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初三數學不好,補課回來花2小時看補課內容,說明沒聽懂,這有用嗎?

東方玫瑰2018


“數學決定中考”。

既然沒有聽懂,再補下去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觀了。

一、弄清楚沒有聽懂的原因。

1、是補課時候沒有認真聽?

沒認真聽,是學習態度的問題,是出問題的根源!態度出了問題,花多大的代價也無濟於事,不但於事無補,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2、是基礎太差了嗎?

如果補課時候認真學習了,依然學不會,那就說明基礎太差了。

二、解決辦法

1、端正態度。

已經初三了,時間緊不說,你的數學不好,是中考的致命之處。如果你還打算中考,並想通過中考改變自己的前途,那就自己拿出個樣子來,拿出個態度來。別人怎麼說都是沒有用的,關鍵是自己!

2、制定個詳細的計劃,從頭補起。

不用有畏難情緒,初一的數學都很基礎,沒有什麼難的,當時你可能覺得很難,但現在你初三了,返回去在重新學初一的,你會發現其實很簡單。一步一個腳印,自己能夠學會的,就自己學,自己學不會的,就去問老師,問同學,這個比補習班來的實在的多,也方便的多。很多補習班就是做題,對於基礎太差的同學,根本沒有多大的作用。

不要灰心,只要肯學,你肯定行!


擺渡人渡己渡人


本人是常年從事義務教育的一線數學教師。通過十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教過優秀的孩子,教過學困生的數學老師來回答這個問題。從我的數學教學經驗來,這個問題分階段來講吧!!

每帶一屆新生,我都會給家長和學生說這樣一句話,初一是個坎,初二是個溝,初三是條路!!初一的坎,在於初中學科的增多,數學學科的難度加深。這時候學生面臨的不僅僅是多樣化的學科知識,還面臨自己曾經熟悉的學科加深的困惑,如果這個時候自己有點懈怠之心,那麼這個坎就過不了了。初二的溝,初二時初中的關鍵時期,如果到了初二完了數學還是一樣不好,那麼這個溝就算沒過去了。初三再補,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初三各科都進入了快節奏,多知識,複習的關鍵時刻,沒有多餘的心性去顧及自己本來還比較弱的學科。這時候的心態已經是比較著急了,所以,根本就聽不進,更不要說聽不懂了。尤其是數學學科的特點,它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前面的沒學懂,再到初三來補,補的不僅僅是初三的內容,還有初一初二的,請問初三這個爭分奪秒的時間哪裡夠你去做這些呢?

綜上所述,初三再來補數學真沒多大用。

(下圖初一學生數學成績,題目較難)



同心圓jw


花錢讓孩子去上輔導班,還沒有什麼效果,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初三了突然急了,一次1000塊錢的輔導班,花了幾萬塊也沒有讓孩子順利考上高中。

昨天在公交車上聽到一位家長在談論孩子補習班的問題,她說:我送孩子去補習班不是讓孩子去做卷子的,而是要讓補習班的老師查找孩子的不足之處,老師可以通過孩子的試卷或者自己出試卷來考察孩子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而不是換個地方繼續刷題寫作業。

這位家長的話很有道理,思路也很清晰,孩子既然是去上補習班就是因為有些地方欠缺,需要有老師解惑,這樣才有效果。現在很多輔導班忽悠家長給孩子報名時說的天花亂墜,實際上就是個大託兒所,純粹是為了掙錢。

您可以和補習班老師溝通,問他們自己孩子哪些知識點有欠缺,你們是怎麼有針對性的給孩子補習這些知識點的?否則花那麼多錢還不如聽便宜的要死的在線課程呢!


homework


我的觀點是:

數學學得不好,補課就比不補好。

之所以出現題主所描述的問題,我的理解是,孩子的數學基礎太差,知識的前後聯繫不好,前面的基礎沒有打好,後面的知識不容易理解。

也就是說,補課的時候,老師講的是某一部分的內容,這部分內容與前邊知識有聯繫,而前邊的知識呢,孩子掌握的不牢固,因此導致對所學的內容不能快速掌握。

如果實在需要補課,建議一對一地輔導

數學基礎太差的孩子,如果參加培訓機構舉辦的補課班的話,效果並不好。

因為一個補課班裡邊,有很多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不可能面面俱到,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如果那樣的話,會影響到教學進度。

在這種培訓班裡,孩子聽得懂也得聽,聽不懂也得聽。當然聽不懂的地方,在課堂上沒法和老師單獨請教的。如果基礎太差,聽不懂的地方會有很多,這些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也就沒有多大的效果。

數學基礎太差,又想提高數學成績,最好聯繫老師進行一對一地輔導。這種補課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根據孩子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並且及時解答孩子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

補課之前,最好對需要補課的內容進行提前梳理

1、如果孩子參加的新知識學習班,提前學習新學期知識的,那就要告訴孩子在家提前進行預習,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補課班上重點進行聽講,同時認真做好課堂筆記。

2、如果孩子參加的是對所學知識的複習鞏固班,也要求孩子提前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梳理,形成一個清晰的知識網絡,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識點,利用補課的間隙向老師請教。

補課不是長久之計,在校認真學習才是根本

我始終不支持補課,不支持把希望寄託在補課上。

其實,說句到家的實話:不一定非得參加補課班補課。

只要平時在學校的時候,珍惜時間、認真聽課、及時複習、跟上訓練,成績就不會差的,無需在假期補課多花冤枉錢。

假如在學校裡也是這麼做的,但是成績還是不理想,那就沒有補課的必要了,即使參加了補課班,成績也難以得到提高的。


朗月寒雪


數學是最好學的,也是最難學的,學通了就很簡單,會有萬變不離其宗之感。很多題目多專研專研就能夠解答出來,至於考試,有時間的限制,必須快速讀懂理解題目,最關鍵的還是找到正確的切入點。切入點不對或是找不到都會很麻煩,容易陷入困境。

數學不好,可能不是基礎不牢,數學真正的內容很少,能夠熟練掌握卻不是簡單的事情。更關鍵還在於解題思路,思維習慣。對於初三學生,還需要補課,恐怕是很難有見效的,良好的數學思維、做題習慣不是通過補課就能改變的。我在補習班看到就是這樣的情況,很少能夠通過補習有明顯的效果。當然了,廣告宣傳會非常有吸引力。

我們要動腦筋想想,考試的本質是比拼,不可能通過補課,大家都拿第一、第二的。選拔性考試一定會將學生分出1、2、3、4、5……

至於補課有沒有效果的問題,我想對於大多數學生都會有的,只是沒有那麼顯著。有的學生聽不懂那就是浪費時間了,有的學生在路途上花太多時間,補課內容經常沒有針對性也是效率低下的,還有經常補課對於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數學想學好,不僅需要良好的思維,解題習慣,還需要高智商的,這些很難通過補習來解決。補習只是講解數學內容,鞏固強化一些解題技巧,重難點題。

簡單一句話:對於數學,重在自己專研,老師點撥一下即可。學得太多,消化不良。數學不需要太多的課,而是需要多一點練習,總結和消化。這樣才能頓悟,一通百通。

再講講數學上課聽不懂的問題

我覺得這是非常糟糕的情況,聽懂對於數學來說是最最基本的,是最起碼的。聽都聽不懂那就是浪費時間了。聽懂了,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會運用,會解題。很多學生一聽就懂,一學就會,題目稍微變形一下就做不來了。其實,學生說的懂,會都是很淺顯的,只是這道題或這類題而已,可能場景一變就不會了。

總之,補課並不是解決學習問題的最好辦法,憑什麼學校那麼好的老師那麼多時間都學不好,補一下就能明顯的提升?補課的學生那麼多,憑什麼是你提升成績?最重要的還是做好細節,優化方案,提高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做最好的自己就夠了。


徽鄉小居


數學學習情況說明:

在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有一種現象非常常見,很多孩子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老師的語言運用和思維邏輯特別清晰合理,孩子一聽就能懂。

不過孩子他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有的時候過了20分鐘,半個小時以後,因為要學習其他的內容,所以就把前面學的內容,老師講的東西忘掉了一部分。

這就會導致孩子對於整個問題的理解和記憶並不是很紮實,需要回過頭來再去複習這個問題,或者是回顧老師說過的內容,這種及時複習對孩子學的數學是有好處的。

學習就是反覆複習:

其實不光是數學,這個科目是這樣,所有的科目都要及時複習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就是這個道理。

因為人的記憶容量是有限的,有一些記憶是屬於瞬時記憶,有一些記憶屬於短時記憶,只有經過長期反覆複習的內容,才會形成長期的記憶,只有這種長期的記憶才是你自己真正學到的知識。

魚的記憶只有7秒人的記憶,其實瞬時記憶並沒有比魚長多少,所以我們做家長呢,必須要提醒孩子及時複習所學過的內容,不斷的在腦海當中回覆,或者是重複播放老師講課的畫面和老師說過的話,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這樣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我的建議:

如果你感覺補課班的老師水平一般,你可以讓孩子帶一個錄音筆或者是錄個視頻,或者你可以跟著孩子去聽一聽老師講課的到底是什麼樣的水平,回來再綜合判斷是否應該在這裡補課,或者是是否應該換個老師補課。


宇宙最好老師


我個人覺得學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經過了這個過程,才能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鉅變。而這個積累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家長在自己的思想上需要有這個的認識,自己就不會顯得過於焦慮。家長不過分焦慮,才能儘快幫孩子一起找到原因,進而提升自己的效率,縮短這個時間。


01、補課聽不懂,是不是孩子的基礎不紮實,補課是揠苗助長。

如果孩子去補課,發現自己很多的知識都聽不懂。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進行反思。這個課程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具體情況呢?如果孩子的基礎很不理想,而所報的課程是提高班或者是培優班,那麼就需要跟補課的老師進行溝通,先補習基礎為主,而不是給孩子填鴨式的教導提高型的或者培優型題目。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必須跟做到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才能有效果。如果沒有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補課,我覺得就好似是揠苗助長了,孩子也累,老師也累,父母更加覺得沒有效果,那隻能是浪費孩子的寶貴時間。


02、知識需要一個吸收過程。

孩子回來看兩個小時的補課內容,我個人覺得這未必不是好事。複習的過程其實是孩子吸收知識的過程。如果補課的過程中已經明白了,但是課後沒有及時複習吸收,那也是白搭。根據艾賓浩斯記憶曲線,我們大腦的記憶是有規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對知識點的遺忘是非常快的。過了幾天再來複習,效果絕對是大打折扣。


03、補課回來,還需要進行適量的練習。

數學是一門理科,它的知識的掌握不可能是靠記憶來實現的。根據我們大腦的認知結構,對事物的理解先是知道,理解,然後通過大量的實驗和運用來把知識融會貫通。基於這個特徵,那麼我們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進行適量的練習才能掌握住。


04、需要定期測驗。

孩子進行一段的時間學習後,我覺得就需要進行測驗。可是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心理特別反感測驗這樣的做法。我個人覺得測驗是一個全面鍛鍊孩子的機會。測驗 既能較為全面反映孩子最近的學習情況,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應試心理和能力。測驗給了孩子對前段時間的學習的一個總結和反思的機會,通過測驗儘快調整好自己複習的計劃和節奏, 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目前,補課是一個很普通的事情。孩子不是在補課,就是在補課的路上。有沒有效果,那是很多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結果。我個人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真正地用心去學,大人只能在一旁給予鼓勵和幫助,學習的主體必須是孩子。


正壹富華老師


初三數學不好,補課回來花2小時看補課內容,說明沒聽懂,這有用嗎?

雖然“課外補課”已成為許多成績不理想孩子最後的“救命稻草”,但補課的效果並不具有“絕對性”。

也就是說,不是說,凡是補課的學生都能取得好成績,不過,肯定有的學生會有些收穫,畢竟是重新學了一遍,但羊老師可以肯定,多數補課的學生可能從補課中所獲甚微。

為什麼說,補課的學生往往都是所獲“甚微”呢?因為,多數家長都是因為孩子某個學科學的差,才會選擇給孩子補課。

但補課班裡往往又不是一個孩子補。同樣是數學不好,但每個孩子差的地方卻未必相同,所以,補課的老師如果不是“一對一”補的話,只能無差別的講。

說實話,這種無差別的講,因缺乏相應的針對性,對補課的學生而言,補課的孩子愈多每個孩子補課的效果就會愈差,這是必然的。

再加上,補課老師多數也是聘任的,他們為了早點完成任務,補課老師基本不會主動停下來看看聽課的孩子有哪些地方沒聽懂,這種情況下,有些補課孩子根本沒聽懂就實屬正常了。

如果孩子僅僅只是聽聽老師的課,可以說,這些孩子的收穫基本不大。如果聽完課還能在課下主動消化消化老師講課的講義,這種孩子可能多多少少還會有點收穫。

不過,如果孩子的底子很薄,即使下來再看老師的講義,收穫也未必有很大,所以,那些在學校上課不認真聽講,把希望建立在“補習”基礎上的想法,這種想法本身就很不靠譜。

說來說去,“補課”這件事,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所以,把提高成績的希望完全寄託在這上面,這就更加不“靠譜”,許多家長讓孩子“補課”,也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

不過,羊老師也說句實話,如果家裡有條件的話,給孩子“一對一”的補的話,效果可能要好一些,不過,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給家裡增添了過重的經濟負擔。

總之,無論學什麼,家長最好還是要關注孩子學習的當下,別讓孩子的成績落下的太遠了再去想辦法彌補,那個時候無論多著急,恐怕真就有點遲了!


教育者山坡喜羊羊


如果這樣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去報網校。我們報了學而思的網校,因為我覺得網校最大的好處就是特別是在數理化這一塊。在線下補課的時候你當場不一定能聽懂,回來再看補課內容如果沒有老師講解的話你也不一定能搞懂,但是網課你可以不停地看回放,直到看懂為止。至少對我孩子來說作用還是非常大的。


墜入凡間的精靈126


現在很多的學生都在參與補課,可是補課的效果卻不總是令人滿意。

影響補課效果的因素有很多,老師的授課方式方法和風格,課程體系及難度,學生的基礎及接受和理解能力等都會對課程的效果有影響。

很多老師都要求學生必須要做好課後複習鞏固,因為很大一部分學生並不能在課堂上完全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後的複習和鞏固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什麼很多的學生參與了很多的課外補習,成績總是沒有提升呢?原因就在於k,並沒有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堂上沒有聽懂,或者是似懂非懂,課後沒有做到即使的複習鞏固,內化所學的內容。

決定一個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不是老師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會學懂了多少,將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內化成為自己的方法和能力才達到學習的目的。

初三的學生數學不好,補課回來還要花2小時的時間來複習鞏固所學內容,這樣的做法好嗎?

首先孩子的學習行為應該得到肯定,絕大多的學生都做不到這一點,能做到的學生絕對都是非常期望在數學上得到提升,有比較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這是學習的第一步,必須得到認同,鼓勵和支持。

輔導班上課的節奏一般比較快,難度也會大一些,因此對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必然會感受到壓力,並不能在課堂上完全理解和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課後的複習鞏固就非常有必要。

有了好的學習態度和行為,接下來就需要想辦法來提升學習效率了。一般一次補課就兩個小時,課堂兩個小時的內容在課後還需要再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去鞏固複習,應該去思考,課堂學習效率是否有待提高?最關鍵的是要弄明白哪部分內容沒有聽懂?課後兩小時的學習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課後的複習鞏固有什麼收穫?一定要問學習要效率和結果,否則就是白忙活。

學習的關鍵還在課堂學習,如果課堂能將所學內容完全掌握或掌握大部分內容,那麼在課後複習鞏固時就沒有那麼多的壓力和問題了。怕就怕課堂沒聽懂,遇到太多的問題,複習鞏固的時候花很多的時間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當然了,課後看筆記,再去複習也是對課堂學習的延續,是對課堂低效學習的補救,總歸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關鍵在總結和思考,能在複習鞏固中將存在的問題和疑惑點給解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