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手把手教你讀財報》之財報綜合分析(一)財務分析具體步驟

首先看三張報表的關係

1、資產負債表反應的是企業的財務狀況。

企業有多少資產,分別都是什麼資產;

有多少負債,長短期各有多少,哪些負債需要負利息。


企業所掌控的資源多寡,決定了企業持續經營和成長的能力。


2、利潤表反映了企業一段時間內的經營能力,主要展示了企業在一段時間之內是賠還是賺,賠了多少,賺了多少


3、現金流量表反應企業現金流入流出的過程,展示了企業對自己的籌措和管控能力,換句話說就是說企業在某段時間內,收了多少現金,付出了多少現金,還剩下多少現金。


三個報表都有哪些關聯呢?


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利潤表的“淨利潤” = 資產負債表的“期末盈餘公積+期末未分配利潤-期初盈餘公積-期初未分配利潤+期內實施的分紅”,淨利潤最終增加了企業淨資產中的留存收益(包括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資產負債表:

企業的每筆支出都會引起現金的增加變化,會記入現金流量表。

這筆支出,如果是在一年內有效,則作為當期費用計入利潤表;如果在超過一年的期限內起作用,則作為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說資產和費用都是支出,不過資產是長效支出,費用是短效支出

企業的每筆進賬也計入現金流量表,然後在通過支出變為資產或費用。


總結來說,資產負債表的負債和權益,都會先經過現金流量表,轉化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或者流量表的費用。




三張報表的關係瞭解了之後,當我們需要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可以大體根據以下步驟簡單對公司有一個大體印象


第一步:瀏覽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各個科目,看看有沒有異常


異常,就是某科目出現明顯過大比例的變動。如:


資產負債表:

1)資產端重點關注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長期待攤費用有沒有大比例增長,大比例增長可以定義為明顯超過營業收入增長比例的增長

2)負債端重點關注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以及短期借款有沒有大比例增長。


利潤表:

1)先看營業利潤率有沒有大比例變化

2)再看營業利潤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投資收益、資產減值損失三者之和在營業利潤中的佔比有沒有大的變化

3)最後看營業利潤和淨利潤的比例是不是保持基本穩定


如果以上科目沒有問題,就進入下一步;反之,就必須去附錄裡面找解釋,或者致電公司尋求答案。不能獲得可信解釋,就避開,畢竟財報是用來排除公司的,所有解釋不通的疑點都可以作為篩選過濾的條件。


第二步:進行財務指標的歷史分析

保守起見,至少看企業最近5年的情況。短期一年兩年的變化很難看清楚,連續盈利的公司,取得豐厚利潤的可信度較高。


為避免受某年異常情況影響,對上市公司財報進行歷史對比,非常有必要,必做功課。


第三步:對比企業利潤和現金流量變化的趨勢

要注重利潤的含金量,看是否有淨現金支撐。

拉長几年看,企業的淨利潤總量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總量,應該保持一個大致穩定的比例,且最好是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大於淨利潤。


如果企業獲利很好,但是現金流很差,投資者必須要警惕了,需要找到利潤為什麼沒有轉化為現金,並延伸思考,一直找到這個問題的可信解釋為止,這個非常重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避免大多數造假企業。


第四步:將企業與競爭對手比較

將企業的業績和競爭對手或是行業指標做比較,能給我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如果企業增長20%,感覺挺快,但是發現行業平均水平都增長50%,那就涼涼了,說明企業的市場份額在下降,競爭優勢慢慢消失,最終被其他對手打敗。


和競爭對手比較,一方面看資產負債表,看行業內人士對資源的運用方向觀點是不是一致,對未來的發展是有共識還是有分歧;另一方面就是比較利潤表的指標,通過利潤產生過程中的各項收入和費用的比較,觀察管理層是否稱職,是否有效地運用了股東提供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