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媽媽,不是我不聽話”敏感期孩子跳躍式發展,稍縱即逝

“媽媽,不是我不聽話”敏感期孩子跳躍式發展,稍縱即逝


1

最近快被兒子搞瘋了,他進入到這樣一個階段,那就是問“為什麼”,而且是連環問,經常拷問著老母親本來就不多的知識儲備,只好藉助百科全書、手機才能勉強應付。

我們之間的對話往往是這樣的。

為什麼會下雨?

因為……

為什麼水受熱會蒸發?

因為……

水汽為什麼也是水?

因為……

……

三角龍為什麼長三隻角?

因為……

什麼叫適應自然?

因為……

為什麼要適應自然?

因為……

自然是什麼?

……


他總是能順著我的回答一直問下去。

我往往是一邊抓狂,一邊欣喜。

抓狂是因為很多時候一些無厘頭的問題讓我答不出來,卻又不敢糊弄,欣喜是我知道孩子進入了邏輯思維敏感期,也是語言敏感期。

進入這個敏感期的孩子,經常把為什麼、是什麼掛在嘴邊,不停地追著大人問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

如果不知道這個是孩子的敏感期,可能就會覺得孩子特別煩,無聊,會拒絕回答孩子,告知給孩子哪有那麼多為什麼,還有的爸媽敷衍孩子,給孩子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有的家長就會說不知道,避免孩子無休止的問下去。

但是如果知道這是孩子處於邏輯思維敏感期的話,我們就會知道,我們如何對待孩子的打破沙鍋問到底其實是很重要的。

給孩子一個簡潔正確的答案,答不出來,就如實告訴孩子,然後和他一起去尋找答案。

在很多父母看來,敏感期是一個複雜陌生的概念,那到底什麼是敏感期呢?

科學家在通過掃描兒童大腦的時候發現,大腦在接受外界信息的時候是具有一定的時間段的,這個時間段被稱之為“機會之窗”,其實也就是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學習兒童敏感期知識推薦書)一書中指出,敏感期就是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取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她還指出,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2

敏感期抓住了,會加速孩子成長,錯過了,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損失。

鄰居家小女孩今年五歲了,最近變得特別愛美,而且還經常把要跟幼兒園一個小朋友結婚掛在嘴邊。

女孩奶奶就給女孩貼標籤,什麼臭美啊,不害羞啊。

我實在忍不住,就在她奶奶又一次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瞎塗指甲是學壞的時候,跟她簡單說了一下敏感期的知識,女孩應該是進入了愛美敏感期和婚姻敏感期。

進入愛美敏感期,孩子會特別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進入婚姻敏感期會對結婚相關的事情感興趣,而且會挑選一個小男孩或者小女孩作為自己滿意的結婚對象。

我們理解她,包容她,而不是挖苦嘲笑,她會很快度過這段時期,並且形成自己的關於審美和婚姻的正確觀點。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不理解,像孩子奶奶一樣挖苦嘲諷,有可能會阻礙孩子形成對美和婚姻的正確看法。

比如她喜歡那個男孩,可能做什麼都喜歡去跟男孩一塊,但是如果男孩不喜歡她,男孩去找另外的女孩,她就會知道不是自己喜歡的人都會喜歡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她可能經歷失落,然後我們引導她去找別的小夥伴,她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明白最好不去追求不喜歡自己的。

她找到一個也喜歡她的小男孩,兩個人說要結婚,那麼她又會懂得找一個互相的人才可以結婚。

這就是她未來成人後的婚姻觀的基礎,順利經過婚姻敏感期,對異性、結婚、婚姻、愛有了概念以後,進入青春期,他就能夠理性面對對異性的好感、身體的反應等。

但是,如果孩子處於婚姻敏感期的時候,沒有得到愛與支持的環境,而是被取笑、被錯誤引導,沒有能夠順利度過這一敏感期,孩子長大後,被戀愛、婚姻問題困擾的幾率就會大大加大。


3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也就等於抓住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黃金期。

但是敏感期只持續一段有限的時間,孩子在這個特定時間發展特定的人類特質,當這個特定的敏感期消退之後,孩子就喪失了發展特定能力的最佳時期。

抓住敏感期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認識敏感期。

幫助孩子高效度過敏感期,最基礎的就是家長要對敏感期有一定了解。如果我們不瞭解,有可能會讓這個發展黃金期悄悄溜走,還有可能錯誤引導,壓制孩子發展。

比如孩子在兩歲左右的時候,會經歷對小而精的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孩子會撿一些小釘子、小石頭、小紙殼等被大人當做垃圾的小東西,而且會緊緊攥在手裡,當寶貝一樣守護。

但是有一些家長不懂孩子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就會覺得不講衛生、不安全等等,還會擔憂長大會不會摳門,生生錯過這一敏感期。

二是給孩子愛與自由的環境。

孩子處於某一敏感期的時候,往往會對這類事情過於熱衷,執拗的讓大人反感,產生去壓制的想法。

以語言發展為例,孩子在三到四歲左右可能會學著說髒話、罵人,大人覺得孩子是在學壞,但是實際上是孩子可能在無意中聽到了這樣一句髒話,他說了以後發現大人反應強烈,他就知道,原來語言有這樣的能力,可以引發關注。

所以他會專門說一些讓大人反應強烈、急於制止的話。這是語言發展的一個敏感期,如果大人給與自由,不過度關注,不反應強烈,孩子度過這一段時期以後,就會漸漸去發現語言的其他力量。


三是積極彌補。

如果不小心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也無需太懊悔。

孩子的敏感期若得不到滿足,往往會在環境得到改善的時候進行自我彌補,所謂的環境改善,就是為孩子提供愛與自由的成長環境。但是受六歲以後孩子學業增加影響,彌補效果顯然有限。

敏感期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所以當孩子對某一對象表現出痴迷、忘我的時候,請一定要給與愛與支持,幫他順利度過敏感期。

附年齡與敏感期對應表,個體不同,敏感期出現的時間也有差異,但是它總會出現。

“媽媽,不是我不聽話”敏感期孩子跳躍式發展,稍縱即逝


小編髮了很多李玫瑾老師關於教育孩子的視頻(全集),記得關注查看哦!

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就轉發、評論或者點個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