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叢林之虎何其宗》連載4

注:本文系《叢林之虎何其宗》序言,作者羅援,原標題《共和國新一代戰將從這裡走來》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三)當兵就是一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職業

何其宗認為,這個口號不僅要叫響,而且要做實。軍人的特質就是勇敢、獻身。貪生怕死莫入此門,貪圖享樂另尋他徑。

他曾經坦言:“對印自衛反擊戰第一次上戰場心裡沒底,精神難免非常緊張,不是不怕,心都跳到嗓子眼了!只有雙手緊握著衝鋒槍,兩眼死盯著前方,心想只要有敵人上來就開火!但看到董師長在敵人的猛烈炮火轟擊下,把自身安危置之度外,面無懼色、沉著冷靜地指揮作戰,心裡就有了主心骨,就逐漸地適應了。”由此可見,勇敢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激勵、需要引領、需要培養的。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押解被俘印軍

何其宗在平時特別注意在訓練中發現和培養有血性的戰鬥骨幹,他認為,在部隊初上戰場普遍都有恐懼心理的情況下,要有一批有血性的“二桿子”來打頭陣,才能形成士氣,把隊伍帶成虎狼之師。

何其宗認為,這種“虎勁”是軍人非常寶貴的素質,連長有“虎勁”,全連就不會是綿羊,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起仗來就不怕沒有士氣!

何其宗認為,戰前進行政治動員,激發部隊的仇敵心理、衛國使命及榮譽感,對鼓舞士氣固然非常重要,但軍事素養應該是戰鬥力的核心部分。戰爭是要死人流血的事情,決定戰場上的勝負不能只靠表決心和忠心,血書代替不了血戰!藝高才能人膽大。一支能征善戰的部隊,是高度的政治覺悟和過硬的軍事技術有機結合的戰鬥集體。只有不怕死而又訓練有素的部隊才能打勝仗。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叢林之虎何其宗》封面

在《叢林之虎何其宗》這本書中展示了一幅幅英勇作戰的英雄譜。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時,93團4連8班班長湯佐在身上五處負傷的情況下,仍斃敵一名,帶領全班勇敢地衝上敵陣。

2班班長趙家法手指被打斷,仍頑強堅持戰鬥,帶領全班穿插到位。

4連連長周德明在帶領全連完成偷襲任務後,繼續請戰,不幸壯烈犧牲。

突擊排1排排長蘭世洪發現敵人正要對我方開火,他不顧一切地猛撲過去,連續投出兩顆手榴彈,當場炸死三名敵人,但自己也腹部中彈,血灑戰場。

5連4班副班長霍大軍傷勢嚴重,從昏迷中醒來後掏出身上僅有的十多元錢交給指導員葉邦權作為最後的黨費。

9連3班副班長殷開富第一個衝上敵陣地,並把紅旗插上高地。但被敵闇火力點的子彈擊中頭部,犧牲時左手緊握旗杆,右手握著沒投出的手榴彈,拉火環還掛在小手指上。

1984年拔點作戰中,93團5連排長馬平,身先士卒,衝鋒在前,身負重傷仍然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壯烈犧牲。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11軍31師93團5連二排排長馬平(左一),在1984年4月30日者陰山拔點作戰中壯烈犧牲,軍委授予其“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6連戰士康玉明,在擊斃三名敵人後,頭部中彈三發,見敵向他撲來,猛然站起來拉響手榴彈衝向敵陣,與敵同歸於盡。

92團5連9班班長安忠文在開闢通路時,踩響了地雷,右腳掌被炸斷,兩眼被灼瞎。為了保證連隊能按時發起衝鋒,他竭盡全力,強忍疼痛,橫著身子向雷場滾去。一直滾進了13米,用身體引爆了一枚枚地雷,打開了通路,自己卻昏倒在血泊中。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11軍31師92團2營5連班長安忠文,在者陰山拔點作戰中以身滾雷,身負重傷,被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圖為昆明軍區司令員張銍秀(右)為安忠文佩戴軍功章】

邊境防禦作戰中,96團7連5班班長賈應勇被敵人的火箭彈片擊中,全身三十多處負傷,依然奮力殺敵,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將一顆手榴彈蓋擰開後遞給身邊的戰友,指著敵人的方向喊:“快!猛打!”

我之所以含淚寫下這些英雄事蹟,是因為我深深地被他們所感動,所震撼。

他們都是有真名實姓的軍人,他們都曾經是活生生的生命,而現在,他們長眠在祖國的西南邊陲。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共和國將永遠感謝他們!

勇敢是要有行動的,血性是要有證明的。何其宗和他的戰友們就是在這樣血與火中衝殺出來的血性男兒,他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證實了自己的勇敢,表達了對祖國的忠誠。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者陰山主攻二連尖刀班“九勇士”,圖中9人犧牲4人,負傷3人

(四)學習,學習,再學習,勤以補拙,天道酬勤

凡是熟悉何其宗的人都對他有一個共同的評價:有心、用心、虛心、專心、恆心,這“五心”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如流水,或可平淡如水,或可波瀾壯闊,關鍵在於勤思善學。何其宗自當兵起,就愛上了這份事業,他把軍事作為一門學問,潛心攻讀。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何其宗那一代軍人是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武裝起來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給他們指明瞭方向,提供了方法和智慧。何其宗在學習《毛澤東選集》中確立了自己的世界觀,在學習毛澤東的軍事著作中確立了自己的戰爭觀。何其宗尤其痴迷的是毛澤東的戰略戰術思想。

他說:“毛澤東軍事思想中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殲滅戰思想。他老人家形象地說:‘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無論如何也應該提倡主力軍在一切有利場合努力地執行殲滅戰。’只有打殲滅戰,大量消滅敵有生力量,才能達成作戰的根本目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

他把毛澤東的一些軍事原則和名言警句爛熟於胸,用於實踐。經歷過幾次作戰,他深有感觸地說,不管形勢怎麼變化,有一條始終不變,就是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去打仗就會打勝仗,否則,必敗無疑。

何其宗還在實踐中學習,向身邊的首長和同志們學習。天賜良機,何其宗一入伍就被選為老一代戰將董佔林的警衛員,他悉心觀察老戰將的作戰指揮,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雖然,開始只知其皮毛,對戰爭指導只有一些混沌的感性認識,但經過認真思考和實踐鍛鍊,他總結出幾條勝戰之道。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130師師長董佔林

其一,注重現地勘察,全面真實地瞭解戰場情況,不打糊塗仗。

其二,抓住作戰重心,選準突破點和主攻方向,定下正確的作戰決心。

其三,周密部署兵力,細緻地做好臨戰演練和準備,讓每個指戰員都心中有數。

其四,靠前指揮,身先士卒,指揮員的率先垂範是穩定作戰態勢和軍心的關鍵。

其五,依據戰場情況變化,不斷實施堅定、靈活的指揮。

這五點經驗之談,對何其宗以後的作戰指揮大有裨益。比如,1979年對越作戰中,何其宗奉命率部攻打1108高地,在考慮作戰決心時,他主要聚焦在兩點上:一是在進攻部署上,要打殲滅戰;二是主要進攻方向應該選在哪裡,從哪點突破?而這兩點,後者更為關鍵,因為突破是打殲滅戰的前提,特別是首戰能否順利突破敵人陣地,對部隊士氣影響很大。

經過反覆斟酌,他最後把突破口選在1002高地,雖然地幅狹小,坡度較陡,但地勢隱蔽,過了藤條河不遠就接近高地,便於我軍隱蔽接敵,達成進攻的突然性。且該高地前沒有明顯的障礙物,敵人在這個高地也就是一個排的兵力,應該是敵人的次要防禦方向,是敵人的弱點,而且是要害的弱點。實踐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較大的戰果。

這些作戰指導秘籍,若不是細心學習、潛心研究,肯定是得不到的。在老首長董佔林身邊先後也有許多工作人員,為什麼何其宗成功了?成功之妙,在於用心學習。

在當年學習資料比較匱乏的年代裡,他經常如飢似渴地在資料室找來我軍戰史學習,在邊境防禦作戰中,何其宗指示部隊開展“神槍手、神炮班殺敵競賽”活動,應該就是平時學習抗美援朝戰史時得到的啟示。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1984年老山防禦作戰,11軍開展“神槍手、神炮班殺敵競賽”活動

在當參謀時,他經常利用給軍首長送文件的機會,借來“大參考”認真研讀。我曾親眼看到他站在辦公室的沙發上,面對世界地圖,給大家介紹世界大勢。當時,我就在暗暗琢磨,一平民子弟,有此大志,今後必有大用!果不其然,當戰爭來臨時,他能比身邊的人更快地領悟上級的意圖,能更快地進入情況。

何其宗珍惜每一次正規學習的機會,不論是在最高軍事學府深造,還是赴12軍100團學習“郭興福教學法”,他都以釘子精神鑽進去。當他聽到有的同學說院校教學是“紙上談兵”時,他據理反駁說:“院校教學的‘紙上談兵’,也是從實戰中總結出來的作戰基本規律,是基本原則的體現,我們學習中必須掌握這些東西,提高對實踐經驗的理性認識,建構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而在實戰中,要善於把這些基本原理和原則靈活運用,不墨守成規,做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何其宗認為,只有勤奮才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他說:

“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年輕,年輕人只有努力地工作,才能學到東西,只有進入角色、進入情況,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遇著困難你去學習,去處理各種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矛盾,你才會有所收穫。這才不辜負組織對你的信任和培養。”他是這麼說的,他也是這麼做的。

(待續)

羅援:一個連隊有十幾個“二桿子”,打仗就不怕沒士氣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