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祕密

說到藍鰭金槍魚(也叫黑鮪魚

),大家應該都不陌生。

"全球最貴食用魚"、"最佳刺身原料"等標籤讓藍鰭金槍魚成為了食客們眼中的"鳳髓龍肝"。其實,在二戰之前,金槍魚被視為沒有價值的魚類,對人們來說是一種"無感"的存在;二戰之後,金槍魚火了,因為它能做生魚片、高等刺身、壽司,而藍鰭金槍魚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受到了全球食客的瘋狂追捧。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藍鰭金槍魚

天價肉身,堪比黃金

在生物學上,藍鰭金槍魚的分類地位為硬骨魚綱-輻鰭魚亞綱-鱸形目-鯖亞目-鯖科-金槍魚屬,英文名為bluefin tuna,主要分佈於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包括地中海)亞熱帶和溫帶海域。一條藍鰭金槍魚最久可以達到40歲的高齡,一生可以環繞大西洋好幾個來回。

目前市場上藍鰭金槍魚的價格主要與魚身部位、肉身品質有關係,通常每斤在200~600元左右。低溫環境中生長的藍鰭金槍魚,價格會更高,腹肉可以賣至1250元/斤的高價。一條成年藍鰭金槍魚可以拍賣到55萬七千歐元的天價,摺合人民幣約為435.5萬

,單價是白銀的2倍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正是由於藍鰭金槍魚資源極其珍貴,所以對於在聖勞倫斯灣的捕魚業來說,每名註冊漁夫每年只能捕1-2條藍鰭金槍魚;在國際上,主要金槍魚捕撈國也都有各自的配額。剛捕獲的藍鰭金槍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打上標籤,根據肉質、顏色、重量等指標確定價碼並在48小時內變成日本東京、法國巴黎以及美國紐約等高級餐廳裡的美味。

考究的食客將藍鰭金槍魚的身體分成大腹、中腹、赤身和鰓部肌肉4個部分,每個部分在顏色、口味、品質上都有區別,價格也有明顯差異。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大腹部位的魚肉油脂豐厚,呈粉紅色,價格最貴;中腹肉口味次之,顏色稍深,價格比大腹部位的肉便宜;背部的肉呈鮮紅色,肉質同樣鮮美細膩,名叫赤身,油脂較少,價格最便宜。低溫藍鰭金槍魚,大腹部位的魚肉可以賣到1600元/公斤左右,冰鮮的藍鰭金槍魚大腹肉甚至可以賣到2500元一公斤。但是最珍貴的,當屬鰓部肌肉,每一兩的市場價格為2800元。

據說在日本,日料店的老闆都捨不得拿出來賣藍鰭金槍魚的腮部肌肉,只用它招待來最尊貴和最重要的客人。

▼▼藍鰭金槍魚的日式料理: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金槍魚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並由此而誕生了遠洋金槍魚產業。藍鰭金槍魚在近年來因其具有的巨大經濟價值而遭到過度捕撈,導致其野生種群數量銳減,正處於被消耗殆盡的危險之中。

據報道,太平洋內野生藍鰭金槍魚的種群數量僅佔未捕撈時的3.3%,儘管如此,世界5個主要金槍魚捕撈國中還是有4個超過了配額,整體捕撈量依舊在上升(特別是日本和墨西哥,這兩國在超出藍鰭金槍魚的捕撈配額之後,相繼單方面宣佈不再遵守之前約定的配額數量)。

▼▼捕魚船: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海釣藍鰭金槍魚: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遠渡重洋——藍鰭金槍魚遷徙的秘密

活躍在大西洋北部的藍鰭金槍魚身長可超過3米,重達500公斤,成年後更是可達4米,重量最高可以達到680公斤

藍鰭金槍魚渾身都是肌肉,宛如快速遊動的大型肌肉坦克,是蔚藍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之一。

▼▼成群遊動的藍鰭金槍魚: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在大西洋,產卵區只發現在兩個區域:地中海和墨西哥灣。我們要說的類群是來自墨西哥灣的一部分,稱為北方藍鰭金槍魚。由於墨西哥灣海水的營養物質非常豐富,浮游生物種類繁多,這為藍鰭金槍魚提供了絕佳的產卵場所。

北方藍鰭金槍魚的遷徙之路,正是藉助於傳說中的墨西哥灣暖流實現的。北迴歸線徑直穿過墨西哥灣,因此墨西哥灣的多數海域都屬於熱帶和亞熱帶區域。

這股來自中高緯度的暖流一路北上,驅動著全球河水總量300倍之多的溫暖海水。數量巨大的海洋生物毫不費力地乘坐上這班"免費列車",包括大量的小型浮游生物、腔腸動物、海龜、鯊魚、海豚,當然也包括藍鰭金槍魚

▼▼紅色尖頭為墨西哥灣暖流的行進方向: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不過,對於大型海洋獵食者來說,這趟暖流只是個運輸工具,它們的目的地是位於北緯45度的哈特拉斯角海域。在那裡,墨西哥灣暖流會與一股來自北冰洋的拉布拉多寒流相遇,這兩種洪荒之力的碰撞,將兩個完全不同的海洋世界帶到了一起,形成了整個大西洋最豐裕的索餌場,同時也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紐芬蘭漁場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紐芬蘭漁場與日本北海道漁場、歐洲北海漁場、秘魯漁場齊名,處於墨西哥灣暖流與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處。洋流擾動使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物質上升到表層,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每年鱈魚都會在此大量繁殖。因此,紐芬蘭漁場也以"踏著水中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聞名於世。

▼▼冷暖洋流交匯處的場景: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在冷暖洋流交匯處,兩邊海水的溫差相差大約20℃,一邊是綠色的,另一邊則呈現出深藍色,相交處形成一條綿延數百公里的白色波浪線,頗有"涇渭分明"的氣勢。這裡時常可以看到鰹鳥、旗魚、鯊魚、座頭鯨、藍鰭金槍魚等聚集在一起捕食的狩獵場景,蔚為壯觀。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藍鰭金槍魚的捕食場景——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第二個秘密:極寒環境中如何維持體溫恆定?

跟隨著洋流,藍鰭金槍魚面臨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由於不能適應寒流帶來的超低水溫,其他種類的金槍魚可能會在墨西哥灣暖流裡度過一生,但藍鰭金槍魚在體長達到一定程度後,則會選擇繼續北上,跟隨鯊魚、座頭鯨等其他大型掠食者繼續前進,一直深入到拉布拉多寒流的深處,進行新一輪的掠食。

因此可以說,為了保證源源不斷的食物,藍鰭金槍魚一生都會沿著大西洋西部的海域向北進發,踏上神秘的遷徙之旅。

▼▼下圖為藍鰭金槍魚的遷徙場景: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作為唯一抵禦寒冷水溫的金槍魚,藍鰭金槍魚體重只要超過200公斤就有忍受巨大溫差的能力,在冷水中也能繼續索餌,這一點是其他種類的金槍魚難以企及的。

那麼,藍鰭金槍魚能夠維持體溫恆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需要對魚類的肌肉類型有初步的瞭解。簡單來說,魚類的肌肉分為兩種:白肌和紅肌

一些游泳速度特別快的魚類如金槍魚、日本鯖、黃條鰤等,紅肌特別發達。紅肌位於軀幹表面,是水平隔膜附近的暗紅色條形肌肉,內含豐富的血管、脂肪和肌紅蛋白,是魚類進行有氧代謝的主要場所,而且持久力特別強,能夠保證藍鰭金槍魚做長距離的遷徙運動。

▼▼紅肌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而淡水魚類的肌肉基本上都是白肌(少數冷水性的虹鱒魚除外),不含脂肪和肌紅蛋白,持久性差,而且容易疲勞。

▼▼白肌: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藍鰭金槍魚調節體溫的秘密就在發達的紅肌上。

為了維持運動所需的高速新陳代謝,金槍魚紅內的肌紅蛋白吸收大量的氧氣,再加上產熱的肌肉,發達的血管把熱量有效地保存在體內,使它的體溫比周圍的水溫高出8℃。正因為如此,藍鰭金槍魚最低可以在3℃左右的水體中正常生存,這是絕大多數魚類所不具備的一項特殊本領。

獨特而出眾的方位辨別能力

鯖魚科有一個共性,都是流線型、遊速快、通過高速遊動讓海水不斷流過鰓片來獲取氧氣。藍鰭金槍魚運動最高時速達80km/h,人們很難捕捉其行蹤,因此北方藍鰭金槍魚的遷徙路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個謎團。

這個秘密,在近幾年才被解開,在2018年還被BBC拍成了紀錄片。

為了探明藍鰭金槍魚的遷徙路徑,海洋生物學家們給捕捉到的藍鰭金槍魚裝上彈出式衛星標籤,這是一種能夠傳送位置的新型發射器,能夠實時收集光照強度、壓力、水溫、位置等參數,儲存的數據發射到衛星上。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通過這套專屬於藍鰭金槍魚的"全球定位系統",科學家們發現藍鰭金槍魚是一種高度遷徙的物種,而且在大西洋兩岸具有好幾個類群,這些群體之間還存在聯繫,但大多數時候都會隨著洋流作定向的"漂洋過海"。其中一些種類還會環繞整個大西洋遷徙,路徑總長達到16000公里!

那麼作為地球上遷徙最長的魚類之一,藍鰭金槍魚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中辨別方向的呢

目前主流科學界認為這可能與其頭部的松果體有關,藍鰭金槍魚通過眼睛感受到光線的方向,還可以通過氣味、溫度梯度變化來掌握方向。這種獨特而出眾的方向識別能力使得藍鰭金槍魚在沒有任何"路標"的情況下找到正確的洄游路線。

「水產獵奇」天價藍鰭金槍魚及其背後的秘密

結語:

藍鰭金槍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出色的洄游本領,但是野生金槍魚的數量已經減少到了原來的25%(甚至更少)。當人們瘋狂地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更應該認識到野生種群快速衰退的原因。

隨著人工養殖藍鰭金槍魚的突破和進展,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野生資源的壓力,也將是一種更文明、更加可持續的獲取藍鰭金槍魚產品的方式。


我是牧海,專注於水產信息的研究與分享,想要了解更多獨特的水產魚類敬請關注 !

主要參考文獻:

[1]呂翔. 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資源開發與保護現狀研究[A]. 中國水產學會.2015年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學會,2015:1.

[2]海鮮指南綜合整理 2018-05-29

[3]呂翔,黃碩琳.大西洋藍鰭金槍魚資源開發與養護問題分析[J].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6,25(06):936-944.

[4]方陳. 北大西洋海域藍鰭金槍魚生物學以及資源動態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

[5].濫捕使藍鰭金槍魚成為瀕危物種[J].生物學教學,2017,42(08):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