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看不懂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还要去看么?

有人问我,看展排队成为“风尚”,如何看待近期博物馆、美术馆的火爆?大家究竟是观展还是跟风?

美术馆、博物馆的火爆,在开始的阶段肯定是由于跟风,道理很简单:品味与鉴赏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

所以,美术馆的名画前攒动的人头,博物馆展台前川流不息的人群里,绝多大数人并不能真正明白,他们眼前所见的这一切展品究竟妙在何处。

看不懂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还要去看么?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样的跟风没有意义,因为所有的品味与鉴赏能力,都是在一点一滴的熏陶与累积中慢慢形成的,若没有这样的近距离接触,我们不可能想象这些素质凭空降临到身上。

而且,就算是跟风,这至少也证明了现在欣赏高雅艺术开始逐渐被更多人所认同与追求。

有这份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看不懂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还要去看么?

当人有心去做一件事时,他才会愿意为此付出时间与精力。虽然这份付出未必能持久,未必会一定产生结果,但它其中蕴含着最为宝贵的事物,那就是可能性。

可能性是一切未来的基础。所以,我们不必对着那些在美术馆、博物馆前趋之若鹜却一脸茫然的人抱以鄙夷不屑,也许,他们其中会有一些人,在接触过这些美的结晶后被触动内心,从而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看不懂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还要去看么?

走上一条新的人生路并不一定代表着他们会从事艺术行业,成为某个大师。不,能不能成为大师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由此找到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方式,找到了世界与内心沟通的一个契合点。这才是真正改变他一生的事。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自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以来,粉丝六万多人,坚持定期回复私信,无私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咨询,咨询解答超千万字。《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微信公众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头条号:心理咨询师曹怀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