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初中学生有重度抑郁症,家长却坚持让他上学,该怎么办?

落叶归根xx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也作为一名备孕妈妈,看到这个题目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亲生的吗?!”孩子这种情况不仅无法正常的完成学业,更可能走上极端做出不可挽回的事。你觉得人到中年的你,真的能接受这个结果吗?至于该怎么办?当然是立即休学接受正规的治疗。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抑郁症的危害。


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

  • 无法正常完成学业

(1)上学态度变化:最初流露出对上学不感兴不想上学的愿望,但在家长的敦促下仍可勉强、继续上学,但不如过去勤奋努力。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逃学,如头痛、身体不舒服、与同学关系不好、老师对待自己不公平、在家自学等。虽然家长和教师反复劝说也无济于事。

(2)学习能力下降:很多患儿感到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思维速度慢思考问题困难,做作业花费的时间比过去多,以致不能完成作业。上课、看书或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自己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尽到了最大努力,也达不到过去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学习自信心不足:过去有自信心的儿童,现在每当考试临近前便开始担心自己没有充分复习,考试成绩会很差,甚至临到考试时不敢应考,在再三鼓励和敦促下才勉强参加考试,考试结果往往比他们自己预料的要好。

  • 自杀

近年来,,自杀成为一种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健康的问题,,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自杀每年造成全球约 100 万人死亡, 平均每40 秒就有 1 人死于自杀。更为沉重的是, 自杀正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青少年自杀率逐年增长。综观近年来各种青少年自杀事件,不难发现,这些青少年在遇到一点挫折打击后,就把自杀作为解决问题,或是逃避挫折的方式。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的心灵呢?

WHO 驻华代表 Cfistobal Tuno n 博士这样说:“ 青少年好比蝴蝶,他们经历着从毛毛虫到蝴蝶之间的层层蜕变。 这种蜕变充满着潜能,但又很脆弱” 。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生理上出现了急剧变化,同时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影响。 他们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 这种成人感与幼稚性的并存,使得他们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孩子正处在敏感时期,且题目中已经表明,孩子执着求死,说明他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必须及时干预。

我们应该怎么做?

1 加强生命教育, 预防自杀

学校在培养学生形成世界 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同时, 应该建立起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科学的死亡观,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科学客观地看待人生, 更好地善待人生和珍惜生命。 人生肯定是有意义的, 但人生的意义则全 凭我们对人生的了解, 假如我们能够了解人生, 人生便有意 义, 假如我们不能了解人生, 人生便没有意义。 所以学校教育应同时引导学生去了解人生, 认识人生。

2 建立完整的危机干预体系

研究发现, 青少年自杀行为具有很强的冲动性, 即在情感情绪突发的情形下, 轻率地自杀, 自杀前谈不上有什么明显迹象。 即使孩子罹患抑郁症,他也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避免偶然事件的发生就成为危机干预的工作。 所以预防可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 危机干预” 的理念和机制有必要引入我们的生活, 尤其对于青少年这个自杀行为的易发阶段, 采用科学的“危机干预” 技术能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 另外, 我们要确立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需要全社会

罹患抑郁障碍的患者会有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甚至感到无用、无望,在消极情绪的诱导下很可能出现轻生的念头。有的患者还会有能力减退感,这样更会使患者加深自杀的念头。抑郁症还可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嘲讽、辱骂性的幻听,有一位患者曾和我说过,每天起床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还不去死”,患者也可能出现罪恶妄想、无用妄想等等。


学业重要,孩子的生命更珍贵。别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害了孩子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