虽然是植物性食物,但却富含多种丰富的有益成分,被称为“植物肉”。很多研究调查了大豆类食物摄入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发现适当大豆类食物的摄入的确有改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效果。


大豆是植物性食物中油脂含量较高的食物,不过这些油脂并非我们从肥肉、五花肉、油炸食物或膨化零食中得到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等成分,它们大部分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而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帮助就要大多了。饱和脂肪虽然不会直接威胁身体健康,只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储备能量,不过如果过多摄入的话会诱发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反式脂肪酸就是血脂的大敌了,它能升高“低密度脂蛋白”数量,低密度脂蛋白会增加胆固醇在血液中的循环,如果过多的话可导致高胆固醇血症,还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危险。

大豆类是特别含有较高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很重要的意义,如维持细胞生长,构成大脑、视网膜的重要部分,调节荷尔蒙水平、维持皮脂腺新陈代谢等。大豆中特别含ω6脂肪酸,研究发现ω6脂肪酸有助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好胆固醇”,它是保护血管的卫士,它能够加速胆固醇往肝脏代谢的速度,调节血清胆固醇,有降血脂的效果。另外,大豆中富含特殊成分 - 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也是一种抗氧化成分,它能够帮助调节血脂,抵抗自由基,提高抗病能力。总体来说,大豆类的适当摄入的确有助预防三高疾病。

不过,我们人体中还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大多公用共同的酶,如果一种脂肪酸摄入过量,另一种脂肪酸就会有竞争,体内合成物质不均衡必然也会有所影响,例如ω6脂肪酸虽然有好处,但过量的情况下却反倒加速肥胖、会引发炎症,过敏症状、甚至可能增加诱发肿瘤细胞生长的风险,所以这大豆类也不宜过多食用,适当的摄入有助预防三高,补充多种有益成分,但如果过量的情况下,可能就是副作用了。例如坚果类也是一种良好富含ω6脂肪酸的食物,但也不宜过多食用。膳食指南推荐每日大豆类、坚果类食物摄入量25~35g就足够了。


只有营养师知道


广义的豆类,既包括黄豆、黑豆、青豆等大豆,也可以包括红豆、绿豆、芸豆等杂豆,目前看这两种豆类虽然营养成分上差距挺大,但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都是有帮助的。其中大豆属于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富含膳食纤维(尤其是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等有益健康的膳食保健成分。研究发现,经常吃大豆,有利于体重控制,对血压血脂控制也是有益的,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豆食品也非常美味,无论做成豆浆、豆腐还是豆腐皮等大豆制品,都很受欢迎,最好做到天天都有豆制品。

至于杂豆,和谷类一样都属于主食,富含淀粉,但杂豆和全谷类一样,未经精加工,比精白米面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保留的更多,营养价值更高,饱腹感也更强。研究发现,主食增加杂豆和全谷物比例,适当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也有助于预防三高和肥胖,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很有帮助。


营养科普赵之德


你好,豆类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豆固醇,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同时,豆类中富含膳食纤维,它可以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适合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多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