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他是漢朝皇族後裔,稱帝后卻不用漢作為國號

王莽篡漢後,已經成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宛城起兵,只用了短短三年時間,即完成了霸業,使海內重回一統,劉秀為漢景帝第六子長沙王劉發後裔,按照推恩令的原則,每代爵位遞減,到了劉秀這一代已經成了沒有任何爵位的普通百姓。劉秀起兵的條件和他的先祖劉邦別無二致,唯一比劉邦優越的一點,就是可以利用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籠絡天下仍然向漢的民心。

他是漢朝皇族後裔,稱帝后卻不用漢作為國號

無獨有偶,到了東漢末年,又有一位漢室宗親準備效仿劉秀的成功之道,這人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劉備。劉備自稱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據漢書記載,劉勝有一百二十個兒子,劉備的先祖到底是哪一位,實在是無可稽考。有人因此覺得,劉備可能是冒人皇親,意圖和劉秀一樣,就是為了籠絡天下心向漢朝的力量。

漢朝經過四百年的統治,天下懷念漢朝的人大有人在,當時的曹操控制漢獻帝,已經牢牢把持了朝政,但有人勸曹操代漢自立時,曹操仍然沒有答應,他說,人心在漢不在我。就連追隨曹操多年的謀士荀彧,骨子裡仍然是一個漢朝忠臣。可見,向漢的力量不可小覷,劉備恰恰就是利用了這股力量,從涿郡布衣成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帝王。

他是漢朝皇族後裔,稱帝后卻不用漢作為國號

曹操死後,廢漢的呼聲再次高漲,曹魏大臣許芝為了證明漢朝氣數已盡,搬出了代漢者,當塗高的讖語。他解釋說,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意思就是曹魏取代漢朝是名正言順的。曹丕聽後大喜過望,於是廢黜漢獻帝,建立了魏國,立國四百年的漢朝最終走進了歷史。

漢朝滅亡後,還有一個姓劉的人,自稱漢高祖後人。有意思的是,這個人根本不是漢人,此人名叫劉淵,是個匈奴人。十六國時期,劉淵建立前漢政權,希望藉助漢朝的影響力,統一天下。然而當時歷經魏國和晉朝一百多年的統治,漢朝的影響力早就微乎其微了。最終劉淵也未能實現他的宏圖霸業,劉淵死後,他的繼承者馬上拋棄了漢的國號,改為了趙,所以歷史上也將劉淵建立的政權稱作漢趙。

他是漢朝皇族後裔,稱帝后卻不用漢作為國號

劉淵本是匈奴人,但卻想復興漢室,下面這個人真的是漢室宗親後裔,但他建立的政權卻沒有用漢作為國號。這個人就是南北朝時期,劉宋王朝的建立者劉裕。劉裕是漢高祖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劉裕也和劉秀、劉備一樣,是從布衣之身,成為一代帝王的。然而這位根正苗紅的漢室後裔代晉稱帝后,國號卻不叫漢,而叫做宋,這讓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有人說劉裕不借用漢朝的名義是他最大的失誤,也有人說,劉裕之所以不用漢做國號,是當時北方有一個強大的北魏政權,考慮到,代漢者當塗高那句讖語,劉裕是害怕自己的政權被北魏取代。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當時的漢朝早就沒有了任何號召力,使用漢朝的稱呼也就失去了意義。最終,劉裕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一個劉姓皇帝,卻不使用漢做國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