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李全詮釋新華保險“二次騰飛”,推動銀保渠道期、躉聯合


2019年,新華保險度過公司經營過渡期組成新的領導班子,新的發展思路也逐漸明晰。即持續推進“一體兩翼”戰略佈局並落到實處,“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價值全面發展”模式,朝著“建設最領先的專業壽險集團”的願景,實現新華保險的二次騰飛。


12月4日,新華保險召開公司開放日,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首次明確“二次騰飛”的發展目標——“地位穩定在第一梯隊”“資產突破萬億平臺”“規模價值同步增長”和“產業協同發揮效能”。為了實現目標,李全闡述了“1+2+1”的公司戰略構想,爭取用三到五年時間,使公司整體實力再上一個臺階。


李全詮釋新華保險“二次騰飛”,推動銀保渠道期、躉聯合

從左至右:於志剛、李源、楊徵、李全、黎宗劍、劉亦功、龔興峰

堅持一體兩翼+科技賦能,穩定第一梯隊地位


據李全介紹,所謂“1+2+1”戰略,就是在“一體兩翼”的基礎上,增加科技賦能,即推進以壽險業務為主體,以財富管理、康養服務為兩翼,以科技賦能為支撐的“一體兩翼+科技賦能”佈局。壽險業務為康養提供客戶資源,財富管理滿足客戶多方面需求,促進壽險主業發展。同時以科技賦能為驅動,由“需求驅動”轉向“供給賦能”。


就壽險業務方面,新華保險管理層提出,將堅持以壽險業務為核心,多渠道合力發展。個險渠道定位於壽險業務的核心渠道;銀保渠道定位於壽險業務的主要渠道,“期躉聯動優勢,加深合作層次”;團體渠道定位於壽險業務的效益渠道,拓展企業客戶,儲備個人客戶;創新渠道重點佈局互聯網渠道,構建智能化線上銷售平臺。

未來3-5年,新華要穩定第一梯隊地位。李全在會上表示,所謂第一梯隊,就是指規模、價值、期交業務必須同步發展,資產負債都能穩定在第一梯隊。早在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上,李全便提出“資產負債雙輪驅動、規模價值全面發展”模式。


“資產負債驅動並不意味著野蠻發展”,李全表示,“熟悉我的經歷的人都知道,我身上沒有那種野蠻基因。”

“從市場份額看,新華保險的歷史峰值為9%,現約為3.5%。隨著保險業對外開放,市場競爭激烈,新華未來目標是市場份額在3.5%的基礎上穩步提升,爭取進入前五行列”,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龔興峰補充道。


數據顯示,2018年,新華保險錄得原保費收入1222.86億元,在91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6,市場份額佔比4.66%,排名五名的太平人壽市場份額為4.71%。2019年前三季度來看,太平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176.95億元,同比增長12.55%,新華保險則保費收入1079億元,增速8%。


調整產品結構,躉期聯動重視銀保渠道作用

規模價值同步增長,即保障業務提升價值,年金業務提升規模。


近年來,新華保險聚焦以健康險為核心的保障型業務,“以附促主”的策略成效明顯。2019年上半年,新華保險健康險半年保費收入279.80億元,同比增長25.9%,穩居第一大險種地位。


在鞏固轉型成果的基礎上,新的管理團隊已經明確提出要“豐富產品供給,堅持迴歸保險本源,廣泛調研客戶需求,為客戶提供綜合的風險保障”。在堅持發展健康險業務的基礎上,實施均衡全面的產品策略,圍繞健康險、附加險、年金險,加大年金險的開發,保持市場競爭力,堅持產品與服務創新,滿足客戶在保障與財富管理等多方面需求。


李全詮釋新華保險“二次騰飛”,推動銀保渠道期、躉聯合

銀保渠道將是新華保險實現二次騰飛的重要方向。近幾年,新華保險壓縮銀保渠道業務規模,保費收入佔比一度降至17%以下。新華保險副總裁於志剛表示,前兩年的轉型過程中,新華對合作網點進行了嚴格控制,導致網點數量與新華的體量不適配;從客戶群體看,銀行客戶為中高端客戶,除了風險保障需求外,高淨值人群還有財富的增值保值需求。

“在前幾年的嘗試中,我們發現銀保期交業務的成本和增長難度都不低,在新的發展階段,新華將銀保渠道定位為重要渠道,發展躉交業務,加強期躉聯動,加深與銀行的合作層次,擴展客戶來源,加深對客戶的二次開發,實現規模與價值的同步增長。”

此外,營銷員隊伍建設也是新華的重點工作。李全曾在“新華保險個險渠道2019年上半年晉升表彰峰會上”點出,2019年是公司個險渠道轉向大力發展銷售隊伍的首年,將建設既大又強的銷售隊伍作為渠道及公司達成規劃目標的重要路徑。

數據顯示,2016-2018年,新華保險代理人數量分別為32.8、34.8、37.0萬人,預計2019年末將達到50萬。“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後,轉換原來“精而細”的經營方式,大力發展營銷員隊伍規模。以新華的規模而言,應適配50萬以上的人力規模才算合理”,新華保險副總裁李源補充道,未來新華將加大財務精準投入,提高新人營銷補貼,打造守規矩、講專業化的高質量營銷員隊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