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京城大叔|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05 京城大叔|一說春秋,每天5分鐘讀透春秋

上一期我們講到本年春天魯息姑內政外交的一些事情,到了夏天,鄭國發生了奪嫡事件。

春秋雖然是魯國的國史,也會記載一些其他國家的大事。最初的時候主要是同盟的國家或者同姓的國家遇事的時候會發通告給魯國,魯國就順道記錄在春秋上。到了中後期,霸主頻出,一舉一動都影響著魯國的利益,對霸主的記錄也就越來越多。

鄭國和魯國是同姓的國家,都姓姬,都是周王室的分支,應該是兄弟之國。我們之前說過魯國的始祖姬旦是西周第一任天王姬發的弟弟,而鄭國的第一任國君叫做姬友,他是西周第十一任天王姬靜的弟弟。我們算一下輩分不難發現,鄭國是一個新興的國家,到本年為止才有三位國君,一任就是姬友,第二位呢叫做鄭掘突,第三位也就是我們要講的鄭寤生。

鄭寤生這個名字很有點來歷,所謂寤生呢,就是逆著出生的意思。小孩子初生的時候,通常是頭先出來,然後是肩膀,最後才是腿,有時候因為胎位不正,是肩膀或者腿先出來,用老話說,就是橫生倒養,而鄭寤生呢就是腿先出來的這種。鄭寤生出生時難產,讓他的母親武姜受到驚嚇,所以給他起名“寤生”。

這裡要解釋一下武姜的名字。其實她原本不叫武姜,她是申國人,申國姓姜,武則是她的老公鄭掘突的諡號。也就是說武姜這個稱呼至少是在鄭掘突過世時候才有可能能用。我們可以大概推測一下武姜的名字,按照春秋的習慣可能就叫做鄭伯姜,鄭叔姜。當然了,因為春秋沒有記錄,我們也不能這麼瞎猜,所以就只能以後世稱呼她的名字稱呼她為武姜。

她為大兒子起名鄭寤生,是按照春秋時期的命名習慣,以出生時候的狀態命名,這種情況叫做信。關於春秋時期的命名方法,我們在後面會講到。

武姜很厭惡鄭寤生,喜歡另一個兒子鄭段,想立鄭段段為太子,多次向鄭掘突請求,鄭掘突不同意。等到鄭寤生即位的時候,武姜為鄭段討要封地。鄭寤生就問她,你想讓我把弟弟封在什麼地方呢,武姜就請求制邑。

制邑在汜水邊上,後世給它另取了一個名字,叫汜水關,這個地名大家肯定都聽過,關二爺溫酒斬華雄就在這個地方。而且據說西周第五任國君姬滿喜歡巡遊天下,曾經在制邑這裡養老虎,所以制邑也叫虎牢關,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也是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制邑肯定是那種天下雄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那種。

那鄭寤生怎麼可把這麼重要的地方封給他弟弟呢。所以他說:“制邑地勢險要,當年虢叔就倚仗地勢,有恃無恐,最後死在那裡。” 虢叔是制邑以前的封君。虢叔的先祖是西周第一任君主姬發的叔叔,虢仲,想當年西周由一個地方小諸侯一躍成為能夠和商王朝分庭抗禮的力量,主要靠的就是八虞二虢,而虢仲就是二虢中的一位。說起來,虢叔就很像鄭段的樣子,鄭寤生說這個的言下之意就是,我把這麼險要的地方給了鄭段,鄭段要是也像虢叔那麼有恃無恐,不思修德,那下場不是和虢叔一樣嗎。這個理由說的冠冕堂皇,武姜也不好反駁。

鄭寤生又說了:“制邑不適合,其他都邑隨便你挑。”於是,武姜就退而求其次,謀求京邑。鄭寤生就把就把京邑交給共叔段管理。當時人稱鄭段為京城太叔。太這個字,意思是位在前列。京城太叔就是在京城的國君的第一位弟弟。而在古代太字和大字是相通的,人們把太子寫成大字,試想,鄭段原本是一枚水靈靈的小鮮肉,年紀輕輕就被人叫做大叔,該有多鬱悶。

鄭段被封在京邑,是兩兄弟第一輪的隔空對招。作為當年國君地位的最有力的競爭者,哥哥即位了,弟弟首先擔心的是被清算,鄭段選擇制邑和京邑都是為了作防禦。京邑雖然沒制邑有名,不過這兩個地方都在今天河南省的滎陽,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就是靠扼守滎陽成皋對抗項羽,即使以項羽之強,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破滎陽。況且,京這個字的本意就是人工堆砌的高臺,古代的高臺往往都是防禦的作用,而京邑以京為名,就可以感受到當地人對京邑高臺的自豪感。鄭段選擇這個地方,雖然比制邑差了那麼一點,但是也算是防禦力極強的要塞,而對於鄭寤生來說,只要弟弟不要制邑,其他的事他都可以靜觀其變。

這兩兄弟後事如何呢,我們下期再講。當然,我就這麼一說,您就那麼一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